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场需求持续高涨、天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鼓励发展政策以及行业规范不断完善等因素促进下,中国航空物流取得了快速发展,未来中国航空物流市场将继续扩张并进一步趋向高价值化;航空物流企业在横向与纵向一体化下,将加快兼并重组;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也将在航空物流领域的应用中取得突破。但中国航空物流依旧存在经营模式单一、企业经营分散和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中国航空物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提升航空物流运输产品的高价值性;整合航空物流服务链,提升航空物流服务功能;推进我国航空物流企业实施战略性兼并重组;提高我国航空物流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制定我国航空物流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航空物流/发展问题/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魏然,张力,中国民航大学,天津 300300 魏然(1967.8- ),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博士,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物流管理、产业经济、区域物流规划等; 张力(1990.1- ),男,汉族,四川乐山人,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物流。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我国航空物流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与政策研究”(编号:2014GXQ4B173)。
一、中国航空物流发展的市场环境
(一)航空物流市场需求持续高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9%的高速增长。根据航空货运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关系,快速的经济增长,尤其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必将带来航空货运需求的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逐年增加,1996年~2015年,民航货邮运输量增长了5.44倍,年均增长8.8%;货邮周转量增长了8.31倍,年均增长11.2%。[1]与此同时,由于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对于航空物流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鲜活易腐、医药保健、时效产品等航空物流需求还会增加。
(二)“天空开放”助推中国航空物流对外开放
美国自1995年确立了“天空开放”的国际航空运输政策后,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订立了一大批按照其“天空开放”定义的双边协议。美国的“天空开放”对中国航空物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推动了中国航空物流的航权开放,同时还通过政策和航空运输协定推动了航空物流市场的开放。
2002年,民航局颁布的《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确定了在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中的外商投资比例。2005年,民航局又出台《促进国际航空运输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优先开放国际航空货运市场。
1980年9月,中美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美民用航空运输协定》之后,中国又先后于1999年、2004年和2007年分别与美国政府签订新的《中美民用航空运输协定》,航空运输市场双向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根据2007年签订的协议,中国空运企业可不受限制地进入中美航空运输市场,并于2011年将两国航空货运市场过渡到全面开放。2013年底,中国已签订115个双边航空运输协定。
(三)鼓励航空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推出
近年来,国务院、民航局和各地政府不断出台鼓励航空物流发展的政策,极大促进了中国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见表1)。

此外,民航局在民航“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均提出“推动航空货运物流化,促进航空货运企业由单一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
各地政府为支持航空物流业快速发展,也不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航空物流发展。2006年,武汉成为国内首家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根据《武汉实施民航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湖北省与武汉市规定机场税收返还,机场建设性规费予以减免,并合理规划机场的地面交通路网,积极推进武汉航空城建设,吸引航空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在武汉建立基地。2012年,河南省通过向国家争取政策与本省鼓励航空物流发展的扶持政策相结合,在航线补助、市场拓展、人才引进等方面形成多方位支持,进一步推动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促进航空物流发展。
(四)各项民航规章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
近年来,中国民航局在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和《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民航运输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2]2012年,民航局陆续发布《艺术品及博物馆展(藏)品航空运输规范》、《集运货物国内航空运输规范》、《航空货运销售代理人服务规范》三项行业标准。2013年,民航局制定《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民航局第216号令),对于危险品航空运输的限制、危险品航空运输许可程序、危险品航空运输的准备以及托运人、经营人、代理人的责任等均予以明确规范。2014年,民航局公布了《货物航空冷链运输规范》,进一步完善了与航空货运有关的规章和标准,有效促进了航空货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