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聚焦中国船舶出口推动船舶产业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8/3/7 《船舶经济贸易》2012年05月07日 马宁 参加讨论

2012年3月15日,记者应新加坡亚太海事展主办方的邀请,在狮城主持了聚焦中国造船工业以及船舶出口形势的专题座谈会,现将座谈会有关访谈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记者:很高兴与中国船舶行业的几位重量级人物聚首新加坡,在上届新加坡亚太海事展期间我们听取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船舶分会的精彩介绍,两年过去了,中国船舶行业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我们荣幸的请到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石永红副会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王锦连秘书长、南通市商务局左晓明副局长以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船舶分会张守淳秘书长,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船舶产业和船舶出口。
    这一次由机电商会带领的中国展团都是船舶出口企业,大家普遍反映近两年来船舶市场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船舶出口融资依然困难,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新规范逐步实施,这给中国船舶出口带来很大压力,首先请问石会长在推动船舶出口方面国家近期颁布了那些政策?
    石永红副会长:针对目前国际航运与船舶市场的持续低迷形势以及我国船舶产业面临的困境,去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机电产品出口发展意见》、《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十二五”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确定了12个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上述举措对于推动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开拓广阔的新兴国家出口市场以及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都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指导意见。另外,当前中国船舶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已经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国家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机构还会进一步加大对船舶出口融资和有关金融、保险服务的力度,以支持我国船舶产业的健康、稳定、以及持续发展。
    记者:去年九月,中国商务部和工信部为12个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颁牌,请问评选这些出口基地主要考虑了那些方面的因素?
    石永红副会长:2011年9月,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授牌给大连、青岛、威海、上海崇明、南通、泰州、舟山、福州、厦门、广州、武汉和重庆涪陵共12个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标志着中国国家级、空前规模的船舶出口基地正式建立。出口基地的认定主要在对各地区船舶产业基础、出口特点和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估基础上,考虑该地区船舶产业在全国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在当地具有较高的产业聚集度、较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和前景,以及该地区船舶产品出口在全国占有较大比例等因素。
    记者:目前船舶出口基地对中国船舶出口起到了那些作用,在中国船舶出口中占据何种地位,请张秘书长总结一下上述出口基地在2011年的表现如何?
    张守淳秘书长:国家船舶出口基地是中国船舶制造业的聚集区,包括全国前10家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大部分的船舶配套企业以及与船舶工业相关科研、教育机构等,造船能力占全国80%,船舶出口占全国的80%以上。去年12个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建立了由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组成的专门管理机构,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制定了促进船舶出口基地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基地在船舶出口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如大连船舶出口基地出口金额达50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南通船舶出口基地出口金额27.2亿美元,同比增长96%;泰州船舶出口基地出口金额28.9亿美元,同比增长30%;武汉船舶出口基地出口金额22.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011年,我国船舶出口贸易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出口总金额437亿美元,同比增长8%。东南亚是我国船舶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去年中国向东盟国家出口船舶产品68.21亿美元,占比16%,其中向新加坡出口57.22亿美元,占比13%。
    记者:南通市是中国重要的船舶出口基地,请左局长介绍一下南通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主要特点。
    左晓明副局长:南通市是江苏省东部沿江、沿海城市,享有“江海明珠”美誉。近年来,南通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放大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品牌优势,着力优化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结构,努力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呈现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全市船舶工业总产值继2010年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后继续实现稳定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二是海工产业全国领先。2011年,全市海洋工程特种船完工量超460万综合吨,同比增长20%以上,新接订单20亿美元,位居全国前列。例如南通中远船务“希望2号”钻井平台成功命名,正在进行安装、海试,穿梭油轮和风车安装船实现系列化生产。吉宝(南通)船厂5000吨海工浮吊“亚洲大力神3号”顺利开工,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世界第一艘5000立方米LPG船下水,南通市海工产品已占中国海工市场份额的1/3,产品覆盖从近海到深海的所有种类。三是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全市船舶和海工产业已形成了以南通中远船务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的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四是配套产业不断延伸。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船舶配套企业工业总产值达8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船舶配套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南通政田船舶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船用起重机、锚绞机已纳入三菱全球售后服务体系,并成功为韩通重工、上海船厂等多家船厂配套。目前,南通市已在船舶动力配套、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电力电气设备等多领域形成了产业链,舱口盖、克令吊、锚绞机、换热器等配套产品成为南通优势产品。
    记者:南通市在上轮船市热潮中获得了巨大发展,请左局长再介绍一下出口船企占南通市船舶、海工装备产业比重有多大,南通市在船舶招商引资、开拓海外市场方面有哪些鼓励政策?
