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檀学文 杜志雄:替代农业或“建设性的”现代农业——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分析视角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一、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分析框架
    1.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含义
    (1)概念
    食品供应链是从食品的初级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各环节的经济利益主体(包括其前端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和后端的作为规制者的政府)所组成的整体。食品供应链类似于食品产业链或农业产业化体系,或“从田间到餐桌”,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察视角。可持续食品供应链(sustainable food supply chain)是指具有可持续性特征的食品供应链,具体地说,可持续食品供应链是指将环境保护、食品营养和健康、食品质量安全、食品链上不同环节的利益公平分配等因素纳入到农业和食品体系所形成的食品的产业链条[1]。在食品供应链基础上还可以衍生出食品体系的概念。食品体系既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可以是一系列食品供应链的集合,也可以是宏观角度的食品供求的整体。当一个地区的较多的食品供应链都具有可持续性特征,或者某一地区甚至全球的食品体系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层面能够协调发展时,可以认为该食品体系是可持续的食品体系(sustainable food system)。
    (2)维度
    鉴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三个维度,即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和技术维度,可持续食品供应链也应该具备这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食品供应链是由一系列独立的经济主体构成的,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但为了外部效应内部化的需要,有必要实施某种程度的供应链管理[2]。这样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就拥有了第四个维度:管理维度[3]。也就是说,只有当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能够在经济、社会、技术和管理的维度上实现可持续性,我们才可以说这条食品供应链是可持续的。
    2.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分析框架的意义
    (1)背景:现代农业引起的问题
    提出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概念的背景与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替代农业等的背景是一致的,也是出自于对保障人类健康饮食这一重大问题的不满和担忧。食品是人类存活、活动和保持健康的源泉。但是人类食品消费早已经脱离了自给自足的阶段,需要通过社会化的生产和交换的方式来提供。而且这个食品供应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为人类提供食品的功能,演变成了一个受利益驱动的经济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所谓的现代农业和现代食品产业,包括大农场、大型龙头企业、含有生产和销售的跨国公司等。其追求的目标不再是消费需要的满足,而是以满足食品需要为手段的经济利润。现代农业和食品体系在食品供应和食品多样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如下严重问题:
    ◎ 由于过量无机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农业土壤(包括养殖水体)受到破坏,生产力下降;
    ◎ 由于大规模开垦和过度利用,农业活动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如荒漠化、河湖以及地下水污染、沙尘暴等,包括全球层面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以及气候变化等;
    ◎ 过量使用无机投入品以及土壤和水质的退化引起较为严重的食品质量下降和食品安全问题;
    ◎ 由于食品链的延长以及缺乏农民组织,农民从食品供应链增加值中获利最少,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食品体系中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公平;
    ◎ 世界范围内,饥荒与营养过度并存,热量过剩与微量营养元素不足并存,大量食物中存在有害残留物,这些都导致了人类的营养不良和疾病[4]。
    (2)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分析框架的作用
    以上问题中,前三类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目共睹的,第四类问题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最后一类问题则分布于各国,但只有从全球层面才能看清楚。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复杂的原因,除了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炒作、粮食与能源市场的连通等外部因素之外,主要还是来自于农业和食品体系内部。提出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概念,主要是着眼于分析和应对上述难题。使用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分析框架,可以有以下两方面作用:
