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厉以宁:创新驱动经济转型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厉以宁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理论上有两个重大突破。第一,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有利于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通过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来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第二,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的好处,一是法人治理结构在混合所有制下更容易健全、完善和发挥作用;二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民间资本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资本量不断增加。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改革国有资本配置机制,按照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管理。企业家的使命是创新和转型。
    本文系作者2013年11月29日在第八届中国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杭州)上的演讲。
    一、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里,从来没有这样提过,我们长期使用的是“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这次改为“决定性作用”意义非常重大,对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实践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第二,通过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来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第三,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治理(至少可以大大减少)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可以这么说:当初,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意义重大,不在于其公布了什么措施,而是把“以阶级斗争为纲”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的各项改革都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展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样如此。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经济改革方面最关键的就是坚持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今后在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将有贯彻这一方针的措施出台。
    为了把这个问题讲得更清楚,我们从经济学中的效率问题谈起。长期以来,经济学所重视的是生产效率,即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一定量的投入,如果产值越来越多,表明生产效率提高;一定量的产出,如果投入越来越少,也表明生产效率提高。但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学界的注意力逐渐从生产效率扩大到资源配置效率,这是跟生产效率所不同的效率概念,它也讲资源配置,但它的前提是“投入是不变的”。假定投入不变,用a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效率,用b方式配置资源,可以产生n+1效率,这就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逐步被社会所接受,因此在经济理论上有两个重大的突破。第一是重视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平台的作用,因为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平台是实施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地方,通过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大大提高;第二是长期以来,我们把那些从事融资工作、筹资工作、人事组织工作、宣传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划入“非生产人员”一类,因为他们一般不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好像与生产效率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资源配置效率概念提出来以后,观念就变了,所有这些人,尽管他们不在生产第一线,但实际上从事的都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工作。做融资筹资工作的人能够让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做人事组织工作的人把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作为自己的使命,做宣传工作的人提高了既定投入者的积极性,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做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把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好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大家的工作都与提高效率有关。
    从理论上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际上划清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界限。过去对政府调节的看法,有一些是不太妥当的,长期以来流行的“小政府,大市场”的说法,现在看来是不妥的。因为政府的管辖范围和任务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用小和大来衡量。讲人数,政府工作人员始终是少数,不可能超过社会各界的工作人员,也不是用小和大能说清楚的。应当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有效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即“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市场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按照经济学来讲,政府该做的事情,首先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实际上是一个服务概念,就是公共服务,比如国防、司法、治安,这些是政府提供的、涵盖全社会的服务,范围并不小。其次,在生活方面,比如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这些都是政府应该提供的。政府提供的住房是指满足中低收入者的廉价出租房和平价出售房。再比如说,区域发展的协调。以中国来说,东中西部的差距是多年形成的,跟自然条件、自然禀赋有关系,如果通过市场、通过生产要素供应的变化引起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需要很多年,等不及,这就需要政府来做。此外,还有个人收入差距的缩小,这也只有政府通过二次分配来调节。再比如,稀缺资源的配置,一定要考虑稀缺资源的数量、用途、开发和利用的发展战略,这些都要由政府考虑。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把公共服务做好,把区域发展差别缩小,把个人收入差距缩小,使稀缺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还有,宏观经济调控是必要的,但是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主要靠微调、预调来完成。不能什么都靠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往往会造成大起大落、大升大降,并不利于经济发展,通过微调、预调反而可能更有效。
