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农业与发展经济学 >> 正文

王志刚: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http://www.newdu.com 2018/8/2 爱思想 王志刚 参加讨论
    核心要点:
    ■ 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兴旺培育新动能。产业兴旺关键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根本上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 科技创新为农村生态宜居提供新方案。生态宜居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确保农村良好生态环境这一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加强农村自然资源保护、应对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合理开发农业生态资源,需要科学的指引、技术的支撑和创新的推动。
    ■ 科技创新为农村乡风文明引领新风尚。乡风文明就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当前,我国一些乡村存在的迷信、恶俗、陋习等不文明现象,核心原因就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的关键一招。加强农村科学文化普及,用科学武装头脑,用文化滋润心田,引领形成卫生、文明、科学的生活风尚。
    ■ 科技创新为农村治理有效构建新模式。治理有效关键就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不足是制约当前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块短板。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科技工具,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上级党组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乡村治理和服务系统,为平安乡村、村民自治、乡村法治德治等方面提供重要技术保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和产品,实现村民有效知情、有效参与、有效监督。
    ■ 科技创新为农民生活富裕拓展增收新空间。实现生活富裕的基础就是要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农民增收创富的强大引擎,在脱贫攻坚、健康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速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要以农业现代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以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农民开展创新创业,推动农民高质量就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用“七个之路”“五个振兴”回答了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和重点,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实行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既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乡村振兴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世界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要论述的必然要求。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清晰表明,在农业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推动下,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了革命性的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壮大的经验也充分反映了科技在其中的根本性作用,我们依靠杂交水稻等重大农业技术创新,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为全球农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实现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农村全面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提升了乡村生活的便利度和舒适度。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创新突破,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联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使农民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变为现代化的农民,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农民全面发展。没有农民的现代化转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只有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武装农民,实现人的认识、观念、技能、素质协同全面发展,才能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扎实的能力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但总体上讲,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世界农业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科技创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向乡村汇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重中之重,要让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施展才华,通过人才带动技术、资本等资源向乡村流动聚集,充分发挥创新要素的系统性集成性作用,整体性带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升级发展。新世纪以来,我国开创性地建立科技特派员等相关制度,以人才为牵引带动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创新要素集成下乡,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鲜血液”。
    二、坚决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这五大要求,科技创新要发挥好支撑引领作用,推动乡村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兴旺培育新动能。产业兴旺关键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根本上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速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加强农业创新体系建设,统筹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夯实农业的创新能力基础。加强高质量农业科技供给,提升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生产更多高品质农产品,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提供科技支撑。鼓励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下乡,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产业,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科技创新为农村生态宜居提供新方案。生态宜居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确保农村良好生态环境这一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加强农村自然资源保护、应对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合理开发农业生态资源,需要科学的指引、技术的支撑和创新的推动,加快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应对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都需要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为农村乡风文明引领新风尚。乡风文明就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当前,我国一些乡村存在的迷信、恶俗、陋习等不文明现象,核心原因就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的关键一招。加强农村科学文化普及,用科学武装头脑,用文化滋润心田,引领形成卫生、文明、科学的生活风尚。扎实推进科技惠民,以科技创新带来的实在收益和获得感,激发农民对新知识和新科技的内在需求和渴望。利用移动互联网、“两微一端”等新科技手段,深度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打造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为农村治理有效构建新模式。治理有效关键就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不足是制约当前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块短板。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科技工具,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上级党组织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乡村治理和服务系统,为平安乡村、村民自治、乡村法治德治等方面提供重要技术保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和产品,实现村民有效知情、有效参与、有效监督。
    科技创新为农民生活富裕拓展增收新空间。实现生活富裕的基础就是要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农民增收创富的强大引擎,在脱贫攻坚、健康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速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要以农业现代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以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农民开展创新创业,推动农民高质量就业,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要把科技创新提供的智力支撑和技术体系作为脱贫攻坚的两只翅膀,助力精准扶贫加速起飞。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换代步伐,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保障水平。要加强农村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
    三、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工程
    走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现阶段核心是要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强化科技项目、创新基地、农业科技人才的统筹衔接,完善科技园区的产业扶持功能,发挥科技对精准扶贫的支撑作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工程。
    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国家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建立符合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律、各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协调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国家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乡村振兴的科技政策和制度性供给。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布局全链条协同的创新基地,构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适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规律的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形成创新要素向农业农村聚集的新局面。
    加强研发部署,抢占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围绕农业农村发展重大需求、瓶颈制约问题和科技工作部署,做好农业农村科技领域的总体设计,不断优化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引领的研发布局,构筑先发优势。加快启动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在农业发展的核心领域部署实施若干重点研发专项,积极拓展实施一批重大研发项目。
    统筹基地建设,形成农业科技国家战略力量。面向国家长远发展和全球竞争,在农业农村领域布局一批战略定位高端、组织运行开放、创新资源集聚的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谋划建设若干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形成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雁阵”。强化基地、项目、人才建设的联动,打造农业科技国家战略力量。
    实施人才战略,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深化农业农村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双创平台载体建设,营造科技人员向乡村逆向流动的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制度环境,激励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乡土人才开展创新创业。加强职业农民培训,打造“农民技术职称”品牌,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开展“三农”科技创新宣传与科普下乡入村行动,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对农业科技型企业家的培育和支持。
    建设科技园区,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握农业科技园区的“农、高、科”定位和作用,完善支持科研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优化农业科技园区布局,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培训职业农民的大课堂、成果示范推广的主阵地、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农业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培育世界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强化县域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县域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建设一批创新型县(市)和创新型乡镇,构建乡村振兴的科技样板。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对县域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服务。面向乡村振兴重大需求,加大绿色技术供给,加强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加强现代种业为引领的新品种技术成果供给,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推动科技人才和成果向贫困地区集聚,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围绕“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求,加大“三区”人才计划支持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的精准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排头兵作用,到2020年实现具备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全覆盖。
    (作者: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

Tags:王志刚,走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