    ①为分析复杂问题提供新的分析工具。现有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只能以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经济利益主体为考察对象,针对他们所面临的复杂的、多来源、多层面的外部性问题无能为力,因此需要新的分析工具。当前关于可持续发展以及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以及世界各地出现的多样化的替代农业实践,都为开发和使用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分析框架提供了条件。
    ②拓展分析领域的维度和层次,有助于了解问题的全貌。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将通常所使用的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等概念涉及的范围大大地拓展,从初级农业生产拓展到整个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强调各环节之间的不同性质的问题的相互影响,让人意识到除了商业和技术问题之外,还有更多的社会性问题的存在,而且他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必须和盘考虑。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应用领域还有微观和宏观之分,在微观上可以考察某个企业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产业链;在宏观上可以分析一个地区的某个产业或者整个农业与食品体系。
    3.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分析框架的应用
    (1)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二元框架分析法
    可持续食品供应链既是一个理想的目标,或者所谓的“理想形态”[5];又是一个评价或诊断的标尺,可以据以对所考察的食品供应链进行可持续性的评价和存在问题的诊断。
    食品供应链上的经济主体,从源头开始,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民(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和储运企业、市场以及消费者等。政府如果作为一个大的集团消费者,自然是消费环节的一部分[6]。但考虑到政府对食品和食品市场的全程监管、调控和扶持的重要功能,有必要将政府也视为食品供应链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另一方面,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包括经济、社会、技术、管理等四个维度。将经济主体维度和可持续性维度结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二维的框架图。
    对于供应链上某一特定的经济主体,可以首先考察其在经济、社会、技术、管理四个维度上的行为特征及其相互影响;其次再考察供应链上其他主体各维度行为对该主体的各个维度行为的影响。如果某产品的供应链在这四个维度上同时呈现出可持续性,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该食品供应链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如果我们发现其中的某些维度是不可持续的,那么我们可以从其它看似可持续的维度或环节上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食品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四个维度中,如果考察食品体系的可持续性,那么四个维度都需要或者可以讨论;如果仅考察具体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那么社会维度就可以暂时忽略,因为其中的部分因素(如营养和健康)不需要在微观层面讨论,而另外部分因素(如收益分配)则可以分解到经济或技术维度中去。
    (2)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分析框架的应用领域
    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分析框架主要应用于评价和分析各种在反思早期现代农业缺陷基础之上兴起的农业模式。对于这些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还没有统一的称呼。但从时间顺序的角度,它们既然是在现代农业之“后”,可以暂时统称为后现代农业[7]。作为后现代农业的对立面,现代农业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无机农业或者石油农业[8]。这些新型农业模式既然要实现对现代农业的突破,那么它既要证明能够解决现代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又要能够证明在经济效益和推广上是可行的,这就是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分析要做的主要工作。从不同途径获取的一些后现代农业模式可以列举如下。
    这些新型农业模式,大部分来自于国外,一小部分也可以在国内见到,其中部分是重叠的,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都市农业等。国外的大部分后现代农业模式都可归入替代农业,尽管其至今也没有得到一致认可的定义[9]。不过“替代”的字面含义是“非此即彼的事物或行动”,基本上意味着对现代农业的批判和背离。另一方面,中国的这些后现代农业模式,虽然也都建立在对现代农业的反思基础之上,但很少可以做到与现代农业背道而驰。除了少数情形外[10],多数情况下不融入现代农业模式难有出路。事实上中国的各种新型农业模式也正是这么做的。换句话说,中国的后现代农业模式并不承认现代农业存在“与生俱来”的弊病,在现代模式下也可以通过某种改进而实现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对这种发展思路,自然需要检验。
