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矩的价值与意义 (一)规矩是中华民族独创,体现独特管理文化魅力的人类社会文明成果
规矩与管理学的范畴相关,但却超过了管理学的范畴。首先,规矩属于中华民族的自我创造与本埠概念,而包括管理学在内的科学范畴属于西方文明引入中国的外来词汇。其次,最为根本的区别是,管理学属于西方近现代文明主要是科学主义的思想成果,属于科学的门类范畴;而规矩的内涵既包括理性化的思想,也包括人文化的思想,按照现代的思想语言来说,既包括科学主义的东西,也包括人文主义的东西,而管理学的根源主要是科学主义的。随着人类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管理思想与意识也在不断的自我革新与发展着,管理哲学的出现就是某种意义上对于近现代管理学的革命式超越,其最大的革命之处,就是管理哲学不再是单纯地在科学主义的思想范畴里认识与反思人类管理实践。
所以,规矩的思想,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管理思想的文明创造与独特贡献。一方面反映了人类早期对于管理实践的思想认识与总结,这些管理思想蕴含在古代人类有关哲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思想当中,秉持更多的正是人文主义的思想。另一方面,这种创造与贡献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与文化传统。重人文、重人伦,轻自然、轻科技,是自古以来中华文化的显著特点。规矩正是基于人文主义和人伦之道的思想产物。在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里,规矩的思想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以礼乐文明为追求的儒家思想里,规矩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为“儒家是礼治主义者”,“举凡封侯建邦、体国经野、政教文化、礼乐兵邢、赋役财用、冠婚丧祭、燕饮服饰、宫室车马、农商医卜、天文律吕、工艺匠作,无不属于礼的范畴”。⑥而此处之“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文明规矩。因此,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为普遍的规矩文化,“礼”不仅无时无处不在,而且深刻地表现出了一系列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
(二)规矩的思想方法论,对于促进人类个体修造与组织社会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就组织和社会管理而言,除去物质环境、技术等条件之外,管理的思想方法载体在我们国内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党纪国法;二是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三就是规矩。前两者即党纪国法、规章制度,从内涵要求上来说,一般属于基本的、原则的、“底线”式的要求,这种要求可比作现代管理学上所谓的“保健因素”。而规矩则不同,规矩更多的关注是上述两者未曾涉及或没有特别强调但又对组织建设至关重要的要求。所以,在平凡的实际生活当中,真正有效提高组织自身建设水平和管理效益的,更多的载体依靠不是党纪国法,也不是组织内部一般性的规章制度,而是组织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在运作与管理当中应有的规矩。
所以,小到一个家庭、群体、组织,大到一个民族、社会、国家,规矩的地位与意义不可小视。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庭里的规矩思想与实践最为典型。过去人所讲“齐家”,主要就是靠规矩而不是依靠其他。作为家国一体的中国传统社会,国家的建设与治理,借鉴了“齐家”之道。西周礼乐文明之诞生,实际就是周公吸取殷亡的教训,为新生的周王朝治理拟定规矩,让举国上下都能讲规矩、守规矩、用规矩。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崛起于战国,商鞅变法实际上也是为秦国振兴制定并应用新的法制化规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吸收发扬儒家礼治的思想优势,用礼治化的规矩匡正民心、梳理社会。自此以后的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基本法则,被学者们总结为“儒法并用”,即运用两种不同的规矩来治理国家,试图收到相辅相成的互补之效。其中之“法”为王法明令,“儒”则为实实在在的立身处世的规矩。“儒法并用”的治国理念大致接近于现在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综合,但这里的“德”的意义绝对不是停留在德育教化的层面,德育教化是手段,目的还是要通过这样的手段给国人立身处世立规矩、用规矩,以此建立天下井然有序的文明礼治。所以,无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还是今天,没有规矩是绝对难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