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学 >> 管理理论 >> 正文

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一个整合性的多维概念体系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管理学报》(武汉)2014年1期 李鹏飞/席… 参加讨论
【专题名称】》(武汉)2014年1期第1~7页
    【专 题 号】C3
    【复印期号】2014年04期
    【原文出处】《
    【作者简介】李鹏飞,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席酉民(1957-),男,陕西长安人,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和谐管理理论、领导理论、管理行为与机制等;张晓军,西交利物浦大学;赵新宇,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不确定性是管理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主要体现在组织和环境互动关系的研究中,因此受到环境学派、决策学派和战略管理等诸多领域的重视。
    不确定性研究倾向于基于外在维度对不确定性来源进行划分。比如,学者们或按照组织所在环境的构成将不确定性分为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竞争的不确定性、技术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组织自身的不确定性等;或按照决策的一般流程将不确定性分为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对信息诠释的不确定性和备选方案的不确定性等;或按组织运行的基本规律将不确定性来源分为环境与战略之间的差距、战略与组织群体间的差距、组织群体与组织结构间的差距、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间的差距、预期与结果间的差距。同时,学者们也研究了不同来源的不确定性对高管团队决策、组织战略、创业行为、组织绩效等的影响以及组织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虽然不确定性在研究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学者们对不确定性(自身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分歧,远没有达成共识,只有少部分研究直接关注不确定自身概念的界定和剖析。现有研究表明,本体论层面不确定性和认识论层面不确定性并不是一个概念;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对组织管理或决策的影响及应对机制也有所区别。结合哲学层面和类型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界定有助于厘清不确定性的内涵,减少对不确定性理解的分歧,但是,尚没有结合这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综合梳理和深入探讨的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确定性,廓清不确定性在不同哲学层面和类型中的内涵,以理清各种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文综合哲学层面和类型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诠释和界定,在整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不确定性发展为一个多维概念体系。
    1不确定性:已有研究评述
    在直接关注不确定性概念和内涵的管理研究中,一部分学者将不确定性看作单维概念。比如,KNIGHT认为,不确定性指事件结果概率的不可知,同时对可度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度量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区分;SCHMIDT等认为,不确定性涉及一种感知能力缺失,此状态下无法控制或精确预测组织与环境的互动结果;BECKMAN等将不确定性定义为由于信息不完善引起的组织对未来的预测困难。更多的学者将不确定性看作多维概念。比如,LAWRENCE等认为,不确定性与特定时间环境信息的确定性、环境的变化速度、最终反馈的时间跨度以及因果关系的确定性等相关,并基于对环境的客观特征的感知开发了不确定性的测量量表;DUNCAN综合之前研究,从不确定性感知的角度提出不确定性由特定决策环境下的信息缺失、决策失误给组织;带来后果的不清楚和环境因素对决策成败影响的预测无力3个部分组成,而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能够增加感知到的不确定性;LIPSHITZ等对102个不确定性环境下决策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不确定性可以分为结果、状态和备选方案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包括信息的不完整、理解的不恰当和备选方案的不可区分;王益谊等对不确定性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综述,认为不确定性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提出管理领域中的不确定性指由于行为人的有限理性和行为不稳定性造成的人在进行预期时产生的一系列未知。
    对不确定性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的研究中,MILLIKEN对不确定性类型的划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引用,他认为,现有研究中对不确定性的定义主要涉及3类:对未来事件概率分配的能力不足、因果关系信息的缺失和精确预测决策未来结果的能力不足。综合现有研究后他从对不确定性感知的角度将不确定性定义为个体准确预测某种事物的感知能力的不足,并提出不确定性有状态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和同应不确定性3种类型。基于MILLIKEN的研究MCMULLEN等从感知者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视角将不确定性的3种类型转化为3个问题: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影响?如何应对?
