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杜志雄:落实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根据我国经济社会阶段特征,为解决“三农”问题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战略举措和农村发展的目标。
    我国曾在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提出过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多表现为一种愿望和发展方向。而这次重提建设“新农村”,并非简单重复,而是农村深化改革全面发展的一次新的重要部署。再次提出新农村建设,与我国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即我国整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阶段有关,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与以往不同,这次重提“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概念,不仅涵盖了以往国家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内容,而且还赋予农村政治文明等一系列新的建设内容。
    按照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要求”,新农村建设与以往有明显不同的内涵。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和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以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管理和新风貌为标志,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为手段,最终将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十分丰富,涵义十分深刻。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给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地位的广大农民带来了新希望。关键在于认真贯彻和落实。
    首先,应该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的认识,防止认识的片面化和简单化,谨防新农村建设走入歧途;同时,充分认识其将是一个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任务,切忌“口号化”和“一阵风”。其次,应切实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真正提高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投入的力度,增加比例。中央政府尤其要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应向农业、农村适度、重点倾斜,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不断增加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的范围和强度。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三,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要切忌不顾当地实际和农民的承受能力,搞“普遍开花”、“一刀切”,防止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劳民伤财、千篇一律、千村一面的政治运动和形象工程,应杜绝一切形式的新农村建设的各种达标升级、考核和评比。第四,新农村建设目的是服务农民,提高农民生活福利水平,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和直接受益者。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民主,强化农民的参与。要对农民开展教育、引导、培训和示范,鼓励和诱导农民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之中;要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健全农村自治机制、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化农村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激发农村活力。要深化义务教育制度、医疗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第五,继续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Tags:杜志雄,落实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