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王勇: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关系问题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社科院农村所 王勇 参加讨论

    五、家庭农场发展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来走向有何影响?
    (一)家庭农场发展会促进合作社企业化
    从产业结构来看,家庭农场作为合作社成员之一,其自身发展呈现出产业结构多元化特征。已注册的家庭农场所经营的产业主要是种植业,且主要是其中的经济作物。长期来看,家庭农场在规模经济目标约束下所经营的产业可能涉及农业和农村的多个部门[2]。
    从经营环节演化进程来看,有家庭农场参与的合作社的业务多元化进程势必会加速。在供销环节,合作社会将农产品汇集起来,然后分级、清洗、分类、包装、储藏、销售。有的合作社将这些农产品销售给加工厂,有的合作社将开展期货交易或进出口贸易。部分合作社会在农产品加工环节有所作为[3]。从组织规模的变迁趋势来看,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会出现横向集中现象,其主要表现是:合作社数量减少,单个合作社的社员数增加;作为投资主体,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等市场经济主体建立合作企业,向公司化、跨区域化方向发展。从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演进趋势来看,合作社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加速组织结构优化进程,合作社所有权、经营权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分离,将会出现一个合作社经理阶层负责合作社的运营与管理,其与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党支部等从各自的职责出发进行分工协作,保证合作社扮演好真正的法人角色。
    (二)合作社更加注重教育和培训,合作社社员将职业农民化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而新型农民的培育依赖于人力资本投资。家庭教育、各级教育机构承担的正规教育以及农业成人教育等都可以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质量。
    从国际经验来看,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都重视成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2005年,韩国农协举办了8000次农民培训,参训农民达到80万人次;由偏重于理论教育向讨论、现场参观、实习体验过渡;培训的对象包括专业农民、农民社员、农协工作者和市民;还加强了农村妇女教育与培训(杨茹、宋国恺,2010)。美国在公立学校通过辅助职业经验培训、“未来美国农民”培训、辅助农业经验培训、课堂指导培训、合作推广服务等途径对农民进行培训(杨茹、宋国恺,2010)。
    中国家庭农场注册制度的推行会提升农民职业化程度,合作社也会因家庭农场主的入社逐渐演化为组织基础更加牢固、竞争能力更强的自组织。“罗虚戴尔原则”中“教育、培训和信息原则”能够确保这种演化顺利地进行下去。
    六、研究发现与政策启示
    本文的研究发现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都具有一定弱质性,两者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有效模式进行合作,以增强各自的竞争力。二是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采取了场社合一、订立契约、成立公司农场或其他类型的企业等多种模式进行合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三是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合作关系建构受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产权明晰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和谐度、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四是家庭农场发展对合作社未来走向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家庭农场发展会促进合作社企业化;另一方面,合作社更加注重教育和培训,合作社社员将职业农民化。
    本研究得到的政策启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政府在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时,切忌顾此失彼,要避免以“运动式”方式发展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现象。政府要认真履行好作为公共品供给者的职责,在发展农业经营主体时切忌“路径依赖”,在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切忌盲目攀比和拔苗助长。当前,对于合作社发展数据,要有理性判断(潘劲,2011)。建国以来,中国曾经以“运动式”方式推进农业合作化;目前,有的地方以“压指标”等方式推进农业合作化和促进家庭农场发展。这样做的结果是,合作社在“非瓦尔拉斯均衡”状态下难以发挥纠偏作用[4],难以保证农民争得相应地位,难以促进国家经济运行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5];家庭农场也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政策设计上,要因地制宜,从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建立“普惠性”的培训体系、指导体系和支持体系(王勇,2010)。
    第二,加强对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法制化管理。当务之急是国务院要制定和实行“家庭农场条例”,减少因登记注册不当引发的各种风险[6]。通过适度、适当的方式在家庭农场里培育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要预防家庭农场异化[7]和合作社“空壳”化(颜珂,2013)。利用现在筹建社会诚信系统的机遇,将套取国家惠农资源和涉农项目或发展极不规范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列入“黑名单”。贯彻落实2013年12月13日正式实行的《国家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及监测暂行办法》,推进合作社示范社建设。