    现有研究一般从2个层面看待不确定性,即组织环境的客观特征及其主观感知。将不确定性归为本体论层面概念的学者认为,不确定性是一种组织所在环境的物理特征,与人对环境的认知无关,是对组织环境特征的一种客观衡量,但直接对此层面不确定性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的研究并不多。此时,不确定性的核心内涵是随机性和无规律性。
    客观环境不仅会直接影响决策结果或组织绩效,而且会通过认知间接影响。客观环境需要先被组织感知,然后影响组织行为和决策选择,进而影响组织绩效和决策结果。客观环境和对环境的感知并不是一个概念。本体论层面作为环境客观特征的不确定性和认识论层面作为环境主观感知的不确定性同样也不是一个概念。感知到的不确定性不仅受到被感知环境客观特征(包括本体论层面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也会受感知过程以及感知者自身经验和认知的影响。即使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相同,感知者所感知到的不确定性也不一定相同。现有经验研究也表明,作为环境客观特征的不确定性和作为环境主观感知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区分,两者之间仅是弱关联。单纯将不确定性作为本体论层面概念可以恰当和精确地研究客观环境对组织绩效或决策结果的直接影响,却不利于对“环境客观特征”和“对环境特征的感知”这2个概念进行清晰的区分,从而对“客观环境—感知到的环境—行为或决策选择—组织绩效或决策结果”之间关系研究的恰当性和精确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客观环境对组织绩效或决策结果的间接影响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为组织管理和决策更多地是应对感知到的不确定性而非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综上可见,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感知到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区别,单独将不确定性作为一个本体论层面环境客观特征的衡量并不利于精确地挖掘不确定性在管理研究中的作用。
    将不确定性归为认识论层面概念的学者认为,不确定性产生于对外在世界的认识过程。不确定性衡量的是人对外部环境的一种认知状态,既与外部环境的客观特征有关,也与认知者自身相关,所以并不是一种客观的衡量,而是一种主观的感知。大部分学者对不确定性的界定都能部分或者全部归入此类。此时,不确定性的核心内涵是不可预测性。
    单纯将不确定性视为对组织所在环境的主观感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原因有三:①感知到的不确定性并非只与外部环境的客观特征相关,还与感知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以及感知者自身的经验和认知有关,这使得感知到的不确定性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感知者不同,感知到的不确定性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很难对不确定性进行准确的衡量。②虽然组织行为和决策选择主要面临的是感知到的不确定性,但作为环境客观特征的不确定性也会直接对决策结果和组织绩效产生影响,甚至也可能直接影响组织行为和决策选择。只将不确定性作为认识论层面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客观环境对组织和决策的直接影响。③环境的客观特征和对环境的感知有着重要的关联,单纯将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对组织所在环境的感知不能很好地体现感知者对环境的感知和环境客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不利于不确定性概念的深化。
    不确定性是一个涉及信息、状态、因果关系和反应的宽泛概念,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之间有着明显差异,对组织有着不同的影响机理,组织也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比如,采用进一步信息搜集的方法可以应对状态不确定性,却不一定能够应对回应不确定性。因为造成回应不确定性的原因既可能是信息缺失,也可能是对信息解读存在能力障碍。特别是已获得信息相对完善,但是对信息解读存在能力障碍时,回应不确定性的应对问题基本不能通过进一步的信息搜集得到解决。鉴于不确定性概念的宽泛性:,我们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进行单独的分析,才能恰当和精确地挖掘不确定性的作用。
    综上,单纯从哲学层面或类型一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界定,都不能很好地廓清不确定性概念,也不利于恰当和精确地挖掘不确定性的作用,以及研究如何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本文综合哲学层面和类型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诠释和解读,将不确定性整合为一个多维概念体系,对不确定性概念进一步廓清。
    2不确定性:一个整合性的多维概念体系
    基于现有研究(见表1),本文从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论述,将不确定性发展为一个多层面多类型的概念体系,从而更加精确地解读不确定性。第1个维度是在哲学层面从本体论和认识论2个角度理清不确定性的区别和联系。第2个维度试图对不确定性进行类型划分,理清不同类型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体论视角可将不确定性分为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认识论视角可将不确定性分为状态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和回应不确定性。MILLIKEN对不确定性类型的划分仅限于认识论层面,本文将不确定性的类型划分引入本体论层面。综合来讲,本文将从以下3个方面发展和深化现有的研究:①结合哲学层面和类型2个维度划分不确定性,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整合;②对不同层面或类型不确定性的内涵进行了廓清,分别给出了不同层面或类型不确定性的概念界定,并对不同层面或类型不确定性的区别进行了探讨,减少了对不确定性理解的分歧,增加不确定性研究的恰当性和精确性;③对不同层面或类型不确定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为更好地研究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打下基础。
    表1从哲学和类型2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划分
     
    2.1本体论层面的不确定性:环境特征的客观衡量
    在本体论层面,不确定性是组织管理和决策面临环境的客观衡量,此时,不确定性的核心内涵是随机性和无规律性。在此层面,不确定性有2种类型: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
    (1)状态不确定性本体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指组织所在环境构成要素状态的随机性,随机性越大,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布朗运动中花粉微粒状态的随机性,就是自然环境中状态不确定的一个例子。组织管理和决策所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尤为重要。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就是人。人作为社会性的智能体,其行动的内在机理十分复杂,从而导致其行为状态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相比自然环境,组织管理所在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更加普遍。由于人主观能动的试图基于理性或惯例进行行为决策,使得组织管理所在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规律性,一般不会出现自然环境中布朗运动那样高程度的状态不确定性:。综上,组织所在环境的状态不确定性相比自然环境更加广泛,其不确定性程度一般处于完全随机和完全确定的中间状态。
