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提要选编:《积极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http://www.newdu.com 2018/3/29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黄育华 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在人民银行的积极推动下,已经走过了相当的路程,或者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各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普遍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如何加快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具有迫切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重点是在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制约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建议。
     一、利率市场化的客观要求和主要内容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通过有序的市场竞争产生合理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的本质内涵就是理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实现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从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来看,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客观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快速进入国内金融市场,使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利率市场化程度低导致我国金融企业难以与国际金融机构竞争;二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速度加快,必然要求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否则,就难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2、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融资活动的风险定价机制,使利率水平、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决定;二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表现为从金融体系到社会经济领域的逐步推进过程;三是少数几种利率对利率体系的总体变动产生决定性影响,这种利率形成整个市场的“基准”;四是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必须保持对利率的调控权,影响基准利率走势,进而达到调控利率水平及其结构的目标。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转变,特别是涉及到各方利益的调整等等。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最难改的部分。
     二、如何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1、我国利率市场化到底要改什么
    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看,2013年7月,以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为标志,目前,除存款基准利率以及部分中央银行利率(如再贷款利率、超额储备利率、再贴现率等)还受政府管制之外,其他利率都已由市场生成。其中,债券市场已完全市场化,各种债券收益率已经由市场生成。中央银行对存贷款利率的管理也实行了接近市场的浮动管理,商业银行围绕基准利率在一个相当大的区间内自由浮动。特别是2010年以来影子银行产品发展迅速,在金融资产规模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进一步降低了基准利率管制的影响,也逐渐让普通民众接受了利率市场化的观念,这对于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任务还远没完成,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至少应实现以下目标:一是建立一个科学的利率市场化生成机制。重点是改变金融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的政府行政干预,持续向低效率的政府融资项目和企业输血问题,形成由市场决定资金流向和利率水平的机制;二是建立一个科学的金融市场管理机制。改变目前政府和中央银行及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直接管制过多、管理过严、审批内容过繁等突出问题,为利率的科学生成和风险防范做好准备。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约因素
    首先,缺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在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理顺政府与金融市场之间关系,解决好监管部门职责不明和金融市场责任不清现状的有效手段,是利率市场化的必要前提。我国尽管存在隐性存款保险模式,没有明文规定,也没有具体对应的机构,但隐性存款保险覆盖的范围非常大,边界太模糊,政府承担着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
    将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不满足,利率市场化改革很难真正推进,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就无法避免。也就意味着不能真正理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还将会放大金融市场的风险,扭曲金融市场价格体系。只有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将金融风险交由金融市场承担,政府才能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而不必动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
    其次,金融市场运作与政府宏观调控的矛盾。利率市场化要求资金配置由市场决定,并不意味着政府对金融资源掌控力下降。相反政府可以更好地通过金融市场,运用金融杠杆来调控经济发展,更好地促使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运作与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典型的按案例就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信贷管控。
     三、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确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
    1、加快解决制约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性问题。在微观层面,进一步完善银行治理结构、降低信用风险、增加有效的风险防范工具。在宏观层面,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机制、有效防范利率改革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形成由市场主导的基准利率。
    2、加快中央银行市场化利率调控模式转变。疏通利率传导渠道,构建完善的市场化基准利率,引导和调控市场利率,确保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3、加快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恢复大额存单业务,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利率市场化的大额存单,逐步扩大大额存单认购对象的范围。其次,中央银行不再管制存款利率上限,利率水平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
    4、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基准利率体系。再贷款利率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利率种类,体现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特点,再贴现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则围绕着货币市场利率变动,体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
    5、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交易主体,增加金融市场交易品种,提高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回购利率的代表性,推动企业债券、大额存单、商业票据发行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实行利率由招标形成和由供求双方自由决定。
    6、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影子银行产品,拓展市场化定价体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推动金融衍生品等替代性金融产品创新,特别是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扩大市场化利率定价范围。
    (二)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时间表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技术上不存在障碍,核心在于推出时机的把握。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已具备了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条件,应制定未来3-5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表,给社会各界明确的预期,以减少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波动。
    第一,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完善的行业自律组织,依靠行业自律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并在利率市场化生成和调整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第二,在“十二五”期末,要生成真正的“零利率”。中央银行不再对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并且不再对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储备支付利息,使我国市场利率真正出现“零利率”。
    第三,在“十二五”期末,对存款机构存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由存款机构根据金融市场变化自主确定存款利率水平,中央银行仅进行指导性管理。
    第四,在2020年前后,中央银行完全放开基准利率的行政管理,只对市场利率进行宏观引导。
    第五,在2020年前后,建立完善的利率监管协调机制,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原则上不再依靠行政手段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建立灵活有效的中央银行与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利率风险防范的协调机制。
    总之,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责任重大,应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改革自身不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针对利率市场化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建立一套前瞻性的管理办法,防止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原文载于《银行家》,2013年第12期,6千字,作者黄育华、王力,摘编供稿黄育华)
    

Tags:提要选编,《积极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