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正文

保市场主体是畅通内循环的关键

http://www.newdu.com 2021/2/18 本站原创 杨瑞龙 参加讨论

    内循环畅通的关键是保市场主体
    关于从市场主体讲内循环的问题,目前存在一些不同观点。一种声音认为要疏通内循环的堵点,把堵点归结为市场失灵,因为市场失灵政府要干预,比如强调用“看得见的手”来疏通内循环。还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畅通内循环关键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卡脖子”的技术。而民营企业很难承担巨大的风险创新活动,突破技术障碍,所以应该采取“国家队”的方式突破“卡脖子”工程,这个观点比较典型,类似的还有很多。
    所谓市场失灵也是政府干预,类似的经验告诉我们,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内循环体系是低效率的。计划经济时代就是内循环,内循环的主体是政府,效率非常低下。改革开放的核心是让市场起到主导作用,内循环的载体应该是市场。市场机制越完善,内循环越畅通、有效,内循环的效率越高。在构建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战略时,一定让企业作为主体,畅通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要让市场主体更有活力、市场机制更有效、宏观调控更有度。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对于构建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
    从中期来看,未来中美冲突还未有好转的迹象,全球疫情仍未出现根本性拐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我们将进一步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尽管2020年三季度数据比较好,但往后看经济复苏还是有弱化的趋势,从而影响明年经济回归常态化的运行。工业生产出现库存积压、资金困难等问题;投资复苏的内在动力并不稳固,对房地产投资和其他费用增长比较高;总需求持续疲软、实际利率上扬,“债务—通货紧缩”风险可能显化。投资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设备工具购置投资低迷,企业投资信心恢复还不充分。出口短期表现向好,但中期压力非常大,培育国内大循环具有紧迫性。
    当前尽管中国经济是全球最大亮点,但我们应该看到,过去的复苏和市场导向下的复苏不同。我们仍然要有底线思维,“六保”还是要保民生和保就业,保就业工业就是保市场主体。要稳住就业就要保证企业稳定,让企业活下来并且活得很好。如何构建“双循环”的格局,首先还是稳住经济基本面,保市场主体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如何保市场主体
    第一,行政化逻辑(输血)。就是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手段为主的政策,针对某个特定行业、企业给予特定的救助,这样的救助是微观救助办法,类似于输血的方式。2020年上半年,为了让停摆的经济复苏,行政化对企业的救助是必要的。从常态化来看政府的救助行动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市场主体的生产能力还要看以下几方面。首先,救助对象是否必要。在市场经济当中,企业的生死存亡、优胜劣汰都是正常情况,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救,要让救助企业有效,需要甄别企业,再搞行政化手段。第二,输血的救助是否必要。在哪个环节上救助企业是非常关键的。第三,输血的血型对不对。企业的难题是千变万化的,很难适应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政府是很难甄别到某一个具体的需求,这个时候还靠市场的逻辑。第四,输血的管道、救助落地是否畅通?要让救助政策及时落地,落到每个具体的企业上来,还要借助市场的力量。
    以“输血”的方式保市场主体尽管短期内见效比较快,但其可持续性存疑。在短期内行政扶持企业有可能让企业暂时摆脱困难,但从中长期看,会导致企业对政府的行政依赖,超常规行政干预体制有可能长期化,最终影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行政性复苏转向市场型自我循环复苏的关键是保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不仅需要及时向企业“输血,更应重视企业自身“造血”功能的维持与增强,通过营造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以及进一步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提升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的支撑能力,这对于畅通内循环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市场化逻辑(造血)。通过改变某些市场条件或者某些制度环境来激发企业的活力,政府不干预市场。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升内循环运行的效率。与市场自我循环的复苏相一致,我们更应该倾向于选择市场化逻辑来保市场主体。通过改变某些市场条件、某些体制因素,利用市场的力量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面对结构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疫情双重冲击,让企业在保证活下来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除了必要的政策扶持外,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的活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保市场主体的根本。
    当下应该重点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市场环境,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首先,是否还应出台更加积极有为地财政政策与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刺激内需?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政策当中的风险,做好相关的风险控制。其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增长动能转换。最后,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大背景下面,确立市场主体,还在于怎么样让企业的自身机能更健康、更具有活力。这与民营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很有关。中央对下一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重要的部署:第一,以分类改革的原则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能只讲有所为,不讲有所不为,既要讲进也要讲退。第二,以分类改革的逻辑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别是垄断性国有企业混改和竞争性国有企业混改应加大步伐。核心是要让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真正“混”起来。从全世界来看民营资本的积极性不高,只有民资真正混起来改革的积极性才高。第三,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实行垄断行业中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化。
    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稳就业保民生。当下,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一是要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民营资本有机会进入到垄断性企业的竞争性环境,那么民营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可能会得到提升。二是要有有效的产权保护制度。稳预期与保护产权是正相关的。总之,畅通内循环的核心还是要让市场机制唱主角、让市场主体畅通唱主角。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本文根据杨瑞龙在“财经战略年会2020——面向‘十四五’的中国经济”会议发言整理。中国社会科学网 闫琪/整理)

Tags:保市场主体是畅通内循环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