    复杂性和快变性也经常用于描述组织所在环境的特征,并被认为与不确定性有关联。本体论层面,环境的状态不确定性并非源自环境的复杂性,因为环境的复杂性并不能导致环境要素状态的随机性。环境要素状态的随机性,也就是环境的状态不确定性反而增加了环境的复杂性。环境状态的不确定性也并非源自环境的变化,甚至是环境的快速变化。变化本身并不能导致环境组成要素状态的随机性,在有规律的变化下,环境的状态甚至可能一直是确定的。无规律的变化才是环境状态不确定性的来源,因为无规律的变化才会引起环境组成要素的随机性。
    (2)作用不确定性本体论层面下的作用不确定性也可以称为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所在环境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无规律性,无规律程度越高,不确定性程度越高。环境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从本质上讲也应当是环境特征的一种客观衡量,和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无关。人类自身认知局限造成的无法识别要素间关系从本质上来讲涉及对客观环境的认知,应当属于认识论层面的概念。但是,客观环境要素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很难区分是源自于客观环境自身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无规律性,还是源自于人类的认知局限。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人类一般都很难突破其自身的认知局限,所以人类自身认知局限造成的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基于这2个原因,我们将人类自身认知局限造成的无法识别环境组成要素之间规律和环境自身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无规律性,均归为本体论层面下作用不确定性的范畴。需要指出的是,人类认知局限造成的作用不确定性和个体或组织认知局限造成的作用不确定性是有区别的。个体和组织的认知局限受到人类认知局限的约束,且个体和组织认知局限的突破相对于人类认知局限的突破要容易得多。个体和组织认知局限造成的作用不确定性属于认识论层面的问题。
    在自然环境中,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理或定理等客观规律进行描述。但是在社会环境中,很难找到普适的公理性规律对要素间关系进行确定的描述,而只能通过机制来说明要素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所谓机制就是指经常发生的,易于识别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因果关系的诱发条件或者后果却是不明朗的,所以并不是一种决定性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相对于自然环境,管理环境中的作用不确定性更加广泛。然而,由于人们试图基于理性或规则进行决策,所以管理环境中作用不确定性的程度一般介于完全确定和完全无规律之间。
    关于状态不确定性与作用不确定性之间的关联是:状态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作用不确定性,而作用不确定性也可能是状态不确定性的元凶。需要注意的是,在状态完全确定的情况下,作用不确定性也可能存在。在作用完全确定的情况下,状态不确定性也可能存在。与本体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类似,本体论层面作用不确定性也并非源自环境的复杂性或快变性,作用不确定性反而会增加环境的复杂性。
    2.2认识论层面的不确定性:对环境特征的主观感知
    在认识论层面,不确定性涉及的是一种对外部环境的主观感知状态,此时,不确定性的核心内涵是不可预测性。认识论层面的不确定性受到被感知环境(包括本体论层面的不确定性,但又不限于本体论层面的不确定性)、感知者(如感知者认知、经验和个性等)和感知过程(如感知过程的时间紧迫性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此层面,不确定性有3种类型:状态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和应不确定性。
    (1)状态不确定性认识论层面下的状:态不确定性指个体或群体感知到的管理环境构成要素状态的不可预测性,感知到的不可预测性越强,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认识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是感知者对管理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无法进行准确的预测。这种不可预测性从高到低包括:不能准确预测环境要素的状态;可以预测环境要素的状态,但却不能预测状态出现的概率;可预知环境要素状态的同时也能预知环境要素状态出现的概率等。认识论层面下状态不确定性和本体论层面下状态不确定性并非一一对应关系,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受到被感知环境、感知者和感知过程三者的共同影响。从被感知对象方面来讲:本体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程度也越高。其次,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感知者对管理环境组成要素状态的感知,环境变化的速度越快、变化得越没有规律性,认识论层面下状态的不确定性越大。再次,环境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感知者对环境组成要素状态的感知,复杂性越强,认识论层次的状态不确定性越强。从感知者属性来讲,状态不确定性受感知者的认知、经验以及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从认知过程来讲,影响认知者对环境组成要素状态的感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认知过程的持续时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认知过程持续的时间短,认识论层面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但这并不是说认知过程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因为不确定性的应对并不单纯指不确定性的降低,也是指将不确定性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