    由于习惯问题,国内外不同场合对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称呼,为相互比较带来难题,因此需要对相关名词进行澄清,主要是农业、食品供应链以及食品体系。汉语的“农业”对应于英文的agriculture和farming,既可以是大农业,也可以指具体的初级生产环节。汉语里的“食品工业”或“食品产业”对应于英文的food industry,含义是类似的。汉语的“食品产业链”接近于英文里的food supply chain(食品供应链),含义也是类似的。但英文的food system在汉语里没有对应物,只能翻译为“食品体系”,差不多等于:农业+食品工业+储运+供销,是一个真正完整的系统。从这个角度理解,表2中的short-chain food或slow food并不构成本文第一部分定义的“食品体系”,而是相当于食品供应链或产业链。因此,文中的“农业”主要取大农业之意,包括了外国的一些替代性食品模式,但特指除外。
    二、两种后现代农业模式的比较
    1.欧洲的短链食品
    近年来在欧洲兴起的各种短链食品模式可以看作典型的替代性食品体系[11]。短链食品建立在本地化食品的基础上。所谓本地化食品,根据欧洲同行的研究,是指利用本地原料和生产资料生产、在本地消费、并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食品[12]。从问题导向性看,鼓励本地化食品意味着反对食品的长距离贸易和运输。短链食品是一个包容性更强的概念,指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本地化、可持续的替代性食品。其中的“短”字不只是指空间距离,同时与围绕着产品的各种信息的传播有关。“短”意味着各类信息都是透明和可见的,即通过中间环节的尽可能减少来确保消费者尽可能了解食品生产和流动过程的全部信息[13]。中国的地方土特产、“名特优新”产品以及近年兴起的都市型农业也可以看成是短链食品。
    (1)可持续配送和可持续餐饮
    意大利都灵市有一家名为Sotral的公共餐饮的可持续配送企业,主要为学校、医院、政府等公共机构提供午餐配送服务。它不仅在本公司的食品配送业务中,通过对车辆、燃料、路线、次序、装卸方式和材料等的精心设计,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致力于做可持续配送(Sustainable food distributive logistics)企业,还为其他食品企业提供环境服务。Sotral公司建有一个研发部门“可持续餐饮研发中心(RISTECO)”,如今已经分离出来,成为一个非营利组织,从事研发和培训活动。2007年,由Sotral公司提供赞助,由RISTECO提供技术支持,位于都灵市中心的一家合作社餐厅De Amicis开始供应所谓的“可持续餐饮(sustainable meal)”。“可持续餐饮”的食谱由RISTECO开发,所有的原料均来自于距离市中心100公里以内的地区,包括面包、蔬菜、肉类、乳制品、红酒等。餐厅对每种食品进行碳排放的计算,并标示在食谱上。根据测算,运输每公斤“可持续餐饮”的原料所产生的CO2平均数量为0.66公斤。比较而言,从新西兰运送1公斤水果需要排放10.7公斤CO2,从智利运送1公斤芦笋需要排放6.9公斤CO2。
    “可持续餐饮”中所包含的短链食品思想就是尽可能地减少食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减少CO2排放,主要手段之一便是采购本地化的原料[14],采用绿色的运输方式。Sotral公司的生态配送业务也是通过绿色运输技术体系,降低食品配送过程中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来达到公共饮食部门的可持续餐饮目标。由于在保护环境领域的创造性行动,Sotral公司获得了2006年欧盟“欧洲企业环境奖(European Business Awards for Environment)”中的唯一的企业管理奖项。实际上,受全球气化变化议题持续发酵的影响,农业和食品部门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已经在国际层面引起了高度重视。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气候中和网络(Climate Neutral Network)”的估计,欧洲各国农业与食品部门造成的碳排放约占所有的经济活动造成排放量的30%。正因为如此惊人的高比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欧盟才会致力于推动农业部门的节能减排行动,尤其是运输环节的改进。而这些行动则都是建立在现存的现代农业食品体系基础之上的,即对现代食品供应链的改良。相应地,以此为背景,欧盟也从政府层面支持民间和企业的类似行动。Sotral作为一个小公司获得欧盟大奖就是一例。这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欧盟社会的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均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形成了共识并开始采取行动。
    从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视角看,可以认为包含可持续配送或可持续餐饮的食品供应链具有可持续性特征,或者至少在可持续性方面得到了改进。它们二者的共同的贡献在于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方面,并具有消费者教育和公共宣传、示范的社会意义。可持续配送虽然没有改变公共餐饮的食品消费结构,但从全程的角度看,最终消费的单位能量消耗和碳排放减少了。可持续餐饮不仅能教育消费者以及减少碳排放,而且可以促进本地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两个例子都是企业行为,不存在市场扭曲。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两种经营在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可持续配送业务具有不菲的利润,可持续餐饮餐厅则达到了基本的盈亏平衡。
    (2)慢食运动和慢食
