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中亚地缘政治与中国石油企业的机遇(上)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国际石油经济》2012年第11期 薄启亮 刘… 参加讨论

摘要:中亚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矿藏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复杂,多受周边强势文化影响,呈现大国博弈剧烈,多元平衡外交突出;国家形态不完善,国家意识不强烈;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不少分歧等特点。中亚的油气资源格局表现为资源丰富,分布不均;多元平衡,大国博弈;油气对外合作政策略微收紧。中国与中亚的油气合作存在诸多机遇,但缺少整体战略,需要全新思路。中国石油企业在壮大能源“丝绸之路”、构建合作样板的同时,要实施企业层面的“中亚战略”,并推动国家制定和实施国家层面的“中亚战略”。
    关键词:中亚,地缘政治,油气格局,中亚战略,合作机遇

中亚位于欧亚大陆结合部,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五国,总面积400.3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300万。中亚五国自独立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形成了独特的地缘政治和油气资源格局,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参与中亚油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中亚地缘政治特点
    1.地理位置重要,矿藏资源丰富
    
中亚北依俄罗斯,东傍中国,南连南亚,西接中东、西亚直至欧洲,历来为大国竞夺的战略要地。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J·麦金德认为中亚地区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并强调“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①;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美国现代地缘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一书中,把中亚地区称为在广阔的欧亚高原以南,一个政治上混乱但能源丰富的地区。他把中亚描绘成一个大黑洞,谁要能控制住这个大黑洞,谁就能控制世界。
    中亚自然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钨、铜、铬、铅、锌、铀、锑、黄金等大量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还有丰富的水力资源。[1]
    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藏资源既是中亚地缘政治的特点,又是铸就其独特性的重要原因。
    2.历史文化复杂,多受周边强势文化影响
    

    中亚地区的历史非常复杂,是几大文明的汇合处,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教文明、儒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在这个地区交汇。中亚的历史和文化同样既是中亚地缘政治的特点,又是铸就其独特性的重要原因。
    3.国家形态不完善、国家意识不强烈
    

    由于中亚国家独立时间不长,国家形态还不够完善,中亚人的国家意识也不像历史文化悠久厚重国家的人民那样强烈。表现在:一是维护政权稳定的能力不够,易爆发颜色革命,使政权不稳,例如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爆发“郁金香”革命,阿卡耶夫政权被推翻,随后吉国邀请俄罗斯在该国的奥什市驻军。二是民族语言成为国家的官方语言,俄语仅作为通用语言,但部分国家民族文字还不完备,例如哈萨克斯坦。三是一些国家军事力量不足以维持其政权,不得不借助于外部武装力量,例如塔吉克斯坦,必须靠俄罗斯军事力量来维持其政权。
    4.大国博弈剧烈,多元平衡外交突出
    
中亚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激起诸多大国在此博弈,主要有俄罗斯、美国、欧盟、中国,其次是土耳其、伊朗、印度、日本和韩国。
    中亚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展了各有侧重的多元平衡外交。例如,哈萨克斯坦推行“全方位务实平衡外交”,坚持奉行积极、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将俄列为第一战略伙伴,中国第二位,美国第三位。土库曼斯坦对外奉行中立政策,尤其重视同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各国的关系,积极发展同美国、中国、土耳其等国的关系。乌兹别克斯坦重视发展同大国的关系,对外政策摇摆于俄美之间,近年来平衡外交更加务实;重视同中亚邻国和中国的关系。
    总体来说,中亚各国对俄罗斯是依赖与离心交织,离心占主流,近年来有所回归②;对欧美是倚重与防患交织,防患占主流,不缺对欧美好感;对中国是合作与彷徨交织,合作占主流,不时“驻足彷徨”。
    5.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不少分歧
    
中亚五国幅员面积、自然资源禀赋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发展最好的是哈萨克斯坦,2011年其人均GDP达到1.13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发展最差的是塔吉克斯坦,2011年其人均GDP只有831美元。
    中亚国家内部还存在不少分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没有一个只限于中亚五国共同参与的内部合作平台;对于中亚与区域外国家的多边合作平台,也不是所有五国共同参与,例如独立国家联合体,土库曼斯坦退出,仅作为联系国;欧亚经济共同体、统一经济空间、上海合作组织等,土库曼斯坦没有参加;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首脑会议,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均没有参加。
    二是乌哈两国争夺中亚主导权[2],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的中央地带,与中亚其他国家都有共同边界,军事力量较强,又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中亚颇具影响力;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由于石油出口收入增加,经济状况较好,是该地区的主要政治经济力量。哈乌两国领导人都希望主导中亚。
    三是上游国家与下游国家之间的水电之争。例如以农业灌溉为主的乌兹别克斯坦位于河流下游,担心用水受制于人,坚决反对塔吉克斯坦在其境内瓦赫什河上修建罗贡水电站[2],反对吉尔吉斯斯坦在其境内纳伦河上修建卡姆巴拉金水电站。
    四是国家之间还存在不少边界争议。
    总体来说,中亚国家之间凝聚与差异交织,凝聚占主流,不失差异化。
    二、中亚的油气资源格局
    1.储量丰富,分布不均
    