    左晓明副局长:去年以来,南通造船业克服国际经济动荡变化和外需持续低迷的影响,全市船舶制造企业出口交货值为308亿元人民币,增长16%,出口型船舶比重超过60%。全市船舶及浮动结构体出口27亿美元,同比增长96%。其中南通中远川崎、中远船务、熔盛重工、韩通重工4家企业自营出口超亿美元,分别出口9.6亿、6.9亿、5.7亿和2亿美元。
    南通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和船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南通市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关于扶持船舶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了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工作领导小组,鼓励国内外著名船舶、海工装备及配套企业来南通投资兴业,鼓励船舶及配套研发设计机构来我市经营发展,支持船舶设计、研发公共平台建设、扶持企业境外投资和开拓市场。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重大引进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开辟绿色通道,加强要素保障,推动更多的国际海工装备和船舶配套企业投资南通、合作共赢。
    记者:中国船舶进出口一直呈现贸易顺差,但是船舶配套产品的进出口却呈现贸易逆差,这意味着在船舶产品出口中配套产品所占的份额并不高,请王秘书长谈谈您的看法?
    王锦连秘书长:2011年,我国出口船舶配套设备金额26亿美元,主要是雷达及无线电导航设备、锚链、船用柴油机零部件、部分甲板机械等;进口船舶配套设备金额51亿美元,主要有船用柴油机、雷达以及无线电导航设备、推进器、吊机、舵机、舱室机械等,进口的国家主要是韩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美国、挪威、芬兰等国家。我们早已注意到了船配业的发展大大滞后于船舶配套设备需求问题,目前,船舶配套设备进出口呈现贸易逆差,说明我国船用设备本土化制造水平依然较低,因此,国家已将提高船用设备本土化率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标。首先,政府在政策层面上予以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方面给予支持,采取更优惠的条件加强与国外有关机构的合作。我们也欢迎国际著名船用设备厂商与我国相关配套企业开展广泛合作。
    记者:去年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重点监测的43家船企中有2家没有出口,有部分中小船企退出了市场,中国船舶行业也多次提及兼并重组,外国企业也关注这一话题,能否请王秘书长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王锦连秘书长:众所周知,国际金融危机对造船产业带来严重影响。2011年我国造船完工达7665万载重吨,但新接订单仅3622万载重吨,手持订单也下降至14991万载重吨,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一些船企在去年未能接到订单。部分船企订单缺乏,出现开工不足。但应该指出我国大部分骨干船企目前生产依然保持平稳,相信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船舶工业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实现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世界船市低迷、供求矛盾突出、全球造船产能过剩,必然导致部分企业退出市场。2011年列入统计范围的中国船企有600多家,比2010年减少约200家,其中虽有统计范围变化原因,但不可否认也有部分企业退出了造船市场。面对当前情况,推进兼并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这项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总体上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同时还需要政策引导。我国刚刚结束的“两会”,不少船舶行业的代表,都为此建言献策,相信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船企的兼并重组工作一定会取得成效,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一定会得到新的提高。
    记者: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中国船舶出口一直以来都是以三大主流船型为主,刚才王秘书长介绍了去年中国船舶工业主要情况,请张秘书长再介绍一下,中国船舶企业在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方面有哪些优势?
    张守淳秘书长:众所周知,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是中国造船工业最主要的、具备品牌、价格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多年来,中国的三大主流船舶产品在国际航运和船舶市场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享有良好的信誉。近年来,位于上海船舶出口基地的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根据不同船东需求开发了主流船型3型、优化船型15型,获得市场认可和好评。江南造船(集团)公司自主设计建造了“江南型”巴拿马型散货船、好望角型散货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30.8万吨超大型原油运输船等一系列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中国通过自主创新,在LNG船、10000箱以上级集装箱船等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领域迅速形成能力,实现批量建造和出口,获得市场认可。
    基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营运成本考虑,船东对大型集装箱船越来越青睐。为适应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加快推进三大主流船型的升级换代是中国造船业“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船企不断提高船舶先进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退出了一批符合市场需要和符合国际新规范的产品。去年以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向香港船东交付了自主研发的8888箱大型集装箱船,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交付了世界先进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建造了3000米铺管起重船,中集来福士公司为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已在北海投入使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自主设计建造中国首座3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这些产品是众多高端技术和设备复杂集成创新的产物,标志着我国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水平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Tags:聚焦中国船舶出口推动船舶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