    1986年,慢食运动起源于意大利都灵的一个叫做布拉的乡下小镇,最初的宗旨是保护优质的地方性食品和美食以及推动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慢食运动的命名是对在世界上快速蔓延的快餐食品的针锋相对的反应,它提倡一种始于餐桌的不着急的生活方式。慢食(Slow food)的定义是:“优质、洁净、公平(good, clean and fair)”的食品,其中的good是指食品独特的品质和风味,clean是指食品和环境均不受污染,fair是指农民能得到公平合理的价格。慢食运动由非政府组织国际慢食基金会组织推动。国际慢食基金会下设“地球母亲基金会”、包括意大利在内的7个国家理事会、1所烹饪大学以及数以百计的团体性会员和数以千计的个体会员。慢食运动的主要活动包括三大类:(1)每两年一次的“地球母亲(terra madre)”大会,参会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慢食运动参与者、替代性农业和食品体系的实践者、媒体、学者、非政府组织等,主要内容是大量的主题和地区论坛;(2)每两年一次的“美食博览会(salone del gusto)”,致力于展销小生产者的多样化、有特色的优质食品,包括被慢食基金会认可[15]为slow food presidia©的手工农产品;(3)在全球各地发展团体以及个体会员,推广“食品社区(food community)”理念,鼓励社区参与,发掘各地具有地方风味、地方种质资源、地方生产技术、地方传统文化内涵的特色农产品,促进这些特色产品的保护、传承和市场销售,以市场化方式促进这些地方特色产品的保护和社区发展。
    2008年10月在都灵举行了第3届“地球母亲”大会和第7届“美食博览会”,其中“地球母亲大会的参会者达到7000人之众,美食博览会的参展商超过1000家,参观者达到20万人。慢食基金会发动了全市郊区的市民做志愿者,为前来参会的人提供住宿和饮食,既提高了社会参与的程度,又大大降低了组织成本。在这种意义上,与其他的社会性国际论坛相比,慢食运动无疑是成功的。当然,其成功还不止于此,还存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连意大利政府和G8会议都对它礼让三分。
    从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角度看,真正的慢食的供应链其实也是可持续的食品供应链。慢食包括两大类:手工制造的地方风味食品以及由中小企业以非标准化方式生产出来的优质食品。慢食除了要求质量好、有独特风味外,还提倡小规模生产、环境友好以及让农民获得合理的价格。在该链条上,生态环境得到尊重和保护,尽可能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各主要生产者均得到了公平的利益,尤其是通常处于不利地位的初级生产者;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各个环节都避免了对食品的污染;由于提倡小规模生产,产业链相对较短,供应链管理相对容易,交易费用较低。由于慢食运动强调地方性的品种、生产技术、环境条件以及食品加工方式,这实际上是将难以衡量的口味变成产品的可衡量、可定价的部分属性,从而使慢食的消费者得到特定的满足,实现了特色食品的内在价值增值。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很多时候政府作为经济秩序和食品安全的责任者,都是食品供应链上的重要管理者。但对于慢食来说,政府的角色基本上可忽略,但是由慢食运动组织所替代。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帮助那些原本被忽略和遗忘的地方食品成为他们所界定的慢食:组织地球母亲大会帮助那些小生产者们相互交流;实施口味教育;成立生物多样性基金会,授权使用presidia标志;组织美食博览会,在消费者中推广慢食,等等。慢食组织利用它们所制定的慢食标准以及presidia认证的标准来影响生产者的行为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慢食供应链上扮演了关键角色。
    2.山东潍坊的“现代农业”
    (1)潍坊农业的可持续评价
    山东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潍坊市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农副产品集中产地之一,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祥地。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科技水平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位居前列。全市以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产业带动、科技带动、市场带动”的发展战略,在食品方面,已经形成了粮食、油料、果品、水产品、蔬菜、食用菌、肉鸡等诸多具有商品优势和市场潜力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品,建成了寿光蔬菜、诸城肉鸡、安丘姜蒜、昌乐西瓜等特色产业基地。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有句话叫“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可见潍坊在全国农业当中的领先和示范地位。
    然而,我们利用可持续农业的理论[16]对潍坊农业进行的可持续性评价显示[17]:尽管在经济方面,潍坊的农业已经较好地实现了产出与效率的提高与稳定,从生态与社会的角度分析,却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如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不足,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农民作为重要的主体,获得的利润份额尚不尽如人意;农业合作社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数量和水平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那么,潍坊地域内的一些典型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2)寿光的蔬菜产业链可持续性
