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本地的农机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品质不高,且不应求。据调查,新疆现有农机企业100多家,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虽然价格具有优势,但产品档次低、精度达不到要求,市场竞争力弱;农机产品开发创新难,仿制容易,“产学研”对接难,很多企业着眼于短平快的项目,忽视长线项目的投资,仅靠模仿维持生产,开发能力弱,品质不能得到保证,只有新疆机械研究院、科神、贵航、中收农机等少数几个农机企业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但受市场推广、生产能力、知识产权保护缺失等因素的制约,新产品不能够大批量生产。如科神公司2000年以来获国家专利15项,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7项,但是开发和生产没有形成良性循环,2010年销售额不足5000万元,生产能力跟不上新产品开发,产品供不应求,而且产品被大量仿制。新疆从区外引进的农机产品价格偏高,品质多不符合新疆的特殊情况。由于新疆土地特点和农业结构等特殊需求,新疆区外农机企业很少把新疆农机市场作为开发目标,内地的农机产品很少符合新疆农业机械作业要求,大部分农机产品需要进行改造和改制才能进行作业,加上新疆远离内地农机市场,运输距离长,运输、物流等成本大大提高了农机产品价格。新疆从国外进口的农机产品品质高,但价格太高。国外进口的大功率农机,特别是牵引式农机具有效率高、功能多、耗油率低、故障少等优点,品质高,符合新疆农业机械作业要求,但进口的农机产品价格太高,一次性投资就在50-80万元[8]。
新疆农机有效供给不足,究其原因是新疆农机工业的问题,因为新疆农机的供给主要依靠新疆本地的农机企业。新疆农机工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新疆农机有效供给不足。①从规模结构来看,新疆农机工业现拥有100余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6家,但与国外和国内农机工业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相比,新疆大型型企业的规模明显过小,缺少具有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大企业,造成新疆农机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②从市场结构来看,新疆农机工业市场结构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众多、市场分散,进入壁垒低和退出壁垒高并存;且新疆农机企业多集中在乌鲁木齐和石河子,但并没有形成产业集聚,各企业间也没有形成产业分工。③从企业行为来看,新疆农机工业市场结构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在该市场结构下,企业没有定价权,而是价格的接受者。由于新疆农机企业规模较小,价格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武器,而很少采取差异化、研究与开发、广告及品牌建设等非价格行为进行竞争[9]。如石河子是新疆农机企业集中地,农机工业产值约占新疆的40%,大企业规模不大,缺乏竞争力,贵航是石河子规模最大的农机企业,采棉机价格仅为国外进口机的50%—70%,产品供不应求,但作为国内唯一生产自走式采棉机的企业,由于采棉机的核心部件需要进口,所需零部件均出自贵航,缺乏产业协调分工,造成贵航不能大规模生产,目前年产量还不足100台。小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合理的分工协作,多数企业仅靠仿制同一型号整机产品,但产品适销对路,市场空间大且价格优势明显,因而小企业不仅能生存,还有发展空间。
4 新疆农机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根据上述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困境的分析,要解决此困境,只能是增加新疆农机的有效供给,而增加新疆农机的途径有三种:一是扩大进口,二是加大区外农机的引进,三是加快新疆农机工业发展。但是进口农机的价格太高,从区外引进的农机不适合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征,这两种途径均不能解决新疆农机有效供给不足的难题。因此,要增加新疆农机的有效供给,只有加快新疆农机工业的发展。本文就新疆加快农机工业发展,提出了以下战略思考:
以服务新疆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新疆特色农业的大型收获机械为突破口,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重点打造乌鲁木齐和石河子农机产业基地,改善行业组织结构,推行“产学研”结合,创新农机补贴机制,促进新疆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4.1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是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进口替代可以减少经济对外的依存度,提高了替代进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出口导向的前提。因此,要充分认识新疆农机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确处理引进与再创新的关系,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扶持新疆农机工业发展壮大,逐渐减少农机进口。组建和培育拥有核心技术的大企业集团,逐步打造新疆农机的核心产品和区域品牌,进而替代进口农机。
4.2 实施出口导向战略
在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同时,适时实施出口导向战略是必要的。充分利用新疆的地缘优势和新疆农机的比较优势,引进国内外大型农机企业集团在新疆建立研发及生产基地,提高新疆农机的国际竞争力,将新疆农机工业打造成为出口导向型产业。首先要面向中亚市场。需求同质性和产品的先进性、价格的低廉性,新疆农机产品很受中亚各国的欢迎,现在“科神产品”已走向中亚市场且供不应求。其次,瞄准国际市场农机装备产业大型化、高效率、多样性的方向和趋势,在开发满足新疆农业现代化需求的产品的同时,也可带动中国农机装备产业国际化。
4.3 打造农机产业基地
根据新疆农机工业的区域布局,将乌鲁木齐和石河子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列入“振兴天山北坡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点扶持产业基地,在技术开发、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建设农机工业基地,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形成农机企业间的共生和竞争。正确把握农机聚集区在新疆农机产业区域布局的作用,促进乌鲁木齐和石河子农机工业的协调发展,尽快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间合理分工的产业体系。
4.4 改善农机工业组织结构
根据新疆农机企业的实力,选择若干在市场和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培育和扶持,引导疆内农机企业的兼并、联合和重组,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农机企业集团,按市场机制逐步形成若干大型企业集团,并引导国家和社会资金向这些大企业集团集中,提高市场集中度。以这些大型农机企业集团为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机企业的产业协调分工和产业集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在某种或某几种产品上,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和零部件,实现“大而强、小而专”的产业格局。
4.5 推行“产学研”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托疆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成立农机研发中心,健全农机研发创新体系。针对新疆农机的特殊性,加大国家对新疆农机科研项目及经费的倾斜力度,促进关键装备的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加强农机推广工作,提高农机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保障企业研发的合法权益,形成农机创新的良性循环。
4.6 创新农机补贴机制
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农机补贴政策,不断提高农机补贴标准。新疆适合大型农机作业,潜在需求量大,针对大型农机价格高、农户购买力弱,实施大型农机具贷款利息补贴,农户以大型农机具作为抵押,以低息甚至无息贷款购买大型农机具时,变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农机补贴刺激农户对农机的需求,农机需求增加进一步带动新疆农机工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魏巍(1983-),男,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农垦企业发展战略;李万明(1960-),男,新疆吉木萨尔人,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绿洲生态经济、区域经济学、农垦企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岳峰,刘汶论.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机械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9):518~522.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http://info.nongji.hc360.com.2012-01-10.
[3]王基友.新疆农机工业现状问题和发展措施[J].新疆农机化,2009(1):61~62.
[4]樊自立,艾里西尔,王亚俊,等.新疆人工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演变[J].干旱区研究,2006(6):410~418.
[5]冯建英,穆维松,张领先,等.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农机市场需求分析[J].商业研究,2008(2).
[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
[7]刘诗白.论增大有效供给[J].经济学家,2000:4~11.
[8]陈永成,秦新忠,王维新,等.新疆兵团引进大型农机具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2(2):39~41.
[9]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