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荷兰学术交流报告
2013年6月17日至23日,经济所4位研究人员赴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活动。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由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主任魏明孔研究员带队,成员包括经济史研究室的樊果博士、现代经济史研究室的肜新春副研究员以及图书馆的孙大义。在短暂的一周时间里,学术考察行程紧凑而充实,我们先后在乌特勒支大学、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等进行了学术交流,访学期间我们与两个大学的多位经济史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魏明孔研究员分别在乌特勒支大学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作了专题报告,反应良好。同时,乌特勒支大学经济史专业与我所经济史就学术交流与互派学者(学生)达成了共识。总之,这次荷兰之行收获较大。
一、学术交流的总体情况
乌特勒支大学尽管与中国社科院不是长期协议交流单位,但在经济史研究领域与中国很多高校以及我院经济所有很多交流和合作,与不少中国学者打了很多交道,彼此关系融洽,在经济史研究方面也有不少共同语言。尤其是在1997—1998年,该校与我所就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有过合作,对方提供了资金用于实地调研,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反响良好。魏明孔就是当年参加了无保经济调研的成员之一。目前来说,其还与经济史研究室有着良好愉快的学术合作。邀请我们赴荷兰交流的是该校社会与经济学系的系主任Bas教授,其经济史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其中关于欧洲长时段经济史研究,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广西籍李洁丽女士在乌特勒支大学硕士求学期间幸运地与社会与经济学系的小 Bas博士结为伉俪,小 Bas毕业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现为乌特勒支大学社会与经济学系的教师,两所学校的学术交流由他居间周旋,算是很为热络和方便。
6月17日,我们搭乘南方航空公司的班机抵达阿姆斯特丹,因是国内航班,十多个小时的航程恍若在国内旅行。因为时差的关系,到达阿姆斯特丹机场是早上5点多,城际火车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还没有通行,我们就坐上了小Bas博士预订的出租到乌特勒支,开车的是一个摩洛哥裔荷兰人,在本地生活已经二十多年,据他介绍,当地的出租车司机每月的收入大约是5000多欧元,相当于人民币30000多元,属于当地的中产阶层吧,大街上出租车的类型大多数奔驰和奥迪,最好的车用于公共交通工具,不像国内,出租车一般都是十万左右的车型,高档谈不上,舒适性、安全性也是差强人意。我们入住在乌市一个临近交通枢纽的酒店名叫Paris Plaza,标间每晚价格是99欧元,含早餐。不过酒店在14点之前不办理入住手续,不管有无空着的房间,与国内能够变通的情况不同。我们婉言谢绝了小Bas夫妇的的午宴,晚上入住宾馆,非常方便。
我们的学术交流在乌特勒支大学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院,乌特勒支大学(荷兰语:Universiteit Utrecht),荷兰最古老大学之一,也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乌特勒支大学坐落在荷兰乌特勒支市,创办于1636年3月26日。2004年入学学生有26,787人,教职员工8,224人,其中有570正教授。乌特勒支大学是荷兰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也是欧洲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之一。2012年,其排名为荷兰第一,欧洲第六,世界第三十六。乌特勒支大学一直以强大的研究实力,高质量的教育水准,和良好的学术声誉而享誉欧洲。乌特勒支大学除了法学院,经济学院以及下属的UCU坐落在乌特勒支城市之内外,其余学院包括图书馆全部坐落于城市东边的Uithof区。第二天,我们到经济学院的社会与经济学系拜访,见到了系主任Bas教授以及世界经济史学会会长范赞登(Jan Luien Van Zanden)教授,我们参观了教研室、图书馆、会议室,随后,魏明孔教授就“隋代的经济与社会转型”为题做了学术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与此同时,Bas教授还谈了与国内清华、北大、杭州大学就经济史方面的合作情况,他们对数据和史料的重视视为经济史研究的主要手段,资助了史志宏教授、龙登高教授关于中国近代的粮价及其他手工业价格的研究项目,听说经济所存有民国时期的很多经济方面的资料,他们也在探讨合作的形式和可能性。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国内高校在与国外高校进行合作交流时已经走在了社科院的前头,据悉,清华筹备的一个国际性的经济史方面的会议就申报了专项经费600万,这些知名的学者不仅受邀与会,还有头等舱及出场费的高规格待遇。
20日,我们又去了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进行学术交流。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成立于 1880年 , “自由”(Vrije)荷兰语中意为“脱离宗教和国家”。这一独特背景促成了自由大学外向型的教学氛围:态度严谨、以学生为本、对公众负责。学校现有 12 个系, 3500名教职工和 14000 名学生。该大学的年度预算约为5亿美元,约三分之二来自荷兰政府。作为一个学术性很强的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开设了50多个本科(学士学位)课程和大约100多个研究生(硕士)课程。此外,学校还有10余个研究所。我们拜访的经济学院在现代经济史方面的研究力量很强,当天上午,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学术讨论会,几个学者讲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供大家讨论,魏明孔教授也在会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注重讲考古、遗址挖掘、文献批露等手段结合起来,长时段的考察也让他们对气候变化、市场交易等内容比较关注。自由大学的Bevt Vander Spek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Bevt Vander Spek教授是研究古巴比伦历史的著名学者。魏明孔教授对史料的甄别和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会者就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短短一周拜访了两所大学,进行了两次学术交流,感受到荷兰学者在经济史领域的研究动向和方法,开阔了眼界,很有收获。另外,南京大学的孙海鹏博士属于在读博期间拿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到乌特勒支大学访学一年,师从范赞登教授,他的刻苦、好学、乐于助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悉,他每月能拿1000欧的资助,其中473欧用来租房,加上生活、学习等花销,求学过程虽辛苦也是乐在其中,很多时候他晚上都是学习到12点左右才睡。