    寿光市是全国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全市耕地面积为148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就达80万亩,冬暖式大棚30多万个,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韭菜和3000多亩无土栽培蔬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基地。全年蔬菜产量高达40亿公斤,人均占有量4000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寿光市拥有全国最大的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和健全的产地批发市场体系,是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寿光市的蔬菜供应链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批发市场主导、内销龙头企业主导型以及出口龙头企业主导型。这三种类型涵盖了寿光蔬菜产业的绝大部分,但就规模而言,第一类供应链仍然是最主要的,第三类供应链最弱。第二类产业链的规模近年来增长相当快,农户的生产基本上与一个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合作社/协会)相联系,产品基本上通过保鲜包装供应超市,承担了寿光蔬菜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角色。
    对寿光市蔬菜产业链可持续性评价如下[18]:
    在经济可持续性方面:寿光市的蔬菜产业在较长时期内还具有较大的继续发展的潜力,主要的潜力源泉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现有生产基地中相当大的部分只是作为各种龙头企业的辐射基地而不是合同基地,它们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当前的蔬菜产品形态主要是鲜活产品,加工产品的比例还极低,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潜力。
    在技术可持续性方面: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掌握和使用、新投入品的获得和使用以及农业新品种的获得和使用都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预见技术进步仍将是蔬菜产业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农业的生态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外部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正在减轻,或者至少不会加重,但是农业生产对地下水和土壤的影响还较为严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龙头企业对于合同大棚的“弃旧用新”的管理模式便是这个问题的典型表现。
    在供应链管理的可持续性方面:政府已经履行了充分的管理责任,一些好的龙头企业实施了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并打造出了一些代表性的可持续食品供应链,但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链上合作组织发展不足,缺乏与龙头企业对等的制约力量,供应链管理仍然存在机制上的缺陷。
    总体上看,寿光市的蔬菜产业的可持续性水平是比较高的,经济方面一直快速增长,技术进步贡献巨大,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农民利益横向比较有很大的提高。不过,如上所述,用严格的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标准看,寿光市仍然有很大距离。尤其是,我们所能观察到的那些可持续性较强的蔬菜供应链只是全市全部蔬菜产业中的一小部分,这意味着全市蔬菜产业体系的可持续性的提升还有更大的空间。
    (3)寿光田苑果菜公司
    下面再来看寿光市的一个典型的蔬菜生产和销售龙头企业——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蔬菜供应链属于上述第二种类型。田苑公司是一家纯私人独资公司,成立于2000年,以加工和销售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瓜果为主营业务。创业不久,企业负责人敏锐地捕捉到当时刚刚出现的无公害蔬菜商机,转而生产无公害蔬菜。2002年,即公司成立2年之后,他们第一批获得了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组织周围的农户采纳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范,最早地带品牌、带认证进入超市。2004年,他们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果菜基地认证,截至目前已经有14类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有22类品种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一批产品正在申请有机食品认证。公司所有产品主要在山东省各大城市以及国内其他部分大城市的超市内设专柜销售。2006年销售额为2000万元,利润超过100万元。今后,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的基础上,他们的主打产品将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田苑公司为了占领城市鲜活蔬菜的高端需求市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几乎建立起了一条从初级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完整的蔬菜供应链。在供应链上,公司牢牢控制了生产资料供应、生产环节控制、产品质量检验和销售各个环节。其中,关键环节都属于公司内部管理流程,工作量最大的对农户生产行为和产品质量的控制环节,也有配套的管理制度。 
