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商业银行转型改革
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主要建立在银行信用的基础上,它借助于存贷款创造资金的功能,一方面支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中所需资金的支持,使得中国没有陷入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所面临的贫困陷阱,因此,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又严重限制了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的金融产品选择权,严重限制了商业信用和市场信用的发展,不仅使得金融产品价格体系长期处于不合理的扭曲状态,难以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内生性的大量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且使得国民经济各项活动建立在信贷债务关系基础上,债务风险持续累积,乃至成为制约金融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发挥资本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这就需要改变以银行信用为基础以存贷款为主体的间接金融架构,建立以“直接金融为主、间接金融为辅”的现代金融体系。由此,加快商业银行转型改革,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实现经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营效益,促进金融稳定,不仅是各家商业银行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寻求生存发展之道的问题,更是中国金融从“外植型”转向“内生型”,从而优化金融体系结构,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商业银行转型通常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实质性变化的背景下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外部环境要素由金融产品及其价格、金融市场需求和金融监管机制等三方面构成。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面对的这三个因素还将发生更加实质性的变化。这些因素的变化,导致原有相对传统、侧重存贷款规模扩张的业务模式将难以为继,主要表现在:第一,随着债券等直接金融产品向实体企业和城乡居民发售,这些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的金融选择权将明显扩大,由此,它们手中拥有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相当大一部分资金)不再以存款方式进入银行体系,它们对资金的一部分需求(甚至可能是相当大一部分需求)不再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这将引致银行通过存贷款机制创造资金的功能明显减弱;另一方面,由于债券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低于贷款利率,所以,它将引致存贷款的竞争力减弱,使得银行失去卖方垄断收益,迫使银行在存贷款业务缩减的背景下展开非生息业务。第二,金融市场需求变化。在大中型企业客户的融资渠道日渐多元化、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逐渐下降的背景下,银行贷款将逐步向小微企业和居民家庭集中。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展开,以工业企业为主要对象以贷款为主要机制的银行业务的增长空间将明显压缩,与此同时,以居民家庭为主要对象以财富管理为主要机制的业务增长空间快速扩展,这在客观上要求调整已有的业务模式、运作机制和服务对象,这些调整同时也是促进银行业务创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第三,金融监管机制变化。与正面清单相比,在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的条件下,金融监管趋向放松。由于法无禁止即可为,所以,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空间将大大扩展。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也将进一步强化监管协调,即在放松对银行业务领域限制的同时,对银行的监管也将更加趋于系统性和预警性,由此,在权力清单范畴内的监管力度还将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进一步推动银行向非传统业务(尤其是向与金融市场相关业务)方面拓展。
中国商业银行转型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一套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经济金融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相适应、与自身经营发展特点相符合的发展方式、业务模式和管理架构,以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市场竞争能力持续提升、自身平稳健康运行和可持续的价值增长。转型的底线是不引发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运作中存在诸如业务模式同质化(包括发展战略、市场定位、业务结构、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的同质化)、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过低、存贷款利差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过高等一系列问题,在加快推进转型过程中,应按照适应性、差异性、协调性和渐进性四项原则有序落实。
商业银行转型主要包括发展方式转型、业务模式转型和管理转型等相辅相成的三项内容。其中银行业务模式、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调整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发展方式的转型是战略先导,管理转型则是重要保障。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商业银行将从之前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高资本占用的外延扩张型向注重质量和效益、低资本占用的内涵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型。在管理转型上,尽管具体内容、手段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差别化、精细化、高效率和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应是各家商业银行应特别予以关注的目标。在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上,各家商业银行转型的方向和路径不尽相同,它们可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务模式。在转型方向上可充分借鉴国外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中国特点,从市场定位、商业模式、产品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找准切合银行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巩固和强化核心竞争力,在转型过程中赢得主动权,避免新一轮的“同质化经营”。
对于大型银行来说,可以按照全面发展,综合经营的方向定位,调整优化业务结构,深入推进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业的综合化经营,有效开拓国际化发展路径,努力打造经营特色,最终转型成为国际性综合化经营的多元化银行金融集团。对于中型银行来说,按照专业拓展,打造特色的方向定位,大幅调整业务结构,包括大幅提高零贷占比、大力拓展主动负债和显著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在细分领域强力推进专业化经营,审慎推进综合化、国际化经营,走与自身经营特色、业务优势相匹配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求“做大、做全”,注重“做精、做细”。对于小型银行来说,按照聚焦小微,本地发展的方向定位,明确市场区域,找准服务客户,夯实基础、稳定核心负债,提供快捷灵活、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在具体业务转型战略方面,无论是大、中、小型银行,都应注重在中间业务发展上投入适当的战略资源。
商业银行的全面转型将是一项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也是商业银行的重构过程。既要稳步审慎,避免急于求成,又要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加快突破。首先,转型意味着对现有模式和范式进行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较大变动,是对自身系统的提升、完善和升华,绝非易事,长期形成的各种惯性会形成各种各样的阻力;其次,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融资体制变化等外部环境变化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商业银行转型并非是一场“毕其功于一役”的攻坚战,需要有历史耐心,甚至是以“滴水穿石”的方式逐步推进;最后,外部环境变化加之银行转型本身带有较大不确定性,转型有很大风险,不论是大的震荡还是转型失败,后果都相当严重。在转型过程中,一些商业银行被并购、倒闭乃至破产可能难以避免。为此,需要尽快配套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应对机制,缓释对金融体系可能造成的较大冲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