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提要选编:《辽宁省棚户社区的形成与复兴》

http://www.newdu.com 2018/3/29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李国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理解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历史丰碑性象征意义的一个有效视角,是认识棚户区居民社会属性及其社会地位沉与浮、衰与兴的变迁轨迹。辽宁省棚户区居民社会地位的向下和向上流动属于“结构性流动”。辽宁省棚户区居民的社会流动属于典型的结构性流动,带来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是整体社会层面因素。辽宁省棚户区居民的社会地位经历了自上而下的下向流动过程,他们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期内一直是就业稳定、社会上受人尊重的国营企业和大集体企业的职工,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处于社会的中间层位置。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特别是1993年以后开始的国有企业改制,大批工矿企业倒闭,职工失去工作,工厂职工宿舍区沦为棚户区。棚改之前,辽宁省的棚户区是一个与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城市主流社会断裂的区域。被抛出主流社会的群体已经不再是社会的底层,而是处于社会结构之外,丧失了重返城市化和产业化主流的能力。2005年开始的棚户区改造是辽宁省一号民心工程,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手段重新安置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生活,彻底改变棚户区的社区形象与面貌,消除棚改新区与普通商品房社区的差距,把脱离了城市化进程的贫困群体重新拉回主流社会。实现“住得进”,是辽宁省棚改工程的直接目标。
    要认识中国辽宁省棚户区变化的组织机理,需要理解社区在社会再组织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需要高度关注的是,在辽宁棚户区的改造中,辽宁省政府主动帮助建立起了国外无法相比拟的强有力的社区组织,使居民能够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从而使社区重建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效率更高。棚户区居民在回迁到现代城市居住环境之后,需要重建生活结构。辽宁省在随着国有工矿企业单位破产而解体的地缘社会上,重新建立起棚改新区这一新型地缘组织,为居民提供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千方百计提高棚改区居民的就业率,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在城市空间生存发展的能力,使脱离了产业化进程的棚户区居民重新获得回到城市经济活动的机会。棚改新区正在朝向可持续发展和“住得稳”的目标迈进。
    辽宁省确立了把棚改工作与建设和谐社区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原则,具体做法是在建设棚改新区、构筑新的地缘社会的同时,建立以党委为核心的强有力的社区组织,使之在后棚改时代成为居民自主治理、联系居民与政府的有效社会治理主体。
    辽宁省在政府主导推进棚改新区建设的同时,已经开始重建社区组织。在棚改初期,重新建立起来的社区组织是以党委组织为核心的,而不是自发形成的居民自己的组织,换句话说,居民是被组织起来的,政府的力量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全面进入社区,社区治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以政府支持为主,社会支持为辅的模式进行。这一社区组织形式虽然落后于中国大多城市目前正在推进的居民自主治理的社区社会管理模式,但是却适应了棚改新区的实情,有利于沟通居民与政府,使社会弱势群体从社会结构之外重新回到社会体制中来,分享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重建生活结构。辽宁省棚改的伟大实践有力地证明,在特定的政策条件下,棚户区居民仍然存在着社会经济地位整体上升,重新融入到城市主流生活的契机与路径。
    棚户区改造对于打破贫困文化再生产,实现棚户区居民的人格重塑做出了有益探索。通过混住型棚户新区建设推进混居化,打破“贫困的再生产”,防止新的贫困住区的形成,发挥了中产阶层带动贫困群体整体提升的作用。社区开展了教育文化活动,传播法律知识与观念,居民的道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了解决打破贫富空间差异的难题,本溪市在新城区建设了60多万平方米回迁楼,已有数万棚户区居民流向和融入新城区,对缓解了贫困人口过度集中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做出了有益探索。程家小区安居工程选址在全市中高等收入人群聚居的小区周围,形成混居社区,这对棚户区贫困群体整体文化的提升、教育资源均等化极为有利。商品楼社区可以为邻近的棚改新区的居民提供开店铺、做家政、保洁、保安等就业机会,在交往中建立起信任关系,获得升学、就业的信息,或直接得到职业介绍帮助,这对于棚户区居民来说无疑是重要的社会资本。
    来自棚户区的挑战是多方面的、系统的和长久的,住房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仅仅是棚户区改造的第一步。棚户区居民重返城市经济主流的难度远远高于重返城市化生活的难度。辽宁省棚户区改造的经验表明,棚户区居住条件与居住环境的改善是最容易实现的,棚户区居民重返现代城市生活是可能的。相比之下,棚户区居民的就业状况改善则极为困难,需要政府提供技能培训,提供创业奖励金,重新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劳动技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政府还要创造大量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缺乏市场就业能力的居民。由于棚改新区居民的学历以初中为主,在大学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低学历已经成为再就业的重大障碍。在后棚改时代,最主要的困扰将是大力增加就业机会,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重建生活基础,实现棚改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原文载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5期,14千字,摘编供稿李国庆)
    

Tags:提要选编,《辽宁省棚户社区的形成与复兴》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