    这条供应链,就其自身的特征而言,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可持续性特征:(1)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满足了特定消费者的需求;(2)提高了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3)带动了农户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意识的增强,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4)减轻了农业的环境污染。对于加入其中的农民来说,他们的生产行为有可能完全改变。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受到了限制,种子得到了改良;虽然成本可能会增加一些,但总收入提高了。这种改变,在不加入企业的蔬菜供应链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然而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蔬菜供应链还存在两方面的可改进之处。一方面,公司应对所有与其签过约的耕地负责,而不是仅对合约期间的耕地负责。将耕种过若干年之后的大棚舍弃对企业也许是合理的,但对社会却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公司应有意愿让合作社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为农户代言的机构,为自己培养一个可合作的“对手”,这样的供应链才更具公平性和经济的可持续性。以上这两方面要求已经不是单个企业所能做到的,它们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干预。例如,政府应加强对所有土地质量的监管,包括那些已经与公司合作耕作了多年的土地,应要求公司对其所合作的耕地质量负责;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鼓励合作社的发展并对其规范性进行辅导和监督。
    3.两类案例的比较
    上述中外两方面的例子,代表了各自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最新发展理念和趋势。但是它们的差异却是明显的。欧洲的实践强调短链、本地化、节能减排、社区发展以及文化价值,在其他的例子中还强调饮食习惯和营养问题。中国的实践则主要强调规模的扩张、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在食品安全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等问题。短链和节能减排似乎并没有考虑,反而通过大市场和大流通将地方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仍然是一种风气。管中窥豹地看,中国食品体系的可持续性与欧洲相比相去甚远;中国最发达地区的农业尽管已经有所改进,但与真正的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还有很长的距离。
    三、后现代农业:从替代农业到“建设性的”现代农业
    中国的后现代农业(postmodern agriculture)显然不同于西方的替代农业。很多替代农业从试验的角度是成功的,但一直难以推广或“替代”掉现代农业。中国的这些后现代农业已经对早期的现代农业实施了改进,而且发展势头很快,但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意味着,目前的后现代农业都还没有针对现代农业的弊病提出完美的答案。那么究竟谁代表真正的出路呢?
    1.后现代农业必然属于生态农业
    (1)概念的澄清
    就农业发展模式而言,首先需要澄清三个相关的概念,即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很显然,这三个概念及相互关联,又可能存在交叉,因此需要将他们的独特性、关联性以及交叉的部分说清楚。在此基础上才好给多样化的后现代农业模式具体定位。
    ①现代农业
    关于现代农业的一个典型定义是:现代农业是指农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19]。这个定义与教科书上的定义相比,仅多了最后一条[20]。对于“现代”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二战以后到目前以前的整个历史时期;二是指当前。其中,上述定义中的“现代”似乎是两种口径的结合,即从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一直到当下,是一个动态延长的口径。
    ②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定义要更加复杂。其最初的定义由英国学者给出,即: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21]。国内的一种典型定义是与现代农业革命之前的传统生态农业相区别,称之为“现代生态农业”,即在现代化装备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节约使用资源,减少能量输入,适当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加环增量,多层次利用生物有机质,做到废弃物资源化和物质循环再生,使农业不对环境产生污染,为人民生产出健康、安全的农产品[22]。生态农业的另一种定义是:通过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低物级(能级)资源对高物级(能级)资源的提袋,实现经济再生产与生态再生产的统一[23]。
    可以看出,国内外的定义相比,国外的定义更突出“小”,而国内的定义则不排斥甚至指向“大”。国内的两个生态农业定义都是与现代农业的定义比较之后得出的,而且有很大的相似性。用李周(2004)的话来说,就是现代农业实现了有机循环与无机循环的整合,生态农业实现了生产循环与生态循环的有机统一。
    ③可持续农业
