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于建嵘:如何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四没有”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没钱、没权、没人、没地,这四个“没”,概括起来就是,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主导乏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和各地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目前中国许多省市就在进行“强县扩权”或“扩权强县”的改革实践,希望通过扩大县级政府的社会和经济管理权以加强县级政权主导本地经济和社会的能力,并最终改变目前的行政层级实现“省管县”。在我看来,这些改革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县级政权“没权”的问题,但并不能根本解决县级政权的权力来源和构成问题。在现阶段,县级政权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向上负责的政权机构。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讲,民众参与和责任政府是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就县政改革而言,其目标就是在地方自治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县级政权既向上级负责也向县域居民负责而且主要向县域居民负责的转变。这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城乡社会关系的需要,对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进行县政改革,笔者的基本主张是按地方自治原则建立县域政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重新确立县级政权和县级领导人的政治定位,建立真正的责任政府;其二,充分发挥地方政治精英对地方政治的主导作用,改变异地为官和任期制度;其三,进行司法改革,实行县域司法制衡制度。
    改革财税体制让县级政府拥有一定的财权,则是为了解决其面临的“没钱”问题。当前一些省市正在进行“省管县”改革实践,力图改变现行财政体制共享税中央和省、市分享比例过高的状况,提高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的分享比例,力求统一财权和事权。此外,优化县域金融环境,加强国家的金融支持力度也是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缺乏的重要手段。一些合理可行的措施包括:通过改革明确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责任,完善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建立多层次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品种;推动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民间金融的协调配合和功能互补,等等。
    对于如何解决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缺乏问题,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这也是对领导者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在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农民,同时也要重视从城市引进各方面专业人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和使用县域党政领导人才,特别是在如何保证他们向农民负责、为农民服务的问题上,应当鼓励各地突破各种清规戒律,进行大胆探索创新。
    当前一些地方官员抱怨建设用地不够,审批难,已经严重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这种论调说明,这些官员对县域经济的理解是有偏颇的。其实,县域经济除了包括县域工业经济之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经济形式,比如与农业、农村和农民联系紧密的生产、服务行业。当然,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问题上,国家必须严格按照制度和政策办事,但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上,并非没有改进余地。因此,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不一定非要把着眼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工业上。
    总之,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解决好体制、资金、人才、土地等各方面的问题,除了国家从宏观层面提出的发展战略之外,各地还需要根据本地实际,开拓创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状况,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必将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典型案例
    县域发展“四没有”
    许多县级领导反映,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四没有”,即没钱、没权、没人、没地。
    所谓“没钱”,就是缺乏资金。在财政税收方面,按照现行的中央地方分税体制,税收分成的75%归中央财政,县域最多只能得到25%。在金融支持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的网点大量撤并,信贷服务日益萎缩,其他金融机构也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贷款困难问题。
    “没权”,就是缺乏行政资源。行政体制上许多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县级政府缺乏综合调控能力。以广东省增城市为例,目前该市属政府序列的局级以上机关单位有44个,其中实行垂直管理的单位15个,占34.1%。
    “没人”,指的是缺乏人才。按照国家人事制度,高学历者均为城市户口,再加上市场机制的作用,人才都集中到了大中城市,县城以下地方人才资源濒临枯竭。
    “没地”,则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现在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仅农业用地数量有限,对于那些迫切希望发展县域工业的地方来说,建设用地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文章出处:人民网-《人民论坛》
    

Tags:于建嵘,如何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四没有”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