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费”诊治的错觉使人们在就医时鲜少顾及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问题。坚持有限度治疗的缓和医疗提高了公共卫生资源使用成效,重视患者生命质量而不仅仅是延长患者生存期为缓和医疗提供了伦理辩护,也为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缓和医疗;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公平 作者简介:陈第华,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博士;黄剑磊,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副主任医师。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问题是关系每个人人道生存与健康生活的重大议题,其核心是如何让有限的卫生资源实现个体间的公平分配,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一、“自费”使用公共卫生资源的假象 在我国,为了彰显医疗需求的公益性,也为了提高个人的健康意识,降低公共财政压力,医疗费用实行根据病种和支出额度由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共同按比例支付制度,这种医疗费用分担机制有利于规避公共卫生资源使用的“公地悲剧”。
然而,医疗费用的共担机制依然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倘若个人有能力给付医疗费,是否可以无限地使用公共卫生资源?这种看似你情我愿的盘算绝不仅仅是私事,而是关系到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的重大议题。
公共卫生资源属于公共的卫生资源,公共性是其本质特性。公共资源的公共性,最重要是强调它的公有性、共享性,即公共资源要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资源稀缺性和使用广泛性必然产生资源使用的排他效应。
虽然患者自由选择医疗资源是医疗保健制度正义标准的重要指标,但当一个人的自由选择侵犯其他人的选择自由时,这种自由很难说是正当的。在当前医疗体制下,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只要承担得起医药费,就可以在公立医院享受医疗服务,包括过度医疗服务。这似乎满足了使用者付费的要求,但是公共卫生资源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当医院把优质资源服务于这些无治愈希望的患者时,其他领域的资源必然会减少;更加重要的是,这些已无治愈希望的患者自身是否愿意在大量医疗设备支持下痛苦地维持着生命,在遭受身心煎熬的同时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压力。这些问题是被我们长期忽视的。
基于让患者活得更好的目的,缓和医疗理念在西方国家逐渐被重视和采用。对于罹患不治之症的患者,过度治疗甚至只是常规治疗就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痛苦。此时,是不计成本的过度治疗抑或选择更加舒缓的治疗方式就不仅仅是经济成本核算问题,更关系到患者生存质量。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