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创新促进中国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进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不言而喻,世界各国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创新。但是,将创新的意义提升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样的高度,中国则是独树一帜的。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核心动力观,是在中国现有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国情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思想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保持了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人均国民收入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产业结构逐步升级,高精尖制造业等复杂性生产能力不断取得突破,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产出和进出口货物贸易量大国。然而,中国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区域发展水平不充分。由于梯度发展战略,以及各个区域资源禀赋、工业发展基础差异等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并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中部和西部逐步降低的梯度差距。二是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发展不充分。在长期的低成本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下,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产业结构高端化水平也仍显不够。三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平衡,高质量实体经济供给不充分。在国民经济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所占的比例呈现“脱实向虚”的倾向。而在实体经济中,高品质、个性化、高复杂性、高附加值产品供给不足,制造业产品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世界知名品牌较为欠缺。四是发展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平衡,绿色经济发展不充分。目前,我国的资源环境尚难以承受如此迅速的大国工业化进程,而绿色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原因是,中国的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因此,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全面创新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所谓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经济系统。当今时代,现代性的标准主要体现为:以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具有集聚高水平要素和高效配置要素的体制机制,产业、区域、城乡各经济子系统相互协调,经济系统动态开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经济发展目标。因此,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具有创新力的体系,通过创新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确保现代产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当今世界正在步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阶段,这给我国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因而更需要顺应世界发展和变革趋势,大力推进创新发展,通过创新驱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