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起,中国将下调汽车整车和零配件的进口关税。据报道,整车关税将由25%降至15%,下降10个百分点;零配件关税统一下降至6%,下降幅度达2至19个百分点。这一调整将对中国汽车业带来重要影响。如何认识今后一段时间汽车产业与行业的变化,是应该认真研究的一大思考题。
能否占据市场一席之地 更多取决于公司研发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1991年,中国汽车全年产量为70.88万辆。经过10年左右的低速增长,在迈入新世纪后迎来爆发,从2000年的206.82万辆快速增长至2010年的1826.47万辆。此后,中国整车行业回归稳定增长状态。
同时,国际汽车企业的产能投入,又推动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为国内相关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契机。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入上升通道。尤其是2010年以来,下游整车市场的旺盛消费需求驱动国内零部件行业实现较快发展。截至201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当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186亿元。
中国市场是国外车企重要的销量和业绩支撑点。2017年,中国市场的进口车总销量为125万辆,同比增长17%;中国汽车行业进口总体金额达898亿美元,整车进口额为510亿美元。其中,中国从美国进口汽车产品总额达159亿美元,占比17.7%。从2011年至2017年的汽车整车进口量来看,中国进口车市场总体规模维持在100万至150万辆之间,区间落差不大。
目前,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日趋饱和。相较之下,中国市场依然蕴藏着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汽车千人保有量140辆,与美国的797辆、日本的591辆以及韩国的376辆还有较大差距,甚至不及全球汽车保有量的平均水平。巨大需求缺口的存在,一个影响因素在于进口车的关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多次有序、逐步完成进口关税的下调。2001年,两种排量的汽车关税税率分别下降为80%和70%;2005年,汽车关税税率统一降至30%;2006年后,一直稳定在25%。
总的来看,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合资模式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2010年至2017年,前20名车企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具体位次和所占份额略微有所变动,且行业内未形成寡头或垄断势力。就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而言,经过多年技术沉淀以及对国内消费趋势的准确判断,它们逐步占据了一定的市场销售份额。过去16年,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基本维持在38%至44%之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销量下滑、产能过剩,2015年中国汽车行业整体疲软,导致企业间竞争强度加剧。未来能否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将更多取决于公司的研发能力以及是否能推出符合用户新需求的产品。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