    第三,充分重视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多功能性。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开展社会教育、传承文化、改善消费环境等功能,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行为应得到多方面的扶持。要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开展订单农业、期货交易,减少生产的盲目性;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流通业务,增强其在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和实行符合国情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发展政策。政府要重视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关系共同体”建设。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要组建农产品加工、储运类的企业,确保获得更多合作收益。政府对于合作社主导兴办的企业要制定和执行扶持政策。要用足、用好、监管好政策资金,对于参与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发展事业的青年要大力引导和支持(王勇,2012),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合作社联合组织建设和“合作社超市”建设(王勇,2011)。不断提高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造就出一大批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合作社企业家,以夯实新型农业经济体系的基础,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曼茵:《中国近代合作化思想研究(1912-1949)》,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
    〔2〕王东荣、方志权、章黎东:《上海家庭农场发展研究》,《科学发展》2011年第4期。
    〔3〕刘守英:《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将成为我国农业经营主要形式》,《中国合作经济》2012年第12期。
    〔4〕张晓山:《注册家庭农场将培育出一批职业农民》,http://www.news.china.com.cn,2013年3月9日。
    〔5〕朱博文:《美法日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5期。
    〔6〕赵维清:《浙江省慈溪、瑞安、建德三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分析》,《生态经济》2010年第2期。
    〔7〕张敬瑞:《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现代化最适合的组织形式》,《乡镇经济》2003年第9期。
    〔8〕孙中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经营管理》2013年第1期。
    〔9〕唐宗焜:《合作社真谛》,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10〕张红宇:《农民合作社发展迎来又一个“黄金期”》,《农民日报》,2014年1月7日第5 版。
    〔11〕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年。
    〔13〕牛盾:《国际农业研究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
    〔14〕孙中才:《世界农业发展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法律出版社,2003年。
    〔15〕宣杏云、王春法:《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透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16〕王家声:《济南首张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出炉》,《大众日报》,2013年3月7日第7版。
    〔17〕张新光:《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河北学刊》2011年第1期。
    〔18〕刘志扬:《美国农业新经济》,青岛出版社,2003年。
    〔19〕杨坚白:《合作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20〕杜吟棠:《发展国内农村合作金融正当其时》,王曙光:《农本:2012国际合作社年专辑第一辑》,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
    〔21〕尹树生:《各国合作制度》,正中书局,1979年。
    〔22〕胡必亮:《关系共同体》,《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5年第4期。
    〔23〕彭德琳:《新制度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24〕宗义湘:《发展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25〕埃冈?纽伯格、威廉?达菲:《比较经济体制—从决策角度进行的比较》,荣敬本、吴敬琏、陈国雄等译校,商务印书馆,1984年。
    〔26〕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经济学和公共目标》,于海生译,华夏出版社,2010年。
    〔27〕钱国靖:《比较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28〕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群言出版社,2010年。
    〔29〕杜吟棠:《合作社:农业中的现代企业》,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30〕杨茹、宋国恺:《国外农民的职业培训》,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
    〔31〕潘劲:《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据背后的解读》,《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6期。
    〔32〕洪银兴等:《当代东欧经济学流派》,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年。
    〔33〕王勇:《产业扩张、组织创新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基于山东省5个典型个案的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第2期。
    〔34〕王勇:《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新境况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2年第5期。
    〔35〕颜珂:《合作社须防“空壳”化》,《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第10版。
    〔36〕王勇:《青年成长和农民合作社可持续发展》,《青年研究》2012年第3期。
    〔37〕王勇:《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农村金融研究》2013年第6期。
    〔38〕王勇:《东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新阶段、新问题与新思路》,《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4期。

上一页  [1] [2] [3] 

Tags:王勇: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关系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