    (2)作用不确定性认识论层面下的作用不确定性指个体或群体感知到的环境组成要素对管理行为或决策影响的不可预测性,所谓“影响”包含“是否有影响”和“影响是什么”2个方面。在作用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感知者甚至不能分清环境要素和管理行为或决策是否相关,也就是说感知者不能确定环境要素对管理行为或决策是否有影响,更不用说在感知上对其影响进行准确的预测。虽然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都是描述感知者对被感知环境的感知状态,但两者侧重不同。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描述得是对“所在环境发生了什么”的感知,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则描述的是对“所在环境对管理行为或决策有什么影响”的感知状态。当然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互的影响关系,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会造成感知者的感知障碍,使感知者不能对环境要素状态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影响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同时也会影响环境对管理行为或决策影响的不可预测性,从而影响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除了受到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的影响,也直接受到被感知环境、感知过程和感知者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被感知环境方面来讲:本体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会直接导致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因为如果所在环境要素间的因果关系都不确定,感知者就很难弄清楚所在环境对管理行为和决策有什么影响。本体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程度也越高。其次,复杂性和快变性除了通过影响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间接影响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外,也对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有直接影响。因为即使感知到环境要素的状态完全确定,也有可能因为要素间关系的复杂性或环境要素状态的快速转变而造成感知者不能清楚地预测环境要素对管理行为或决策的影响,从而造成认识论层面的作用不确定性。在感知过程中,影响认识论层面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依旧是感知过程的持续时间。影响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的因素还有感知者的认知、经验和个性等,即使所在环境一样,感知者由于自身认知、经验和个性等的不同,对环境的感知和诠释也会不同。
    (3)回应不确定性认识论层面下回应不确定性指个体或群体不清楚采取什么管理行为或决策来回应所在环境的影响,也叫回应的不可预测性。造成回应不确定性的原因可能是信息缺失,关键信息的缺失会造成组织不清楚如何回应环境的影响。造成回应不确定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认知能力的缺失,即使拥有相对完善的信息,但是对信息的认知存在能力缺失,也可能造成组织不清楚如何回应环境的影响。信息缺失和认知能力缺失所造成的回应不确定性可以分为2种结果:一种是根本不足以提出行为或决策的备选方案;另外一种是无法在备选的行为或决策中确定最终的行为或决策。在认识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涉及的是对“发生了什么”的感知,作用不确定性涉及的是对“有什么影响”的感知,回应不确定性涉及的是对“应当如何回应”的感知。现有研究表明,组织所在环境并不会直接对组织行为或决策的选择产生影响,而是需要先被组织感知,然后才对组织行为或决策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环境的客观特征并不会直接影响认识论层面的回应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说环境的客观特征不经过组织的感知就不会对组织管理行为或决策产生影响,因为环境的客观特征不经过组织的感知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组织行为或决策的选择,却对组织管理行为或决策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有着直接的影响。回应行为或决策的选择需要基于组织感知到的环境状态以及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所以认识论层面的回应不确定性直接受到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的影响。同时认识论层面的回应不确定性作为一个认识论层面的概念,也受到认知过程和认知者的影响。
     
    图1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不确定性之间关系
    3结语
    本文从哲学层面和类型2个维度将不确定性发展为一个多维的概念体系。从不确定性的类型来讲,状态不确定性侧重于描述要素的状态,作用不确定性侧重于描述要素之间的关系,回应不确定性侧重于描述应对环境影响的管理回应。在本体论层面,不确定性作为环境客观特征的衡量,分为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2类,其内涵的核心是随机性和无规律性。在认识论层面,不确定性是感知者对管理所在环境主观感知的衡量,分为状态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和回应不确定性,其内涵的核心是不可预测性。
    本文也对不同哲学层面、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见图1。具体来讲:①本体论层次,状态不确定性会引起作用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也会引起状态不确定性。②本体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均会导致复杂性。③本体论层次的状态不确定性越高、复杂性越高、变化越快,感知到的状态不确定性越高。④本体论层次的作用不确定性越高、复杂性越高、变化越快,感知到的作用不确定性越高。⑤在认识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会引起作用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也会引起状态不确定性。⑥在认识论层面,状态不确定性和作用不确定性越高,回应不确定性越高。⑦认知过程和认知者2方面因素会影响认识论层面的状态不确定性、作用不确定性和回应不确定性(图中虚线方框中的要素),以及概念间关系③、④、⑤和⑥(图中虚线方框内以及跨越方框的关系)。
    综上,本文的贡献是:①利用一个二维的概念框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整合;②结合哲学层面和类型2个维度将不确定性发展为一个概念体系,发展和深化了不确定性概念,一定程度上廓清了不确定性的内涵;③对不同层面各种类型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本文对不确定性概念的整合和发展为进一步精确研究不确定性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以及从管理视角分析如何应对不确定性打下了基础。然而,本文只是对不确定性概念以及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和预测,对不确定性类型以及哲学层面的划分是否恰当还需要进一步的经验验证,对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之间关系的假定也需要进一步的经验验证。其次,不同层面和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不同,组织管理对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的应对方式也应当不同,未来研究尚需深入探讨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对管理实践的影响,以及管理实践如何应对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不确定性。

Tags:管理中的不确定性:一个整合性的多维概念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