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肖金成:首都经济圈闪耀“十二五”

http://www.newdu.com 2021/1/28 爱思想 肖金成 参加讨论

    
    
    首都经济圈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其重要性及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把打造首都经济圈写入“十二五”规划其意义也非同寻常,因而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新亮点。
    首都经济圈(以下简称首都圈)是都市圈的特殊形态。所谓都市圈是在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下形成的,和大都市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区域。日本一般采用通勤指标来划定都市圈的范围,一般指以一日为周期,能够接受到大都市某一方面功能服务的地域范围,包含都市周围15岁以上常住人口的1.5%以上到该都市通勤且和该都市在地域上联系的市町村。首都圈也是都市圈,和其他都市圈不同的是,其大都市是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神经中枢,不仅聚集了众多国家机关,还聚集了大量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大银行的总部,人口已逼近2000万,且不说她的服务功能,仅仅形成的需求就十分可观,比如近2000万人的食品需求就需要范围很大的地域来保障。
    之所以提出要打造首都经济圈,就是说经济圈还没有真正形成,北京周围的区域还不太发达,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还不太紧密,一体化的水平还很低,同城化还谈不上。毋庸讳言,作为大都市,北京市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发展难题,如人口膨胀、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世界上的其它大城市,比如纽约、东京、上海等,也存在类似问题,但却不像北京这样严重。北京的问题主要是空间布局问题,“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才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解决的办法就是“多中心组团式”,并将某些产业和功能疏解到周边地区,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首都圈的本质是辐射和带动。城市规模越大,其辐射带动的范围就越大。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辐射范围早已突破了“杜能环”,其范围的迅速扩大也带动着更广大地域的发展。
    要打造首都圈,首先要消除行政区壁垒。北京与天津、河北存在着天然的经济联系,由于行政区阻隔,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壁垒仍然存在,壁垒不消除,联系就难以加强。其次是建立促进和加强经济联系的体制和机制。如建立市长联席会议、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等。三是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北京与周边的城市各有各的优势,应有所分工,做到功能互补,防止恶性竞争。四是增强北京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由于北京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周边地区与北京市经济落差过大,影响了区域整体水平的提高。应通过提高北京市的发展质量,优化北京市的功能结构,从而提高北京市的辐射力,服务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作者: 肖金成
    本文转载于《数据》2011年07期
    

Tags:肖金成,首都经济圈闪耀“十二五”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