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对的突出问题 ●持续发展和自我“造血”功能不足,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 ●传统价值观念失落与精神信仰缺失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乡村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的成就,为保障国家粮食和农业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南乡村振兴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优化配置农村生产要素、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河南村级集体经济虽有所发展,但一直是农村经济板块中的“短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仅占全省GDP的千分之四,持续发展和自我“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众多的村庄集体经济是“空壳”,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
二是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弃农离乡,通过进城务工实现转移就业;农村有才、有钱、有能力的群体流失严重。河南作为外出务工大省,输出农民工数量在全国各省区中长期居于首位。2016年底,河南在乡以外稳定就业的农民工数量为1556万人;《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报告》显示,外出打工人数占全省总人数的比重达6.3%。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老人空巢化、儿童留守化等问题凸显,乡村陷入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的困境。
三是传统价值观念失落与精神信仰缺失凸显。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封闭社区向流动型社会的转变,使农村社会文化经历了剧烈的转型与变迁。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传统价值观念失落与精神信仰缺失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乡村传统文化中真挚的道德情感和朴素的价值观念在拜金主义的冲击下逐步走向失落。与此同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盛行。精神空虚和信仰缺失,使得宗教在农村地区迅速蔓延,建教堂、修庙宇在广大农村非常盛行,对农村原有的文化结构和基层治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四是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当前,我省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形势严峻。工业污染“上山下乡”,开始在农村蔓延;垃圾回收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不健全,大部分生活垃圾和污水随处倾倒;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化肥综合利用率仅有30%,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等形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的提升刻不容缓。农村水环境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情况不容乐观,黄淮海平原地区中一半面积水质较差。
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滞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虽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仍达到2.33∶1。虽然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供电、道路等得到了显著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基本性的全覆盖已经实现,但是农村供水、物流、环保等基础设施和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在发展质量上与城市差距较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还非常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