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农业机械化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机需求具有空间大、多样化、大型化、高性能、经济型等特征。从农机供给的品质、数量、价格等方面,探讨了新疆农机有效供给不足的困境,指出困境的原因是新疆农机工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提出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重点打造乌鲁木齐和石河子农机产业基地、改善行业组织结构、推行“产学研”结合、创新农机补贴机制等加快新疆农机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新疆,农业机械化,需求特征,有效供给,农业机械工业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编号:07&ZD026),项目主持人:李万明。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兵团农业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RCSX200801),主持人:王永静。
1959年,毛泽东在《党内通讯》中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论断,对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的技术性物化标志,世界农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农业生产工具改造的历史。现代农业是以农业装备为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主要标志[1]。随着劳动用工成本和农民增收压力的提高,节本增效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以农业机械化为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路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本增效的关键。
近几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发展。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从此我国农业机械化走上了法制化轨道;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农机补贴,并且补贴的范围不断扩大;2010年国务院2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新疆农业机械化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新疆属于干旱区绿洲平原农业区,具有特殊的农机需求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促进新疆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1 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1)农机装备总量大幅增加。“十一·五”末,新疆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274万KW(不含兵团,以下同),拖拉机拥有量达到54.09万台,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46%、33%。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70万台,占拖拉机保有量的40.1%;拖拉机配套农具总量100万部,其中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40.81万部,占农机具总量的40.8%;设施农业机械达7.21万台,林果业机械达1.44万台,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92倍、12.4倍[2],设施农业、林果业机械装备发展迅猛,大中型、高性能、新型农业机械等发展明显加快,机具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农机装备结构更趋合理。
(2)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末,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2%,比“十·五”末提高了10.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其中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和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2%;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从“十·五”末的不足3.0%增加到39.6%;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70.0%;特色经济作物番茄、甜菜、辣椒、打瓜等综合机械化程度达71.2%[2]。
(3)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向好。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末,新疆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95家,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达到151个,引导作用进一步凸显;以农机合作社为主的农机专业作业服务领域明显拓展。由以机收小麦等单项作业为主,逐步向订单式、机耕、机播、机收等“一条龙”作业服务模式转变,由产中向产前、产后服务延伸发展;农机维修、经销网络逐渐完善。通过重点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农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1.2 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表现在:①大中型机械少,小型机械多。虽然“十一·五”期间,新疆大中型农机拥有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这个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相比,作业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经营。②耕种机械多,收获机械少。2009年新疆机收机械化水平仅为40.1%,玉米及棉花、番茄等特色农业的机收水平比较低。③低档次机械多,高性能机械少。据调研,新疆农机出现低档次农机的重复投资,利用率不高,而具有高性能的机械,由于价格比较高,投资较少。
(2)地区、产业间发展不平衡。南疆农业机械化受到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低、地块小、农业产业多元化以及间种植模式等因素制约,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新疆大面积种植的作物中,只有粮食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林果、畜牧、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的作业程度较低。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2010年,新疆棉花的机收水平还不足3%,据测算,若新疆棉花全部实现机收,将需要近9000台采棉机。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工业番茄生产基地,但是由于番茄机收水平较低以及番茄收获时间短,自然和市场风险大,种植户不愿扩大种植面积。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机械化长期得不到重视,成为新疆畜牧业发展和效益提高的瓶颈,以饲草料收获机械和设施养殖设备为重点的畜牧机械需求空间巨大。
2 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机需求的特征
2.1 大中型农机具需要更新或改造,需求空间大
农户选择农机与否,在于农机与人力的成本效益比较,随着用工成本的提高,农机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①从农机存量上看,截止2010年末,新疆农机总动力达到1274万KW,根据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1900万KW,年均增长8.4%。②农机存量更新需求大。按照兵团经验,每年将有15%的主机和20%的大中型农具需要更新或改造,需求空间巨大[3]。同时,农机具的正常磨损和维修需要大量配件,维修配件价值高、性能专一、利润高,从区外或国外购进的农机具,约80%需要改造或改制,维修市场巨大。
2.2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要求农机的多样化
新疆特殊的光热和气候资源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新疆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商品棉、啤酒花、番茄生产基地和林果业种植基地。近年来,新疆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初步形成了以棉花、林果、畜牧和优质粮食为主的农业格局,明显不同于全国情况。以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播种比例为例,2010年,新疆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为1∶1.35,而全国比例仅为为1∶0.46,新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因此,依托优势资源,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要求新疆农机的多样化。
2.3 新疆土地特点适合农机的大型化
新疆属于典型的绿洲,新疆有大小绿洲8000多片,“岛屿”式地分布在天山南北干旱荒漠中,绿洲多为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平原或是河流流域开发形成的平原[4],多为土地平坦,耕地条田规整、单块面积大,多在20-60hm2;新疆农区人少地多,人均种植规模大,2009年新疆农业人口人均耕地达到0.32hm2,是全国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2.09倍。新疆土地特点适合大型化农机,不仅有利于抢农时,保证适时作业;而且作业质量也有所提高。
2.4 作业环境要求农机具高性能
新疆绿洲多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带,土地贫瘠且土壤多含有沙砾,有机质含量低、板结严重。另外,近年来盲目追求高产的“化肥农业”,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加剧了绿洲土地板结和“三化”。据调查,新疆中低产田中占近60%,新疆中低产田中由土壤盐渍化造成的占27.3%,土壤板结土层较薄的占16%。贫瘠、盐渍化、板结的土壤增大了农机的阻力和磨损程度,恶劣的作业环境要求新疆农机具备耐用、磨损程度小、可靠性高等高性能。
2.5 农户的购买力要求农机的经济型
农机是农户对农业的一项重要投资,农户的购买力将直接影响农户对农机的购置和更新,而农户的购买力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经济收入。农户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后,购买力增强,对农机的购买意愿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购买行为[5]。新疆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发展落后,农户收入水平不高,购买力较低,2010年,新疆农户人均纯收入为4642.67元,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8.44%。新疆农户购买力有限,决定了他们购置农机首要考虑的是农机价格,而农机的购置和更新是一次性的高投资,如果没有有效的资金支持渠道,依靠自身的积累,农户很难对农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因此,农户的购买力低下要求经济型农机。
3 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困境分析
针对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和对农机需求具有大型化、高性能、多样化、经济型等特征,经过实地调研,本文认为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困境在于新疆农机的有效供给不足。
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6]。有效供给具有三方面的基本含义:①具有使用价值之物;②形成有效供给的使用价值,不是指商品的一般使用价值,而是指社会的使用价值,即对现实的购买者来说的使用价值;③有效供给是一个经济范畴,它要求产品在品质和质量上适应于市场需求,在价格上与购买者的支付能力和现实购买欲相适应[7]。换句话说,质、量、价符合有效需求的供给就是有效供给,否则就是无效供给。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主要从农机产品的品质、数量、价格等方面,探讨新疆农机的有效供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