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以城乡融合促乡村振兴

http://www.newdu.com 2018/6/8 《国家治理》周刊 刘治彦 参加讨论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如何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通过什么路径实现,需要什么政策支持,这些问题都亟待进行理性思考。
    城乡共荣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对于地域辽阔的大国而言,城市与乡村是共生、互补与共荣发展的区域共同体,是点与面、水体与流域、森林与草原的关系。城乡互补发展从客观上要求,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要向乡村延伸和覆盖,同时乡村要为城市发展提供赖以生存的良好生态环境与安全食品。推进城乡互动发展,城市发展离不开乡村,没有乡村支撑,城市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乡村繁荣也离不开城市,没有城市带动,乡村发展效率、效益与质量就难于提升。水涨船高,根深才会叶茂。提高城镇化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离不开乡村振兴与新农村建设。城乡共荣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
    城乡融合不是城乡一样化,而是消除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拆除城乡之间的藩篱,实现生态环境共治、基础设施相通、公共服务共享、市场规则相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顺畅流动。在城镇化前期,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从事非农产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在城镇化中后期,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减少,劳动力红利逐步消失。由于优质劳动力大部分已定居城镇,农村劳动力质量亟待提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农村凋敝现象。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大城市病”与“小城镇病”(发展不足),这从客观上要求对大城市功能进行疏解,从而减缓“大城市病”和消除“小城镇病”。由“聚集效应”向“涓滴效应”转化,需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镇质量提升与乡村振兴。
    公共政策是乡村振兴的初始动力
    城乡融合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更主要的是市场机制发育不可能全靠市场自身解决,需要政府通过实施公共政策来加以推进。
    制定科学合理空间规划,促使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并带动腹地乡村发展。根据城镇等级—规模法则,我国县域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将是总
    人口的一半左右,大约为6.5亿,其中县城、小城镇与乡村人口各为2亿左右。据此,可尝试以小城镇带动中心村与自然村的发展模式,全国可建立1万个左右人口规模在3-5万的镇域空间单元,以1万个左右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带动乡村振兴,选择区位优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规模较大、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镇,优先予以扶持,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镇。
    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础设施必要先行。在村村通的基础上,提高道路质量,加强道路维护,实现全天候畅通,基本实现高铁和机场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加大环境治理,推行“厕所革命”和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广分布式净水装置和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分布式新能源,减少大气污染。推进医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智慧化。逐步做到城乡大病统筹和同等待遇。建立以三甲医院为核心的医疗体系,并覆盖到所有的乡村。提高乡村人口社会保障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均衡、效果等价。
    在保障粮食生产主业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建立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以一产带动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乡村文化、养生养老、物流等非农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三权分置”,推进农村用地制度改革,使农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收益。
    推进城乡人员双向流动。尊重客观规律,根据不同年龄居民对城乡人居环境需求偏好,既鼓励青年人进城创业,也鼓励老年人返乡养老,农民工市民化与城市人乡居化同时推进,带动人才、劳动力、知识技术、资金在城乡之间双向顺畅流动,推进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动态优化配置,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实现城市繁荣和乡村振兴,以及国家现代化。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信息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主任】

[1] [2] [3] 下一页

Tags:以城乡融合促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