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提要选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我国未来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取向》

http://www.newdu.com 2018/3/29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梁本凡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不等于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基本观点。使用对比方法,揭示了我国如果继续延续1978-2011年以来所谓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将可能产生的严重问题与后果。最后,文章指出,2013-2050年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取向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
     主要介绍文章的四部分内容:
     一、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战略意义
    城镇化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重大变迁,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必经过程,是国家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十二五”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且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高速发展。 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2011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中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克强,2012)。由于特定的国情与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特定的地理区域与文化特征,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国不可能完全走发达国家城镇化的老路。
    十八大报告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2012)。依据十八大报告的精神,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道路,不仅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城镇化的老路,也不可能继续走我们已经走过的“中国特色城镇化”旧路,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新路。
      二、1978-2011年“中国特色城镇化”的问题比较与性质分析
    此部分分为问题、比较、性质分析三小节。
    问题,指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存在的三个问题。分别为:1、低端粗放,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低。这是我国城镇化基础不牢,水分多的重要表现。中国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严重不匹配,土地的城镇化远快于其人口的城镇化。2、格局极化,区域发展不平衡。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资源过度向超大城市集中,被首位城市高位锁定,加剧了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3、尚未绿色,即已高碳。城镇发展和生态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高消耗、高排放”的现象,使中国城镇化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气候升温的“三重”约束。
    比较,通过国内外城市化水平由30%快速推进到60%期间的比较,得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同水平城镇化时期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城镇化率提高很快,但是城镇化粗放发展,档次低,质量差,城乡差距扩大,城市剥削农村,城市居民和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再加上公共资源向大城市、特大城市集中,使得区域、城镇发展不均衡;分配方式也远离“按劳分配”的原则,越来越向“按资分配”方向发展;一味追求城镇化效率,忽视环境问题,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病问题突出。
    性质分析,通过性质分析指出理论上,社会主义特色与中国特色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不能完全等同中国特色城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的理解,需要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道路、目标中来把握。
     三、延续1978-2011年所谓“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不良后果
    1978-2011年期间,所谓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有成就,但也带来了大量困扰着我们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城乡差别和收入差别的扩大、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不完善,政府官员的腐败、行贿受贿的公开化等。如果继续延续1978-2011年所谓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人们群众从意识形态开始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例如,网络上网有人问: 这种现状就是我们追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我们的理想社会与目标目标就是如此吗?等等。
    十八大特别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自信,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就是要正本清源,排除干扰,以理想信念焕发精神、凝聚力量、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道路上,必须强调城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强化城镇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运用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城镇化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四、2013-2050年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取向与特征
    2013-2050年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具有以下特征:
    1、城镇化进程适度,体现出同步、互动、协调的特点;2、城镇化逐步取代工业化成为发展的动力;3、城市间、城乡间人口迁移多向化;4、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离不开低碳、绿色、智能;5、公与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6、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现共同富裕;7、公共资源分散化,向中小城镇与落后地区配置,城镇化发展均衡化;8、城乡一体发展,收入差距缩小,消灭二元结构;9、解决环境问题与城市病,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原文载于《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1期, 12千字,摘编供稿梁本凡)
    

Tags:提要选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我国未来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取向》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