    有些事情政府可以做,市场也可以做,那么交给市场来做。这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巨大差别。计划经济中,市场可以做、政府也可以做的,由政府来做,留给市场的,是政府力量暂时还达不到的。比如说,零售业、夫妻店、小商品生产等,政府觉得自己力量还不够,就让给市场做。这就意味着有朝一日政府力量达到了,就由政府来做,这就是计划经济的指导思想。市场经济则不同,政府做它该做的事,政府和市场都可以做的由市场来做,政府做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市场做市场可以做的事,如优化资源配置。
    在这些问题上,民间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改革初期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民间自发的,政府发现之后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土地承包之后出现了多余的劳动力,于是乡镇企业蓬勃兴起;建立乡镇企业需要钱,于是群众集资,股份制就出现了。因此说,民间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今后,我们同样需要在经济生活中调动民间的积极性。民间的积极性推动下一步改革,所以顶层设计和民间积极试验是统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是并存的。很多改革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需要先有试点,在有一定实践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做好。
    二、关于企业家的使命
    创新是企业家的使命。创意是创新的准备,没有创意就不会有创新,创意在前,创新在后。创意就是想别人没有想过、不敢想的事情,它往往是重大技术创新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有勇气、有智慧。要经过很多次试验,才能产生创新。创新不是发明,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这个概念有时候被搞混了。实际上,创新的本来意义是把发明引入经济之中,在经济中产生巨大的效益,所以创新是企业家的使命,创意是发明家的事,但发明家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创新者则是企业家的同义语。发明家自身也可以转化为企业家,爱迪生是个发明家,他后来也创办了企业。所以说,创新更重要,但创意是前提。
    中国现在既需要发明家、创意者,但更需要企业家。小汽车刚发明的时候,发明家只想到它跑得快,可以作为轻松的代步工具,但是一旦这项发明被企业家引入经济领域,整个社会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一系列新行业相继出现并相互带动,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随之发生了改变。而发明家当初也没想到汽车会带来这么多变化。还有手机的发明,最早不过是为了通话,谁能想到手机现在有这么多功能,这都是企业家努力的结果。企业家为了保持产品在市场的领先地位,为之增加了很多功能。在中国,需要发明家,更需要大量的企业家。
    企业家要考虑的是掌握价值链的高端。价值链很长,一定要掌握制高点,也就是产业链的高端。几年前,谁能想到网上购物会有今天这么大的影响力?一个光棍节(11月11日),淘宝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50亿元,这还只是个开始,很多东西都不在我们的想象范围之内。不但要有新的发明和创意,而且要有更多的创新,要从体制上保证这一点,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到的。
    转型也是企业家的使命。民营企业家今天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转型。国有企业要改革,民营企业的体制和发展方式要转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经济改革方面还有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混合所有制,这是很值得每一个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民营企业家、民间投资者去深刻思考的。转型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是观念的变化。民营企业家一定要摈弃小业主思想,确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要重视产权,明晰产权。第二是发展方式转型。民营企业应和国有企业一样,和任何一个大企业一样,要转变发展方式,靠扩大产量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赚取利润的粗放型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要转型,注重效益、自主创新、有专利、有知识产权,才能稳步发展。第三是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很多民营企业是从小企业做起、从家长制管理开始的。当企业规模扩大之后,一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经理人制度,向现代企业转变。第四是营销方式的转型和创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二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关于营销方式的改变,2012年我在国外跟西方的经济学家有过一场讨论。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网络销售一定会压倒一切,将来大商场一定会被击垮;另一种意见认为大商场不会被击垮。多数人赞同后一种观点,因为商场有一个基本的消费群,那就是女性顾客。女性喜欢逛商场,即使不买东西也是一种享受;喜欢网上购物的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的男性和上班女性。
    另外,企业一定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这一点至关重要,绝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一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而且经验有时候也可能是包袱,单凭经验甚至会阻碍发展,一定要靠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来管理。在经营企业方面,要重信誉。现代经济学将资本分为三类: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一种人际关系,是无形资本,信用就是最大的社会资本,它是慢慢积累起来的,要特别珍惜,不讲信用的人打不开局面,发展不起来,甚至会被同行抵制,被顾客摈弃。
    企业家要有抱团的思想。大家抱在一起,互通信息,互相帮助,很多困难就在社会资本的帮助之下解决了。要抱团走出去,抱团创造新模式,抱团转型,民营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三、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从两个层次进行:一个是高层次改革,一个是低层次改革。
    高层次改革是指国有资本体制的改革。我个人认为,今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不应该直接管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大多数已经改为股份制,
