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王婷:坚守土地红线 确保粮食安全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供应日趋紧张、人口环境压力增大,各地区违法违规划转用地的情况屡见不鲜等,导致我国国土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疲于应对,实践了大量而繁杂的土地管理工作。
     例如通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程序,严格土地审批程序,提高土地出让标准,拓展未利用土地空间来控制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的扩张;推动土地整理工作,优化土地使用方式、新增农用土地;最近还建立完成了全国土地督察制度,监督各地国土部门和政府的工作,并和其他部委一起联手打击房地产市场商业贿赂……
     尽管上述土地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主管部门对土地的管控能力还是相对滞后,很难及时发现土地利用的趋势,且迅速反应、治理。
     当前,土地宏观调控正在减缓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的速度;而土地整理工作也为新增耕地数量、优化耕地质量、搞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方式;尽管付出如此努力,新增一亩农地,比破坏一亩农地的难度仍然要大很多。
     2006年,通过各种方式补偿所得耕地的面积大约是减少耕地面积的一半;国家鼓励新增建设用地多使用未利用土地,而去年使用这类土地的面积与其占用农用地面积之比仍有差距,约为1:7。更不要说各地一些政府部门利用土地搞小金库,为企业占用土地大开方便之门,从而影响整个用地管理。
     要保住18亿亩耕地、搞好土地管理的难度相当之大,也要并用多种手段。但摸清土地家底,即土地调查(调查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并进行土地评价和土地监测等)是其重要前提。
     一方面,从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至今十年,期间一些局部性土地调查工作难以准确、权威的反映我国土地状况。用国家有关官员的话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土地信息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节约集约用地的需要。再启全国性土地调查是当前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土地调查力求建立数据整合模式以及土地动态监控体系,应更有助于解决土地管理中的时效性问题。
     通过按年度汇总、建立和完善我国土地调查、土地统计的数据分析和开发利用、土地登记制度。建立四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另一方面,实现土地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搞好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统计、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从而为土地管理、政府决策和各类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服务,对搞准粮食产量等一系列重要统计数据起着决定性作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此外,国家还将建立及时监测系统,运用航空(天)遥感等高技术手段,定期对重点地区、重点地类进行变化监测,并周期性覆盖全国。更能够全面掌握当前我国建设用地、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未利用地的数量和分布,掌握城镇、村庄以及独立工矿区内部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及农村宅基地等各行业用地的结构、数量和分布。也更容易及时发现土地使用中的不良趋势,并配合其他执行环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文章出处:中国证券报
    

Tags:王婷,坚守土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