    可持续农业的定义主要来自于FAO,国内的研究大都以此为基础。FAO在“登博斯宣言”中给出的定义是:可持续农业是旨在管理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并实行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以确保当代人和后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这种发展能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农业[24]。
    可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相比,主要是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原则,加入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但如果从逻辑上推理,如果生态农业很好地减少了无机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减少了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做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那么也就必然地为后代保留了良好的环境和农业生产能力。因此,可以认为可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具有内在一致性,只不过可持续农业更强调原则和目标,而生态农业更强调内容和手段。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如果说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和替代,那么现代农业只能是指早期的现代农业,即一般意义上的无机农业或石油农业;但如果说生态农业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25],那么现代农业就必然要采纳动态的时间口径。后者与我国的官方的文件以及各地的实践是一致的,即各地大力推进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都市农业等,都属于“现代农业”的范畴。综合起来说,国外的生态农业更多地是对早期现代农业的反思以及替代模式试验;而国内的生态农业则更多地是对早期现代农业的反思以及改进和发展,不妨称之为“建设性的”现代农业。
    综上,如果要使用后现代的概念,也许更为恰当的表述可以是:西方发达国家充满了大量的后现代主义的替代农业以及替代食品体系,但它们能否撼动主流的现代农业体系尚未可知;在中国的背景下,我们仍然处在现代化进程之中,对早期现代农业的弊病的应对是现代化进程的应有之义,因此我们的后现代农业实际上是“建设性的”现代农业。西方的替代农业模式,更加重视环保、生态、营养、健康问题,所以属于典型的生态农业类型。我国的“建设性的”现代农业对早期现代农业有很多改进,虽然比不上那些“正宗的(authentic)”生态农业[26],但毕竟在保障食品安全、控制化肥和农药、保持土壤生产力等方面已经采取了自觉的行动,所以也可以归入广义的生态农业范畴。然而,正如我们在中国的案例中看到的,他们虽然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但还是有很多缺陷,需要在保证经济利益的条件下进一步改进。
    2.从替代农业到“建设性”的现代农业
    发达国家的替代农业与我国的“建设性的”现代农业的差别是巨大的。比较而言,发达国家的各种替代农业,多数属于“非现代主义”的类型,基本上不存在“高级现代主义”的类型[27];而中国的各种“后现代”农业实践模式,多数属于“高级现代主义”的类型,实际上没有必要戴上“后现代主义”或替代农业的花冠。
    不过,信息时代,瞬息万变。发达国家的一些最新的变化也许要改写这样鲜明的反差。根据笔者的了解,无论是Sotral公司的可持续配送业务,还是罗马市政府强势的可持续学生营养餐政府采购实践[28],他们瞄准的目标是对社会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共部门。尤其是在欧盟国家,政府不仅是巨大的购买者,也是规则制定者。罗马市政府通过统一采购学生餐,成为全国名列前10名的食品采购者,它的选择无疑对市场有巨大的影响。RISTECO和罗马市政府的雄心在于通过公共部门消费模式的改变推动政府部门的观念变革,进而实现发展规则和发展模式的变化。他们所应对的问题,除了环境问题外,还有当前“坏的”食品体系所造成的健康问题,如大量的肥胖以及相关的疾病。他们希望通过改造当前的食品体系,实现食物作为健康之源和文化之源的价值。也就是说,在权力分散的社会体制下,来自地方和公民社会的试验,他们的本意并不只局限于“替代”,因为某种意义上现代农业的很多优势是无法替代的,从而他们转而尝试改造和弥补有缺陷的现代农业,即“建设性的”现代农业。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当前的现代农业实践与西方社会的某些替代性食品模式具备了共同的发展方向。这个共同的方向便是在各自的社会体制下,针对各自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寻找合适的途径,像“改造传统农业”一样改造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便是“建设性的”现代农业,或生态农业,或可持续农业。
    本文开篇提出的可持续食品供应链分析框架,一方面帮助我们拓宽了视野,从只考察农业到考察包括农业在内的食品体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有更广的范围和更复杂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厘清了中国和西方在“后现代的”农业实践模式上的异同点,从差异中找到了共同点,并能确认差异的合理性。实际上,正如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所显示的,慢食等替代性食品供应链属于可持续食品供应链,但它们的对立面,即那些以标准化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如果符合质量标准、环境友好以及能够确保农民的基本利益,也可以视为是可持续的[29]。这样我们便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模式有了信心!
