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抚顺实践看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抚顺县着眼于在乡村振兴方面走在全国农村前列的目标,狠抓基础工作,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布局科学、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首位是产业兴旺。抚顺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推进”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理念,全力开拓新空间、新产业,培植经济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实现抚顺县的全方位转型发展。
一是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风生水起。2015年以来,连续3年制定下发了《城郊型特色农业扶持政策》,共投入财政扶持奖补资金1亿元,撬动了20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之中,食用菌、有机稻米、大果榛子、绿色果蔬等生产规模迅速壮大,农产品生产销售、精深加工、出口创汇接连取得新突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3家,其中以单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为主导产业,单片黑木耳产量位居辽宁省第一。
二是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近年来,抚顺县积极推动县域经济转型振兴,全力调结构、补短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大幅度提升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铁矿采选业作为支柱产业,贡献了全县财政税收收入的60%。立足抚顺、面向沈阳,2016年在石文镇规划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为主、节能环保高新技术和贸易物流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三是服务业活力全面迸发。抚顺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以“全景、全域、全季”旅游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布局。重点围绕“神奇天女山”“多彩三块石”,全力打造“天女山?三块石” 集休闲度假、健身养生、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集聚区。2017年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1亿元。另外,大力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实体零售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石文易品购物广场做大做强。
2018年,抚顺县在发展产业方面将全力推进各领域“三年行动计划”,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是抓好新型工业支撑点。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促进矿业优化升级;全力壮大石文再生资源产业园,拓展提升救兵木业集聚区;全面加强招商引资,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二是打造城郊型特色农业升级版。将再次投入引导资金1个亿,通过放大效应,持续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三是打好旅游产业特色牌。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高标准完成沈抚县委遗址复建工程;建设天女山景区生态旅游高峰,推进全国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四是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重点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党组织的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齐心聚力投身于乡村经济社会建设之中。抚顺县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政治生态的绿水清山更加彰显。
一方面,深入推进“党建+”工程。抚顺县围绕大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坚持围绕抓党建、促发展的理念,通过“党建+生态旅游”工作模式,形成“支部搭平台、党员展风采、旅游树形象”,推动了党组织主动引领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与党建双平台的发展之路。抚顺县各景区组建景区领导小组,由各景区单独成立党支部,使党组织在景区景点实现全覆盖,也使景区党员有了自己的家。实现了哪里有景区,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需要服务,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在此基础上,县委积极探索“党建+扶贫”“党建+产业”等“党建+”模式,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铸就乡村振兴的领导力量。
另一方面,实施“622”工作模式,破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瓶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干部身处一线,离群众最近,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抚顺县委立足县情,创新实施“622”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个别单位干部人浮于事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干部素质、建立了广泛联系、扩大了对外影响,为经济社会转型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所谓“622”工作模式,即各单位留下60%的人员完成好日常工作;抽调出20%的人员深入到乡镇、村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稳定一线锻炼;另外选派20%的干部,上挂到国家、省相关部门及外派到东部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或到各级培训机构学习提升,具体要实施一线锻炼、上挂培养、外派锻炼、培训提升等“四个计划”。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622”工作模式在促进干部转变思维方式、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增长干部见识才干、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促进对上对外沟通交流、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收效显著,广大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青年干部通过学习锻炼,快速积累了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和一线工作经验,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在招商引资、引进经验、推动发展等方面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
2018年,抚顺县委确定重点在党建工作中实施 “三项”重大举措。一是继续创新实施“622”工作模式。进一步切实解决部分干部人浮于事的问题,解决中层干部能力、思维、见识的问题,解决年轻干部对农业农村工作不熟悉的问题,切实提高干部素质,建立起同国家部委、先进地区的广泛联系,扩大了全县的对外宣传和影响。二是深化“党建+生态旅游”景区党建创建活动,拓展“党建+”体现形式,不断擦亮基层党建工作品牌。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巡察工作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位置,深入开展政治巡察,不断压实“两个责任”,严查基层“微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政治性、政策性非常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事关农民脱贫致富。长期以来抚顺县全县绝大部分村庄都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没有什么公共财产,很多都是“空壳村”。这些年,对于农村正常运转,虽然各级都在加大财政经费的补助力度,但一个村的发展归根结底还要靠自身,只有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办一些群众需要的事,党组织说话才能有分量、有底气。针对于此,抚顺县委着眼于村集体有收益、村民增收奔富裕、基层党组织增活力的目标,抓牢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个关键,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顶层设计、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实践、夯实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根本保障等举措,不断增强村级组织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近两年,县委积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建设,在全县确定8个村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每个试点村拨款200万元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后安镇前安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沿线村,村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过去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制约了前安村长远发展。前安村两委确立了“两委带动、打造特色、共同富裕”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资源,入股集资,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前安村确立了“公司+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率先成立了村级龙头企业——抚顺鑫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两委成员带头、村民集资入股、盘活资产等形式,成立抚顺县众安农业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103户、300多人加入,2017年首批种植黑木耳20万椴。这些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的村级组织能够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式,为全县下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宝贵经验。
