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陈锡文:增进农民福祉的新农村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是一个新的口号。实际上在半个世纪之前,中央政府就曾经提出过。当然,由于时代背景、发展阶段不同,现在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和半个世纪之前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快。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更是出乎人们的意料。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势头非常强劲。2000-2006年,GDP从9.92万亿增加到20.94万亿;财政收入从1.34万亿增加到到3.93万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3.29万亿增加到10.99万亿,居民储蓄从6.43万亿增长到16.16万亿,增长速度确实非常惊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以前相比,政府和社会也有更大的能力帮助农村发展。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经济保持着如此快的增长速度,但是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仍然在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都在快速增长。1978年,两者的收入差距比为1 :2.57。改革开放之初,城乡收入差距曾一度明显缩小,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继续拉大。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两者的收入差距比为1:3.28。  
    很多研究中国农村的专家学者都知道,在29年之前,城乡居民尽管收入水平都不高,但收入差距是1:2.57。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强有力政策措施的促进下,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长期欠账太多,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缺医少药、中小学教学质量低等问题仍比较普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比,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更大。 
    一方面经济在快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家财政实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城乡差距却没有缩小。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在2005年10月再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要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生产能够发展,农民生活能够宽裕,农村社会风尚能够进一步好转,农村环境能进一步改变,农村社会管理能够得到加强,所以,它是涉及面非常广的一场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运动。提出新农村建设一年半以来,已经采取的一些政策,特别是中央政府采取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财政转移支付。1999年以前,中国一直实行历史上延续下来的农业税政策。到2004年,中央下决心逐步取消这个税种。农民在税费改革之前所要承担的税费负担比较重,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统筹资金、提留资金以及农村教育集资等费用,1999年以前,这些费用加起来有1450亿元。经过改革,特别是2004年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等,已经减少了1250亿元。在免除农民税费之后,基层政府的运行,主要靠中央政府和省级的转移支付。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达到782亿元,2007年会略有增加。省市一级政府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总额为250亿元,再加上2005年、2006年由财政部提出的对财政困难的县乡和产粮大县的奖补,县乡获得的转移支付和奖补与农民负担减轻的总额基本相等。 
    第二,出台了“四项补贴”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一是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根据土地进行的直接补贴,2006年达到了142亿元。二是鼓励农民购买良种的补贴。为了鼓励农民使用良种,中央提供了41.5亿元的良种补贴。三是在土地相对比较多、人口比较少的地区,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2006年达到了6亿元。四是由于国际能源大幅度涨价,影响到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去年中央政府又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给予了120亿元的补贴。这四项补贴合在一起,农民直接获得了309.5亿元的补贴。这对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持农业稳定增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在中国7个生产重要粮食品种的主产区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市场价格就比较稳定。农民种粮收益,比前几年也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200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9949亿斤,接近5亿吨,和2003年相比增产了1300多亿斤,应该说和这些政策是分不开的。
      第三,明显加大了对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了政府的投入,调动了当地农民和村组织的积极性,农民也愿意跟着一起投入资金、投入劳动,使得农村整个基础设施在这几年有了很大变化。
    在水利方面,政府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保证灌溉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十五”期间,中央投入92.7亿元,加上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88.5亿元,用于306个大型灌区、99个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和1100多个县级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其中大中型灌区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40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0多亿公斤;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2提高到0.48。
    “十五”期间,中央共安排国债资金103亿元,加上地方政府和群众自筹资金,总投入约200亿元,解决了60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06年,中央投入60亿元,地方投入约69亿元,解决了289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07年,将再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电网改造进展明显,电网覆盖地区基本实现了“同网同价”;“十一五”期间,计划再解决10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解决交通问题方面,“十一五”期间中央计划每年投入200亿元。2006年,中央安排投资190亿元,地方投入240亿元,共改扩建通乡通村沥青(水泥)路12万公里。  
    到2005年底,全国户用沼气已达到1807万户,年产沼气约70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109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和5940万亩林地的年蓄积量,每年直接为农民增收节支80多亿元。2006年中央投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地方投入15.6亿元,新增沼气用户约450万户。2007年,计划再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00万户。
       第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主要是农村的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一是从教育情况看,去年在西部的12个省(区、市)中部10省(区、市),有5200万上小学和初中的农村孩子免除学杂费,对其中一部分还提供免费教科书,对其中一部分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补助。仅仅是免除学杂费这一项,对农村一个小学生来说,一年可以节约140元,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节约180元。如果一个初中生不仅免除了学费,而且获得免费教科书,也获得了寄宿生补助,一年一个家庭就能节省600元钱。
    二是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中央财政支出42.7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1451个县(市、区),占全国总数的50.7%,有4.1亿农民参加。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中央财政增加支出28亿元,支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
    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这些年来,政府在推行建设农村文化站、图书馆以及保证广播、电视能够进到每一个村,进到每一个农民家庭里做了很多工作。2002-2005年投资4.8亿元,补助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项目1078个,并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取得明显效果。到2010年,将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实现“县县有分中心、乡乡建有基层服务点、50%的行政村建有基层服务网点”。
    第五,针对特殊群体专门制定政策。一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全国累计支出41.6亿元,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33个县(市、区)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509.1万农民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前不久举行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已经宣布,今年年内将在全国农村建立起覆盖所有困难家庭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是积极推行扶贫开发。这几年扶贫工作仍然在向前推进。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137.01亿元,比上年增加7亿元。2006年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比上年减少217万人;初步解决温饱但收入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3550万人,减少517万人。2006年,全国592个扶贫重点县农村贫困人口为1266万人,比2005年减少167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1844万人,减少347万人。
    三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和生活创造环境和条件。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3212万人。为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6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成立了由30多个部门参与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加强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等做出了全面部署。2004-2006年,清付农民工工资330亿元,基本解决了建设领域历史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农民工工资水平快速提高。2006年,外出务工农民的人均月收入为946元,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554元,分别比上年增加9.9%和18.3%。农民工在用工合同、工资标准、改善劳动环境以及在解决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益保障都取得了一定的新进展。
    中国政府这些年采取的具体政策,应该说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很多实惠。当然,新农村建设不能只靠增加投入,还要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进程,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本文是根据作者3月18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文章出处:中国发展观察
    

Tags:陈锡文,增进农民福祉的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