    --------------------------------------------------------------------------------
    [1] 张晓山等主编:《可持续食品供应链:来自中国的实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前言,第1页。
    [2] 林坚等主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
    [3] 檀学文:《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分析框架》,载张晓山等主编:《可持续食品供应链:来自中国的实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4] 吴翰:《世界食品体系的可持续性》,载张晓山等主编:《可持续食品供应链:来自中国的实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7页。
    [5] 陆学艺主编:《内发的村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导论,第7-8页。
    [6] 在下文中可以看到,政府作为食品采购者的角色,在欧洲的一些替代性食品体系中已经发挥作用。
    [7] 后现代主义在时间维度上包含三种含义,即现代主义之后、非现代主义或高级现代主义,其中后者是指进一步发展了的、更加完善的现代化。作者认为只要不否定理性,高级现代主义是必然出路。
    [8] 李周:《生态农业的经济学基础》,《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9] 例如,可以参考一个专门的“替代性农业”网站(http://www.alternativeagriculture.org/)以及美国农业部的“替代性农业信息中心”网站(http://afsic.nal.usda.gov/)。两个网站都只是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替代性农业模式而没有给出其定义。
    [10] 例如一些地方特色产品或具有原产地特征的产品,它们的特色应该在少而精,保持特色,以质取胜。看到眼前的短期商业利益而盲目扩大规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11] 杜志雄、檀学文:《食品短链的理念与实践》,《农村经济》,2009年第6期,第3-5页。
    [12] Forsman and Paananenmtt, “Local food systems: explorative findings from Finland”, http://www.gis-syal.agropolis.fr, 2002.
    [13] Gralton, “Challenging conventional food chains”, http://www.altglobe.com, 2009.
    [14] 假设前提是本地生产的原料是优质和无污染的。
    [15] 实际上就是认证,不过认证者是一个非政府组织,不具有官方授权,与中国国内所认知的“认证”有所不同。
    [16] 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登博斯宣言”中的“可持续农业”定义。FAO, Manifesto and agenda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BenBurg, 1991.
    [17] 杜志雄、苏慧婷:《可持续农业与山东潍坊的实践》,载张晓山等主编:《可持续食品供应链:来自中国的实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69页。
    [18] 檀学文、赵文禄、张莉:《“中国蔬菜之乡”的蔬菜产业链及其可持续性》,载张晓山等主编:《可持续食品供应链:来自中国的实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117页。
    [19] 张晓山:《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前线》,2007年第4期。
    [20] 路明主编:《现代生态农业》,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绪论,第5页。
    [21] 转引自侯向阳、郝志强:《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年第1期。
    [22] 路明主编:《现代生态农业》,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绪论,第5页。
    [23] 李周:《生态农业的经济学基础》,《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24] FAO, Manifesto and agenda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BenBurg, 1991.
    [25] 侯向阳、郝志强:《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若干问题的讨论》,《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年第1期。
    [26] 即各种生态农业示范区里的农业类型。
    [27] 那样他们就不称自己为替代农业了。
    [28] 根据罗马市政府教育局官员Silvana Sari提供的资料,罗马市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每天要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约16万份学生餐。由于招标者倡导生态食品,最后确定的学生餐原料中,67.5%为生态产品,平均价格为5.03欧元,比同等条件下不规定生态原料的价格高4%,但通过竞争迫使餐饮公司的利润从30%下降到6.5%。
    [29] 张晓山等主编:《可持续食品供应链:来自中国的实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43页。
    

Tags:檀学文,杜志雄,替代农业或“建设性的”现代农业,可持续食品供应链的分析视角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