2018年,抚顺县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在乡镇层面,将逐步推行县乡财政“分灶吃饭”。在村级层面,将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全县重点推进的改革课题之一。县委制定了《抚顺县关于增加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补资金的使用办法(试行)》,2018年将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确保5个以上市级试点村的基础上,发展一批县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培养一批“先富起来”的村屯。通过全县努力和科学规划,县委决心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效解决“空壳村”问题。
乡村振兴必须推进城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实与抚顺县正在实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全契合。
近些年,抚顺县围绕突出特色、产城融合、建管并重,加快构建中心镇、特色乡镇、产业小镇、美丽村屯“四位一体”城镇化发展格局,全力推进美丽抚顺县建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抚顺县坚持“一镇一品、一镇一业、以产建镇、产镇融合”的原则,不断培育国家、省级特色小镇。积极推进救兵木业特色镇、后安单片木耳特色镇、汤图满族特色旅游小镇、天女木兰文旅小镇建设。通过培育特色小镇,不断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小镇交流汇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明确了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抚顺县除了现有的八个乡镇外并没有自己的中心城镇。但是,对于城镇化工作而言,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中心城镇对区域的带动引领作用。 打造中心城镇,可以借助城乡人口流动趋势,盘活乡村闲置建设用地。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流入是一个基本趋势,在城镇化大趋势下,可提高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要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振兴乡村必须解决好人、地、钱的问题,只在农村内部打转,路子越走越窄,会走入死胡同。城乡统筹的希望和出路在城乡融合,但前提是必须有“城”。
抚顺县下一步应该联动协调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型中心城镇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格局。有了中心城镇,可实现产城融合,集约发展。坚持产业驱动,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把产业作为城镇发展的基础,把城镇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以提升产业支撑力和城镇承载力为重点,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城镇集约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放手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产业的发展,拉动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实现城镇化与产业化“双轮驱动”,实现“产城互动”,就是城镇发展要有产业作支撑,防止“空心化”;产业发展要以城市或者中心城镇为依托,防止“孤岛化”。
未来的抚顺县要建设成为抚顺市南部的绿色“生态保障带”“特色产业带”“旅游景观带”,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的“休闲胜地”“后花园”,全域基本建成“山在城中,城在水中,园在城中、田城相融”的“中国北方独具山水特色的现代田园新都市”。
乡村振兴要聚焦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社会的振兴。乡村振兴既要“面子”也要“里子”,不仅要宜居宜业,也要乡风文明,让群众心里是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抚顺县委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竭尽全力为百姓提供更舒适的环境、更优质的服务,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现在的抚顺县,民生投入只增不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社会事业全面提升。过去的五年,抚顺县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并重,经济实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9%。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救助人均标准年均增长分别为15.2%、14.2%和17.9%。养老、医疗保险体系覆盖城乡,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8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6%以内。保障性安居工程惠及16.2万人。
二是意识形态工作成绩突出。抚顺县创新开展“集聚正能量,百姓学雷锋”活动,成功承办全市“文明家风建设”现场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思想生活各个方面。三块石红色广场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文镇八家子村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称号。《辽宁新闻》以“三支十九大精神特殊宣讲团活跃在乡村”为题,对抚顺县特色做法给予重点报道。
三是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事要解决”的原则,从源头上解决了一大批信访重点案件;高质量实现“三个为零”目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社会面管控,建立日查、夜查工作机制,秸秆焚烧、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整顿治理成效显著。以维护一方和谐为己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四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抚顺县域内有近50座水库,全域森林覆盖率达70%。绿色生态是抚顺县最亮的底色和最大的品牌,切实保护好生态资源,真正把抚顺县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抓好“蓝天、碧水、青山”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强化饮用水源保护,深入开展大伙房水源保护区综合治理,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
五是抚顺县故事传播的更加深远。与人民网联合举办“圣洁天女木兰?灵秀山水抚顺”2017中国(抚顺)县域旅游高峰论坛,与近百家媒体进行互动,同时段微博话题阅读量位居全国第二。抚顺县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对内增添了转型发展的信心,对外树立了自信开放的形象。
2018年,抚顺县委一要抓建设强管理,着力优化美丽家园新环境。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升城镇管理水平,着力构建城镇市政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商贸秩序、镇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公共配套服务,稳步提高环境美化、管理优化水平,努力营造整洁、优美、有序的城镇环境。二要抓保护促改善,着力实现生态文明新提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筑牢辽宁东部绿色生态屏障。三要抓民生增福祉,着力推动幸福指数新攀升。繁荣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大力开展平安抚顺县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抚顺县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大美抚顺县将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Tags:从抚顺实践看乡村振兴发展的内在逻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