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建议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2期 李雪 参加讨论

    摘要:当前农业生产是国家战略部署的重中之重,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状况以及当前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及问题,并对其发展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发展建议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和WTO框架下,粮食安全有了新内涵,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依据比较优势原则规划和布局粮食生产,使粮食生产既能保证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定的需要,又兼具经济上的合理性。换言之,就是要发挥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主产区是国家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区域,数量庞大的农户特别是主产区农户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他们提供了国家大部分粮食供给,而且种粮收入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展粮食生产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双重功效。因此,重视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是推进农业发展的最终的落脚点。
    1  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现状
    粮食主产区是指地理、土壤、气候、技术等条件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并具有一定经济优势的专属经济区。主产区的选择不仅取决于粮食生产量,而且取决于能否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目前,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界定,观点不统一,但差别并不大。国家确定的粮食主产区为: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湖北、四川、内蒙、河南、河北、湖南、安徽、江西、辽宁等13个省(区)。13个省(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商品粮数量占全国商品粮的80%,稳住了这些主产省(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局。
    1998~2008年期间,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播种面积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先急剧下降后急剧上升的V字型波动,而且表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现在农业提高单产,部分靠的是科技方面的力量,主要靠的是种子的不断更新,更多的却是靠天气的风调雨顺,否则,这种靠小农辛勤劳作和分散投入所获得的成果是和巨额的国家投入不成比例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这种单产的提高是和成本的增加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和集中规模经营比起来,小农业的分散经营,使得投入成倍增加,更别说随这种分散经营产生的农业机械的分散和小型化以及人力的分散和浪费了。在现在的农业经营体制下,小农户不会自觉的按照科学的种植方法进行种植。
    目前,进入农业的资本由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土地的集中方法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还只能是自发的发展。种养大户在资金、技术、人才和土地使用上还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除了能够使得农村人口不致过快的流入城市,给城市增加太大的压力外,其他的所有方面都已经变成了阻碍农村生产力继续发展的障碍。
    2  粮食主产区的农技推广状况及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农村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科技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农村科技创业水平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48%提高到2011年末的53.5%,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10年来,我国农村科技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科技创新创业的理念,把科技创新和科技创业有机结合起来,在科技创新中加快科技创业,在科技创业中深化科技创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农业科技工程和行动,为农业农村科技持续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2.1  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支撑粮食“九连增”
    2003年,科技部联合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启动实施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这一工程选择占我国粮食总产量90%以上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在每年为国家提供90%以上商品粮的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3个粮食主产省份,建设粮食丰产科技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仅“十一五”期间,这一工程建设“三区”合计5566.67万hm2,共增产粮食4800多万t,增加效益800多亿元;开发推广180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三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化肥和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灾害损失降低了15%左右,农药用量减少25%以上,每亩节本增效110元左右,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2  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是指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领办、创办、协办科技型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开展创业和服务,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基层富民强县,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创造性实践。截至2011年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90%的个县(市、区、旗)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工作,科技特派员总人数达24万人,引进转化推广实用新技术3.6万项,直接服务880万农户,受益农民达5700万人。
    2.3  推进“一城两区百园”(121)工程,加快建设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
    科技部联合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银行,于2001年开始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建立了7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主开发和引进项目6656项,推广应用新技术5358项、新品种8045个;孵化和培育了4000余家科技型农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4644亿元,净利润总额431.91亿元,出口创汇193.95亿元,缴纳税收128.15亿元;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累计融资880多亿元,其中企业投入占60%以上;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累计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0多万次,培训人员1244万人次,吸纳就业人数超过61万人。
    2.4  实施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科技部联合中组部、工信部于2010年共同开展了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已有7省市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示范省以“信息促生产、信息强产业、信息保安全、信息惠民生”为基本目标,依托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构建“资源整合、统一接入、实时互动、专业服务”的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村村有站点、站站有服务”新型农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和信息化示范村并进行辐射推广,全面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城乡统筹。
    2.5  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是国家财政支持农业、水利、林业等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中试、熟化环节的唯一引导性资金。2001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1.5亿元,带动社会资金140余亿元。5000余项成果的转化累计形成新品种8070个、新设备2.5万余套,建立中试线2700余条、生产线6500余条。提升了涉农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48.07%的转化资金项目数由企业承担,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14.26亿元,净利润271.30亿元,缴税总额56.49亿元,创汇10.72亿美元,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8.7。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扶植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其中也有很多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不断加快,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种粮大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保障粮食产量连创新高的“排头兵”。现在农户最头疼的是场地问题,每年数百万斤稻谷收下来了,却不知道在哪里储存、烘干。产后仓储、烘干、加工等都需要场地,但因为大户的地是租来的,不能建固定设施,农民迫切希望政府部门能帮忙解决。
    近几年流转的土地规模越来越大,融资难是制约大户发展的最大瓶颈。因为大户没有合适的抵押物,从银行一般很难贷到款。一些农民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息为1.2分,期间遇到购买农资、支付土地租金等事情时,还借过利息3分的民间贷款。再高的利息也要借,否则就发展不了。
    农业生产所需良种、物资供应、产后贮藏、运销、加工以及有关市场信息等各种技术应该以何种方式传达给农户、选择什么时间向广大农户进行推广,应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使用同一种方法推广不同的技术内容。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不同,生产技术要求也存在差异,农民对各种农业生产技术传播途径的偏好程度也不同。了解几大粮食作物生产者对不同农业技术的偏好程度,有助于技术推广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更高的农业技术推广效果。虽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让种粮大户们吃了“定心丸”。但是农民们还存在着担忧,基层虽然建立了农技推广机构,但农技人员不多,与大户对接的就更少了,而农技推广项目多、内容更新快,这让大户们很多时候都“吃不饱”。粮食生产面积是固定的,增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推广。然而,基层农技推广却面临着人少、知识老化等问题。
    3  推进农业科技活动的几点建议
    (1)依托科技促进可持续增粮。建议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和提高涉农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数量和质量,强化科技对大粮仓的支撑作用。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2)建议国家按照商品粮基地省粮食商品量计算,按每斤粮食补贴1元的标准给予省财政转移支付奖励,让粮食主产省发展粮食生产不吃亏、让农民靠种粮增收,以充分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3)要积极推动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发展,大力开展院企合作、院村合作、院社合作,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促进科技向基层延伸、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加强内部考核,充分调动科技创新人才积极性,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4)转变推广方式,开辟三个渠道,充分利用电视覆盖面广的特点,开辟农业技术专题频道。利用社会资源,通过与通讯公司协调,启动“电子农务工程”。利用电脑网络优势,办好市、县农网,并扶植和鼓励一些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运用这些现代工具。
    作者简介:李雪(1987—),女,河南省信阳市人,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宿桂红,常春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11):6-9.
    [2]杨巍,吴敬学,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户技术获取途径的实证分析[J].农业科技展望,2010(05):54-58.
    [3]孟爱民,刘翠玲,粮食核心主产区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对策[C].中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31-234.

Tags: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建议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