二、荷兰的经济发展
荷兰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十大经济强国之一。荷兰工业发达,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子、钢铁、造船、印刷、钻石加工等,近20年来重视发展空间、微电子、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传统工业主要是造船、冶金等。鹿特丹是欧洲最大的炼油中心。荷兰国土面积非常小,自然资源也很匮乏,但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能实现自我供给,并且也能出口一部分,赚取一定外汇。荷兰的农业也发达,是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荷兰人利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现已达人均一头牛、一头猪,跻身于世界畜牧业最发达国家的行列。乌特勒支大学的小Bas博士家里就有一个100多亩的农场,养了100头的羊驼,以及葡萄园,孙海鹏博士还曾去哪里帮过忙。荷兰在沙质地上种植马铃薯,并发展薯类加工,世界种薯贸易量的一半以上从这里输出。花卉是荷兰的支柱性产业。全国共有1.1亿平方米的温室用于种植鲜花和蔬菜,因而享有“欧洲花园”的美称。荷兰把美丽送到世界各个角落,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荷兰金融服务和保险业、旅游业发达。
近些年来,荷兰在巩固发展传统重工业基础上,大力发展技术性密集产业,如今在微电子以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荷兰的服务业近些年来发展很快,金融服务业以及旅游业发展也很惊人。各种大型跨国银行在这里都有总部或是办事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另外旅游业的发展,是荷兰这个国家进步发展经济,并且荷兰政府也采取政策吸引游客,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荷兰还有很强的航运业,荷兰海运以及内和航运很发达,鹿特丹以及阿姆斯特丹都是欧洲非常重要的港口,在这里货物吞吐量非常大。荷兰的传统工业是造船,荷兰造船业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交通通讯业见闻
说荷兰是骑在自行车上面的国家,一点不虚。在乌特勒支市,大街小巷有专用的自行车道,上班时间只见自行车往来穿梭、络绎不绝,像海上的阵阵潮涌,只有红绿灯才能隔断自行车流。同时,骑车人速度奇快,有些风驰电掣的意思,可见,自行车的交通属性最大化体现,专用的自行车停车场随处可见,还有双层设置的,据说,这些停车场都是免费的,只有旁边的有修理功能的车棚才是收费的。自行车新旧不一,摆放相对有序,俨如停着无数的宝马和奔驰,在重要性上来说。
欧洲的城际列车十分有名也很方便,很多都是双层的,基本上能够做到随上随下,人人有座,速度最快时也不超过300公里,运营商集中在一个大的铁路公司即欧洲铁路公司。车票在网上预订相对便宜,而在车站买票还要加上服务费,不过售票员倒是热情,对于你的出行可以提出最佳线路和省钱模式,耐心是一流的。据说,在欧洲旅行,城际列车是一个很好的选项,穿行在平坦的欧洲大陆上,风光十分旖旎。另外,车厢里还单批出一些座位隔开,供读书者用,要求保持安静不得喧哗,十分人性化。现在乘坐欧洲列车的中国人十分常见,旅行者有,定居者也有。据说在很多能够退税的大商场,排长队的人流中鲜见中国人以外者,可见国人的购买力。不过,有识者对巴黎地铁的落后也有微词,其地铁老旧,运行粗犷,且报站只用法文,车上指示牌没有移动光点设置,旅客上下车比较紧张,注意力要十分集中,留意站台标示才不至于误站。这时,人们才会感叹北京地铁的人性化,才会觉得后发优势也很好。当然,巴黎等城市的地铁24小时不间断运行,旅客买张票可以在24小时内有效等,确实方便了公众,无疑在鼓励公共交通。
中欧在通讯业上也有显见的差异,在国内,智能手机已成潮流,更新换代迅猛,大屏智能屡见不鲜,似有引领3G\4G潮流之势。而在荷兰,我们接触者手持机型黑莓常见,半屏半键的多,追苹果的不多,大屏者也不常见,这时又佩服他们的淡定。看来几大手机厂商争战中国市场,显然是消费趋势使然,难道是欧债危机惹的祸?也是一个理由吧。另外,城际列车上虽有WIFI,但要收费,外来者使用很不方便。
四、收获
回顾此次赴荷兰学术交流之行,时间很短,收获却大。我们充分利用时间,在完成访学的同时,也做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
首先,中外学术交流对于打开学术视野十分重要,中国学者只有在国外的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使国外同行对我们有深入的了解,共同推动学术互动发展。
其次,通过在国外的切身感知,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在世界各地得以呈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为全球带来福利,中国人的消费能力部分赢得了国外商家的青睐。中国人的旅游情结在国外能够得到最大程度显现,当然国内游也很热,只是太集中没能常态化,美感和休闲意蕴稍差。
第三,中国学者走出去固然重要,外国学者走进来也很重要。在提供经费支持、学术交流含金量上要舍得花大力气,相对冷门学科尤其需要关注,其实不是每个外国学者都有充足的经费可以使用的。社科院在走出去、引进来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仍需要加大力度。
第四,学术交流重在内容,不在形式。不论在乌特勒支大学还是在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与我们进行学术交流的均是国际著名学者,而其报告会参加者均是同领域的专家,交流深入,直奔主题,效果非常好。而我们往往要求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外国学者作报告时,似乎人少就是对人家不尊重,实际上是对外国学者的不了解。
Tags:赴荷兰学术交流报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