    中亚石油资源量为154.61亿吨,占世界石油资源量的3.06%;石油探明储量为41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2343亿吨的1.75%。天然气资源量为35.76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量的7.28%;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7.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208.4万亿立方米的13.34%。
    整个中亚,油气资源分布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西部丰富,东部匮乏。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哈、土、乌三国,三国石油、天然气资源量之和分别占总量的95.67%和99.3%,而探明储量几乎占100%;东部的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油气资源量极少。二是北部富油少气,南部富气少油。处于北部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天然气储量相对少一些;处于南部的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石油储量相对较少。
    2.多元平衡,大国博弈
    

    中亚各国独立后,本国境内的管网得到有效控制,但外输管道大多需经俄罗斯,被俄罗斯控制,使出口价格、出口量及地下资源开发多受掣肘。为此,中亚国家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多元化战略。多元化包括油气资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油气出口通道的多元化。
    一是油气资源投资主体多元化。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积极引进外国公司参与油气资源开发。
    哈萨克斯坦1993年引进美国雪佛龙公司开发田吉兹油田,之后陆续引进美国阿吉普、埃克森美孚、康菲、英国天然气、英荷壳牌、中国中信、意大利埃尼、法国道达尔、俄罗斯卢克公司等。目前,已经引进美、英、荷、法、意、加、中、日、俄、瑞士和利比里亚等45个国家的公司参与合作。其中,1997年引进中国石油收购阿克纠宾油田,2003年收购北布扎齐油田,2005年收购哈萨克斯坦PK公司,2009年收购曼格什套油田等。哈国石油储量的80%、产量的85.7%产自外国公司和合资公司,田吉兹、卡拉恰干纳克、卡沙甘等大型油气田均由多个大国的独立或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国际财团投资开发。
    土库曼斯坦引进了意大利埃尼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从事勘探开发。土库曼斯坦在其所属里海区域划分出31个区块开展对外合作,引进英国-阿拉伯Dragonoil、加拿大BuriedHill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从事里海勘探;2008年引进德国Wintershall和印度ONGC公司勘探开发11、12区块,2009年引进俄罗斯伊捷拉(Itera)公司勘探开发22区块,同年引进德国RWE公司勘探开发23区块。2002年引进中国石油在古穆达克油田开展提高采收率技术服务,2007年勘探开发阿姆河右岸天然气田。目前土库曼斯坦约10%的油气储量由外国公司控制。
    自2000年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在乌斯纠尔特、布哈拉—希文、苏尔汉达里和费尔干纳地区开放油气勘探项目37个,先后引进俄罗斯卢克公司、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瑞士Zeromax,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韩国天然气公司、国家石油公司(KNOC)、大宇公司,美国康菲公司等。中国石油2006年参与乌咸海大陆架勘探,2008年与乌国家油气公司合资开发费尔干纳盆地的明格布拉克油田。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约30%的油气储量由外国公司控制。
    二是油气出口通道多元化。中亚国家改变单纯经俄一个方向出口,其油气出口通道变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北向,已有经俄方向的阿特劳—萨马拉石油管道和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350亿立方米/年),并计划修建输送能力为300亿立方米/年的沿里海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
    2)西向,除原有的里海石油管道(哈萨克斯坦田吉兹—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港),以及现有的土库曼斯坦以船运方式将石油跨里海运到阿塞拜疆巴库,进入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简称巴杰)管道(此流向占土库曼斯坦石油出口的60%)外,拟建哈属里海石油管道(哈萨克斯坦叶斯科涅—哈萨克斯坦库雷克—阿塞拜疆巴库)与巴杰管道接通;拟建跨里海天然气管道与(拟建的)纳布科管道(阿塞拜疆—欧洲)接通。
    3)东向,中哈石油管道(哈萨克斯坦—中国)一期1000万吨/年已于2005年投产,二期增输1000万吨/年也基本建成;中亚天然气管道一线(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中国)300亿立方米/年已于2009年底投产,二线(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中国)250亿立方米/年将于2013年底建成。
    4)南向,原有土伊西部(科尔佩季—科尔德—库伊)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伊朗)年输送60亿80亿立方米;土伊东部(道列特巴德—萨拉克斯—汉吉兰)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伊朗,80亿120亿立方米/年,计划增输到200亿立方米/年)已于2010年投产;拟建输送能力为330亿立方米/年的TAPI管道(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作者: 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 薄启亮 西南石油大学 刘贵洲)

Tags:中亚地缘政治与中国石油企业的机遇(上)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