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俊:“三农”工作:重中之重
近两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扭转了粮食连续4年减产、农民收入连续7年增幅下降的局面,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但应当清醒的看到,有利于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遏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且不可盲目乐观,必须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整个工作的重申之重,放在一个更加优先的位置,并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2006年“三农”工作应该把握好以下问题:
(一)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
目前的粮食生产水平,再辅以库存调节和利用国际贸易,能够保持粮食供求“紧平衡”状态。2006年粮食生产面临的有利因素有:(1)政府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将给粮农市场安全感;(2)强化的耕地保护政策为保证粮食播种面积提供了条件。2006年粮食生产面临的不利因素有:(1)2005年主要粮食品种的市场价格回落,价格拉动力下降;(2)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大,增加粮食生产成本;(3)免税和补贴政策对农民的激励效应减弱;(4)棉花供求缺口加大,粮棉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使农民在2006年扩大棉花种植,再度出现粮棉争地情况。2006年确保粮食生产继续稳定增长,应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补贴规模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并增加对良种、农资(种子、化肥、农药、薄膜)、农机(柴油)的补贴力度。要落实好对重点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粮食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要保证指定的粮食经营企业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敞开收购。要扩大玉米出口。控制好小麦进口的数量和节奏,防止由于进口调控失当,超量进口打压国内粮价。重视国内棉花供求形势变化,采取宏观调控措施,避免棉花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整顿农资市场,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建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增长机制,以缓解县乡财政收支矛盾。并通过其他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强生产能力建设。
(二)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应在继续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加快林业和畜牧水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加大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支持扩大农产品出口。继续注重农村非农产业、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制定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用地政策上对沿海和内地采取差别化的政策,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继续为农民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并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
要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清除农民进城的障碍,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要尽快制定和出台分省或分地区的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实施办法,并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改善用工条件,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根据调查,农民要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培训时间基本要达到3个月,经费一般在800~1200元左右,阳光工程按人均100元补助,补贴标准明显偏低。要将农民工培训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增加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
(四)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方面要有一些更大的举措
要保证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不仅要调整财政支出增量,也要调整存量。中央财政要这样做,地方财政也要这样做,特别是省、市两级财政。要开辟新的财政支农资金渠道。要抓紧建立规范高效的政府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财政现有各项支农资金,优化投入结构,统筹使用,优先集中用于解决农村最薄弱、农民最急需的问题。要在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快实行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从总体来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才刚刚起步,其保障水平比较有限。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在注重大病医疗保障的同时,也应该包括补偿部分门诊费用和免费预防及卫生教育服务,满足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要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国家要安排专项资金改善乡镇和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支持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对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提供补贴,切实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改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要建立政府补助、农民自主决策的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机制。应当更多地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民积极组织兴修水利、修建道路等。
(五)切实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
要加大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资金投放,除了满足农民对小额贷款的需求以外,要采取措施,为农民扩大再生产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政策。评价信用社改革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是看改革后农民贷款难是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农村金融服务是否有显著改善,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覆盖面是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要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政策,使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吸收的资金留在农村,从而实现农村资金的体内良性循环。
(六)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土地权益
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推动各省制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的工作,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落实二轮承包的各项政策,特别是要认真执行承包期30年不变的规定。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采取了将农村居民委员会改建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做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钻法律的空子,违法施政。要禁止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将农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撤村建居工作本身不允许与土地所有权的变更联系起来,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有另一套严格的法定程序。
低价征地是当前损害农民利益的最突出问题,成为新时期“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一种新形式。要明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政府不能利用国家或政府的强制力专门为一般营利企业去取得土地。为了防止滥用公共目的征地,对政府强制性取得土地要有严格限制,对征地目的和范围都有严格的界定。征地补偿必须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不能以侵害农民利益为代价降低建设成本。征地必须规范透明,让被征地农民参与征地过程,以保证他们对土地的使用权、处置权等得到充分尊重,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为失地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
文章出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
Tags:韩俊,“三农”工作,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