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贸易开放与内部地理:理论与实证综述

http://www.newdu.com 2018/4/4 《经济学家》2016年第5期 姚鹏 孙久… 参加讨论

    转载自公众号 国际贸易研究
    摘要
    世界经济未来发展一个关键问题是:经济活动布局于什么区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空间经济学的研究重新登入历史舞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学者提供了分析工具。本文首先从理论综述了贸易开放与内部地理的关系,无论是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城市系统理论还是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贸易开放与内部地理的结果的影响都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贸易开放引起经济活动的聚集还是分散取决于我们对模型的设定;其次本文总结了学者对贸易开放与内部地理的实证研究,贸易开放是扩大还是缩小区域差异取决于一国内部的地理特征。
    引言
    内部地理是一国国内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格局,而贸易政策是塑造一个国家内部经济地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通常把一个国家看作是空间中的一个点,而忽视了对内部地理格局的影响。贸易开放不仅仅能够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并且能够影响一国内部地理。主流经济学家对此有两个核心的主张:贸易一体化加大了一国内部的空间差异,并且贸易一体化促使经济活动倾向布局于靠近海外市场的区域。
    贸易开放与内部地理:理论基础
    该部分探究了贸易开放与内部地理的理论基础
    1、新古典贸易理论:贸易和比较优势
    以比较优势理论(Venables,1998),特别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为核心。新古典贸易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部分的产业之间的贸易,也解释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
    但有两点不足:首先俄林模型很难解释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贸易开放所引起的内部地理变化。其次,比较优势理论也很难解释那些要素禀赋相同或者生产要素流动性强的国家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
    2、新贸易理论:贸易与规模经济
    新贸易理论强调规模经济在贸易中的重要作用,该理论强调市场规模是由劳动力来决定的,并且劳动力是不能流动的,新贸易理论以不完全竞争、产品异质、规模报酬递增为特点。
    3、城市系统理论:贸易与城市
    Henderson在1979年构建的城市空间布局的模型。在均衡情况下存在城市大小的不同和专业化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均衡城市的大小随着规模经济、资本密集程度、城市专业化生产的产业的规模的不断递增而递增。
    4、新经济地理学:对称地理结构与非对称地理结构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不仅考察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状况,而且还考察了区域之间的福利差异,并且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把更现实的状况纳入到了模型中,比如地理位置、区域大小、禀赋差异等。
    贸易开放与内部地理:区域发展不平衡
    该部分通过对学者研究和某些国家案例的介绍,论证了国际贸易一体化会引起一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墨西哥:开放导致墨西哥工业转向北方区域,因为这些区域接近于美国市场。随着贸易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墨西哥区域差异不断扩大。
    巴西:单边及区域贸易自由化使一些产业倾向于靠近最大的相邻贸易伙伴,并且这一效应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进一步加强,区域差距不断扩大。
    德国:冷战时期,西德与东德处于分裂状态,西德靠近东德边界的城市人口和产业不断向西转移,区域差异较大,随着柏林墙的倒坍,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差异不断缩小。
    意大利:1945年起贸易增长和欧洲一体化使得北部区域具有靠近市场的区位优势。因此伴随着意大利贸易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倾向布局于靠近北部区域。
    贸易开放与内部地理:以中国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区域差异问题不容忽视,区域差异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了缩小区域差异,国家陆续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目前国家又提出了“三大支撑带”,这些都有利于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Fujita 和 Hu 利用中国 1985-1994 年的数据实证验证了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区域差异越来越大,贸易开放导致经济活动倾向布局于本就比较富裕的沿海地区(Kanbur 和 Zhang,2005)。
    熊灵(2014)研究发现,在区域层面上,贸易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更有利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贸易开放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异。但是熊灵也承认,贸易开放对内部地理的影响还受到其他一些要素的影响,比如基础设施水平。
    姚鹏、孙久文(2015)利用 2006-2012 年 279 个地级行政单位的数据证明,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前,内陆地区的贸易开放程度较低,与国外市场的联系较少,贸易成本较高。实证结果显示,贸易开放有利于人力资本丰富、人口密集、与海外市场距离较近的区域的经济增长。
    许德友(2012)研究发现 2005 年前后,中国制造业转移的离心力开始影响内部地理结构。虽然在文中构建了一个两国三区域模型,但是他没有充分考虑沿海区域与内陆区域的地理位置差异以及区域大小差异。
    结论与展望
    1、传统的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城市系统理论虽然考察了贸易对一国内部经济活动布局的影响,但是没有考察对区域福利差异。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开创新的把空间因素、贸易纳入到了模型中,考察了贸易开放对内部地理的影响,不仅分析了对经济活动布局的影响,而且还分析了区域福利的差异。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经济活动主要聚集于经济密度较高的沿海地区,而广大的内陆地区发展较为缓慢,为了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
    3、贸易对一国内部地理的影响不是孤立的,内陆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本比较匮乏等原因,产业倾向聚集于各项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因此国家在扩大开放的同时,还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人才配套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加大力度鼓励创新。
    ↓下载附件阅读全文↓
    
    

Tags:贸易开放与内部地理,理论与实证综述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