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实践哲学 行政—法哲学与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具有多学科融合的学术前沿问题,既是对中国政治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探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式的现实关注。与会学者通过回溯行政与法的哲学本源,探讨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法律改革的影响。这些理论探讨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推动意义。
行政哲学、行政法学是公共管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理论成果可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理论指导。因此,既要将政府职能作为行政哲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厘清政府的权能、行政方式,同时要确保其行政效率。从政府层级结构入手,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主要职能和重点任务,以及如何高效地实现这些改革任务。有学者提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体系目标和定位,厘清不同层级政府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职能,重构乡镇政府的职能,优化其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定位、目标和价值,加强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也有学者对当前政府职能现代化转型与中央政府推行的“放管服”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放管服”是政府职能的供给侧改革,通过“放”来明确政府角色定位,通过“管”来理顺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通过“服”实现政府职能的优化与转型。还有学者认为,从宏观理论层面考察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必须从理论层面理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及其权责划分,在此基础方可准确、高效地进行简政放权、优化顶层设计、推进部分政府职能的市场化。
有学者通过“共享单车围城”这一典型案例,分析了城市公共治理存在的问题,为宏观的公共管理理论探讨提供了实证支撑。共享单车是政府用社会资本弥补城市公共服务资金不足的“应急手段”,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出台有效的监管制度,导致出现共享单车供应企业无序竞争等问题,破坏了城市的公共交通秩序,也显示了政府政务服务中的不足。对此,政府应主动发挥政府职能、积极行政,探索共享单车管理办法,以行政法规督促共享单车经营企业规范经营,引导公民个人规范用车、爱护“共享物品”。
另外,有学者从实践哲学的发展视角,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风险问题,提出城市风险化作为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是对快速城市化进程可能给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现实或潜在风险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发展机理的反映和反思。城市风险治理业已构成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的共识性议题。“空间治理”作为一种由役物至化人的现代化城市公共治理的创新形态,旨在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市民等不同主体在空间生产及其权益分配层面上诉求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优化的“空间利益共同体”,达至风险时代城市空间配置、增长及其修复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空间治理愿景。还有学者以“思维方式的转型与调试”为题,从具体的行政案例出发阐释中国行政思维与西方行政思维的不同,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调试行政思维方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