上海发展动力变迁研究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海的发展动力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有支撑增长的优势因素持续弱化,新的经济形态、产业形态不断涌现。根据城市发展的驱动要素,编制上海发展动力指数,对上海的消费、投资、产业创新等要素进行分析,对于探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变迁的历史轨迹、现实问题与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海发展的环境和动力发生了新变化。与现有的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崛起的动力有其共性,但也面临新的背景条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就需要对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发展动力进行系统分析,以便制定实施有力的战略举措。根据城市发展的驱动要素,编制上海发展动力指数,对10余年中上海的经济、社会等发展动力进行深入解读,可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个城市的发展动力,是由城市产业、资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不同方面有机综合而成,形成城市发展动力的整体。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城市发展动力的强弱,需要提出城市发展动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城市发展动力包括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管理、环境等不同方面,必须全面考虑。二是动态性原则。城市发展动力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三是可比性原则。指标的名称、含义、计算口径和统计方法,必须保持与原有的统计指标衔接,满足横向城市之间的可比性。四是简洁可操作性原则。用尽量少的指标反映尽量多的内容,同时便于收集和计算分析,使其具有实用价值。
根据影响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按层次划分可创建六个动力指数,分别为:人口消费动力、投资发展动力、产业创新动力、对外开放动力、郊县发展动力、营商环境动力。这六个指数构成了城市发展的动力评价指标体系。
指数的计算结果显示,上海发展动力总体指数波动上升。2003年至2016年,上海市发展动力指数逐年攀升,2017年略有回落,2016年指数值达到一个高峰,反映了上海在这十几年中发展速度较快。但2017年,上海市发展动力综合指数略有下降,原因可能是外来人口减少,新兴的支撑性产业尚在形成中,经济的总体水平增速不够。下面对六个动力指数的计算结果依次进行分析。
其一,人口消费水平波动上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2003年至2017年,上海市人口消费发展动力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涨幅达168.75%。
其二,投资发展指数先升后降,外商直接投资占比最多。投资发展指数2003年至2006年稳步上升,在2007年略有回落,之后又持续增长,直到2016年左右有所下降。从构成的二级指标来看,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逐年上升。
其三,产业创新发展水平上升较快,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比最多。上海市创新发展动力指数呈现加快上升的趋势。具体来看,上海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比从2003年的1.91%提高到2017年的3.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上海市创新投入强度不断加大。
其四,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至关重要。2003年至2017年,上海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所占比重远超其他指标。在此期间,进出口依存度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除进出口依存度外,反映对外开放动力的其它二级指标总体上呈现出稳定或持续增长的态势。
其五,郊县实力稳步发展,各项指标均衡增长。2003年至2017年,上海郊县各方面都实现了稳步的发展。人口方面,郊县常住人口规模由2003年的33.31%增长到2017年的45.73%,2017年郊县GDP达到9424.30亿元,占上海GDP的30.77%,相较2003年增长了8.53%。在衡量郊县发展的指标中,郊区工业总产值占比最大,表明了工业发展对于郊县的重要性。
其六,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机构发挥重要作用。自2003年以后10余年间,上海营商环境较为稳定。上海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投资环境均保持稳定,软硬环境发展均衡,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功能和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将向具有全球辐射力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全球城市迈进。因此,上海不仅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还需刺激发展动力活跃起来,谋求更大的突破。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Tags:上海发展动力变迁研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