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期来看(10年以上),中国汽车产业将出现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结构性变化:
一是经过高强度市场历练、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会迈出“走出去”的步伐,如同家电行业、高铁行业走过的“引进—吸收—创新—对外投资”的产业链升级路线。
二是在新技术、新能源的催化作用下,汽车产业将嬗变为融合各种高新技术的全新业态。比如,电动汽车将从根本上颠覆内燃发动机甚至混合动力的驱动技术;移动互联网将使汽车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和时尚感的自由空间;智能公路将让汽车边行驶边充电,使高速公路成为互联、互通的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功能的“自主管理系统”,进而带动全国乃至全球高速公路升级。
三是汽车文化将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生命伦理、生态文明、法制观念、公民意识等现代人类意识,裹挟着人类对未来的想象和憧憬,沿着智能公路驶向未来。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在经历关税降低、市场开放和竞争加剧的冲击后,形成全新的竞争格局并进一步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对国内消费者来说,我们将花更少的钱买到质量和服务更好的汽车。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倡导自由贸易时强调:“进口也有利于增加国民财富。”这一点将在中国下一阶段的汽车市场上得到验证。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