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不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课题。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走的是一条既有普遍意义更有其特殊性的大国特色发展道路。可以说,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其农业改革和发展道路,世界上绝无先例。因此,要想深入研究中国这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大国,就不可能回避中国的农业问题。因此,抓住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把握住了中国经济发展乃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经济研究中,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陈文科研究员将理论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研究相结合,其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从一般研究农业农村问题转向以研究大国发展问题为重点,围绕大国,特别是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大国的改革与发展,发表了若干独特见解。《大国农业论》一书,收集了陈文科长期进行大国经济研究的重要成果。本书所收录的文章涉及了中国“三农”问题的众多方面,从基本的生产经营制度和组织体系,到具体的粮食生产、防灾减灾、绿色经济、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合作等现实问题,从理论层面的深入研究到操作层面的政策设计,从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经验的总结到对国外经验的反思和借鉴。全书收录的65篇文章,提出了不少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许多新思路和新观点。诸多理论观点和对策思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陈文科近些年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紧紧围绕当前“三农”问题中的热点与难点,提出了许多极具建设性的政策建议。此外,该书所收录的文章在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中,虽然较多地以中国中部地区为实例说明问题,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其结论也同样能够为全国其他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在大国经济研究中,陈文科注重把基础理论研究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1982年发表的《试论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的多样性》,研究的就是当时的热点问题——农业生产责任制。该文明确提出:与中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总体落后和多层次相联系,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多样性具有客观必然性,凡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能够积极有效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就是先进的。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在所有这些前沿问题和重大问题的研究中,陈文科都紧扣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脉搏,充分体现了他直面现实而不回避矛盾,努力使经济学变成有用之学的态度,直接为大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服务,既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又对实际部门决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多年来,陈文科作为大国经济研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紧紧把握时代热点问题的同时,也十分注意从一般农业、农村问题研究转向大国经济研究。他认为,研究发展中大国的发展问题,不能就经济发展论经济发展,而应把它看作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综合发展与变革的过程。发展中大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看,还是从历史文化传统的渊源看,其研究的内容远比发展中小国丰富得多。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面临着许多突出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对大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中,陈文科在以经济学为视角的同时,又从历史、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角度综合探究大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多视角分析问题和紧扣国家政策是《大国农业论》最大的亮点。陈文科在研究过程中,跳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范围,站在整个发展中大国的高度看待“三农”问题,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研究的片面性。但是,若能跳出中国的范畴,以国际比较的视角,在全球层面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其研究成果对发展中国家就会有更好的借鉴意义。另外,陈文科在研究中虽然有明确的政策建议,但是,有关政策建议的执行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并且在研究方法上,如果在大量定性分析的同时辅之以适当的定量分析,其价值会更深远。
瑕不掩瑜。陈文科已经做出了这一代学者应有的、卓越的学术贡献。他以中国农村为大国经济研究的切入点,重点关注前沿问题,凭借多角度思维在研究中取得了诸多理论创新:理论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开放开发战略研究的理论创新。他关于大国发展矛盾的剖析及其分析方法,已经形成了一个迥然有别于传统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这个框架更切合发展中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实际。这种历史的、系统的分析方法,尽管有别于正统经济学,但是,它能准确地解析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的发展问题,这也是继张培刚先生以来,陈文科这辈经济学家所做出的最大
贡献——使真正科学的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土壤上以主流学派的面貌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