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赵昌文:准确把握新时期产业发展新动向

http://www.newdu.com 2018/3/7 经济日报 赵昌文 参加讨论

    【核心看点】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亟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联动作用,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促进作用,处理好政府职责与产业特征相匹配、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补充等问题。
    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孕育与影响
    对“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新动向的分析,首先需要对新一轮产业革命进行清晰的判断。当前,人们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认识和描述还处于探索阶段。有观点认为,新一轮产业革命是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还有观点认为,新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是大规模制造的终结,个性化制造的兴起。我们认为,其中有三个概念需要重点关注,即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一般认为,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前提,而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准备和先导,技术革命是产业革命的直接诱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并将带动整个产业形态、制造模式和组织方式等的深刻变革。
    新一轮产业革命有着“一主多翼”的特点。所谓“一主”,是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深度应用。所谓“多翼”,是指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融合交叉及应用。“一主多翼”的产业革命带来了包括生产方式、分工方式、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
    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对能源领域、材料领域和生物科技领域的渗透。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如何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下促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对其他产业渗透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稳步爬升的扩展期,信息网络技术深度应用模式逐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正在向实质生产高峰期过渡,信息网络技术将广泛深度地渗透到实体经济中。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会形成新的产业模式,例如,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和物联网等。
    “十二五”时期,我国在多个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源技术领域,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等进入规模应用阶段,电动汽车等已经开始突破市场化初期瓶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材料技术领域,在开发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生物技术领域,在基因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技术和快速测量技术等基础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在生物育种、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十三五”时期,如何继续延续新兴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是我国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以制造业为中心构建产业新体系
    “十三五”时期,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制造业部门需探索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更好发展的同时提升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进步的浪潮中,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质量、水平和竞争力,是中国制造业亟待突破的问题。“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构建“产业新体系”的任务。而构建“产业新体系”需以制造业为中心建立关联网络,辐射其他产业。
    “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发展将面临趋势性和转折性变化,要求中国制造业必须实现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增强对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需求链的整合能力。
    其一,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联动作用。通过适应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技术发展方向,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部门的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国大量的制造业部门是传统工业部门,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这也是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新技术变革引领下的产业革命并不意味着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完全分离与排斥,在传统产业领域中孕育着巨大的新兴产业机会。构建“产业新体系”更需要关注解决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因而尤其需要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联动作用。目前,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制造业缺乏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基础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二是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存在“制度空洞”;三是中国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在不断削弱的同时,新的竞争优势还没有确立。所以,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联动作用,有利于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和渗透,帮助传统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在充分利用我国大市场优势的条件下,最终培育出能够适应全球竞争环境的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其二,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已经成为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提高制造业部门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需要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延伸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新联动,可以更好地优化制造业生产过程,改善制造业的商业模式,降低制造业的成本水平。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都是要解决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我国经济转型的根本不单单是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关键是要把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提升到中高端,因为只有制造业实现了中高端的发展,服务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最终经济转型才可能成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包括德国“工业4.0”在内的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可能会对整个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带来新变化。我国在关注制造业尖端技术领域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制造业基础技术和通用技术领域。需要把国际上好的理念、经验和我国制造业的实践结合起来,使制造业部门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生态。
    其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部门生产要素的战略性转换,提升无形资产等在制造业投资中的比重,发挥品牌效应,构建制造业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十二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现出良好的态势,产生了不少未来可能形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从技术看,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和环节实现了重大突破。根据相关报告,移动技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高达365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中国移动技术国内生产总值目前位居全球第二,到2020年占GDP的比重有望达到4.8%。此外,液晶面板实现了关键技术的整体突破,初步缓解了一些行业“缺芯少屏”的发展瓶颈;超材料、抗体药物、基因测序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大数据等领域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当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如仍然采用传统的招商引资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各地方产业同构现象较为明显,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更好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政策的方向
    “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要适应全球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方向,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瓶颈的突破,实现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移,实现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全球产业竞争压力与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将会倒逼产业结构的深度变革与深刻调整,构建新的产业体系是必然选择。为此,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具体讲,“十三五”时期的产业政策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第一,政府职责与产业特征相匹配。新一轮产业革命催生了很多区别于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对于不同的产业而言,虽然政府的职责同样是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但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上的作用应有所不同。传统产业是基于以往的比较优势发展而来,在新时期这种比较优势会逐渐衰减,政府的主要任务应是不断改造提升这种优势,不是直接介入传统产业的具体经营过程,而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培育新优势、新动力。而对新兴产业,由于新兴产业自我成长能力薄弱,政府前期的适度扶持有利于其发育成长,如可以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加强金融财税支持,激发市场需求,降低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性风险。当然,也应严格界定扶持的范围和条件,防止过多过宽,防止政策叠加,不能大包大揽。
    第二,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产业政策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制度安排在产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要充分体现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整体上已经进入到后期阶段,产业发展中资源、能源和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强,提升全球竞争力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战略目标,产业政策应主动适应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阶段转换的要求,应转向公开、公平和公正的竞争政策,以智慧、绿色、包容式发展的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补充。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是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宏观政策手段。一方面,要不断创新财政的支持方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银行体系的改革,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此外,还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资本市场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联度,增强资本市场对新兴产业的可及性。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Tags:赵昌文:准确把握新时期产业发展新动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