    有些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聘任总经理,国资委再去管的话,法人治理结构就没有用了,而且国资委管企业也不一定是最正确的(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国有企业改革,应先进行高层次的资本体制改革,我的建议是进行资本配置体制改革。在国资委下设行业的或混合型的投资基金公司,不管别的,就管投资,管国有资本量的增减。对于短缺部门、新兴产业,要增加投资;对于产能过剩、效益不好的,就撤走投资,把国有资本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样,资源配置效率就可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国有资本配置机制的改革,实现控股权的可伸可缩,增强其灵活性。
    第二层次是国有企业自身的改革。凡是已经改成股份制的、上市的国有企业(特殊的、不宜改为股份制的企业和国家另有政策的除外),一律按照法人治理结构来管理,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来决策。国家资本通过配置体制改革,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瞎干预。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上,国有企业和转型的民营企业能够实现双赢。如果国有资本配置体制不改,对国有企业管得死死的,它的优越性怎么能表现出来呢?要让国有企业解放出来。国有企业的境遇就像《水浒传》中林冲被发配时经过柴大官人柴进的庄上一样。庄上有个洪教头,趾高气扬,瞧不起林冲:什么东京80万禁军教头啊,现在混饭吃的教头多着呢,他敢跟我比么?林冲不愿意比,洪教头就更加不屑了。被迫无奈,林冲试了两个回合,说我不打了,我带着枷怎么和他比武?枷一解开,林冲几棍子就把洪教头打翻在地,洪教头满面羞惭,离庄而去。我们的国有企业也是这样,还带着枷。只有把国有企业的枷拿掉,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才能够和民营企业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四、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在理论上也是一个重大突破。过去长期以来要么是公有,要么是私有,没有第三种形式,其实,二者中间就是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有几大好处:第一个好处,法人治理结构在混合所有制下更容易健全、完善和发挥作用,混合所有制没有婆婆,就依靠法人治理结构;第二个好处,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第三个好处,资本量不断增加、扩大,民间资本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混合所有制里面来。而且国有企业要转向混合所有制,民营企业也要转向混合所有制,将两者的长处相结合,民营企业的机制灵活、自负盈亏,而国有企业的资本雄厚、技术设备好、优秀人才多。两者结合起来变成混合所有制,这是很重要的改革,应该有更多的国有企业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怎样走向混合所有制呢?三条路径:一是领域开放、平等进入,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平等进入到国有企业领域,使之变成混合所有制;二是国家撤出资本,国有企业既可以保持存量不变,吸收民间资本进入,也可以撤出资本,让民营企业进来;三是发展职工入股制,职工入股对民营企业是有好处的,对国有企业同样有好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创造财富、创造利润。人力资本体现在职工身上,包括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等,体现于他们的才能、技术水平和努力程度;物质资本体现在投资方面,如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等等。既然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创造财富和利润,那么创造的利润就应该由二者共同分享,这就是职工入股的重要根据。职工的股份可通过三种形式得到:第一,吸收职工投资、参股、购买股票等;第二,企业初创或转型时变成职工参股企业,把一定比例的股份卖给职工;第三,奖励给有贡献的职工或者是干了若干年的老职工,这就把整个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企业职工入股,理论上有根据,实际上会起到鼓励职工的作用。
    民营企业走混合所有制经济道路,我提出过三个原则:第一是必须坚持自愿原则,民营企业是否愿意参股国有企业,是否愿意收购国有企业股份,是否愿意搞职工入股制度,要自愿,绝不摊派或强迫,因为是民营企业,投资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强迫效果不好。只要企业在实行员工持股之后干出成绩来,其他民营企业会自动来学习。第二是帮助民营企业通过转型、技术革新走混合所有制道路,因为民营企业缺资金、缺厂房,通过引领让它们自愿吸收国有企业参股。第三是民营企业也可以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要规定什么不超过49%股权的底线,控股51%也是可以的。
    观念要改变,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无论是民营的还是国有的,都是中国的企业。走到国际市场上去,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品牌。今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仍然需要大量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不一定都要改成股份制,一切听其自愿。小微企业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一个城市民营企业多了,小微企业多了,个体工商户多了,就会有人气,有了人气这个城市就会兴旺。对于小微企业经营者,不管他是农村户口还是城镇户口,都应该平等对待。我国城镇化正在进行中,最终要实现户口一元化,就是不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大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将来农民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
    五、我们仍然需要艰苦创业精神
    西方的福利制度是西方国家社会各界多年努力争取才实现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福利是有刚性的,有了就不能取消。希腊的福利制度很好,但那里的人上班时请病假的很多。一听说政府要紧缩开支、减少福利了,人们就游行,请病假的都来参加,主要是他们养成了一种依赖福利制度的习惯。爱尔兰有一项福利是自来水全部免费,许多家庭修了游泳池,随时换水,水费负担太大,搞得财政很紧张。政府想要取消这项福利,全国上下都抗议、示威,拒绝装水表。政府怕影响执政党的地位,就找个台阶下,说财政经费中没有装水表这笔开支,需要想办法筹钱,等筹到足够的钱再来讨论实施。
    就我国而言,在城镇化过程中,对福利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福利是好的,但西方国家在实行过程中也暴露出种种弊端。我们处在发展阶段一定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当初搞经济建设时,大家都有劲头,收入增加了,福利增加了,但不能变成懒汉。在西班牙,目前年轻人的失业率超过50%。那里盛行“啃老”,孩子在33岁以前都可以在父母家里住,即使有工作父母亲也养着,34岁之后孩子才搬出来自己过日子。同时还有很多福利,失业救济金之类的什么都有,所以他们不急于找工作。失业归失业,但人们一点儿都不着急,到了晚上酒吧都是满满的。年轻人到处玩,没有工作也无所谓,反正现在可以“啃老”。因此,一定要汲取这些教训。福利制度是好的,福利是需要增加的,但要量力而行,绝对不能够让懒惰之风盛行。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的社会风气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不管以后的收入会增长多少,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传统一定不能丢掉!

Tags:厉以宁,创新驱动经济转型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