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产品质量不能仅靠“管”《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还不解渴

http://www.newdu.com 2018/4/4 产经快评 邓洲 参加讨论

    近日,国务院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旨在通过加强产品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消费品质量提升,其目标是完善消费品质量标准体系,促进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企业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总体上看,相对于以往的产品标准和质量政策文件,《规划》有明显的进步和创新,例如,提出了产品标准供给体系和供给结构的改革、强调了企业在质量标准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夯实消费品工业质量基础等等。可惜的是,《规划》并没有突破传统的质量监管思路,也没有真正找到提升我国消费品质量的症结和突破点。
    传统的质量管理思路是打击假冒伪劣,这在20世纪90年代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加强监管,使得一批生产低质低价产品的企业退出市场,简单来说,通过“管”实现了全国消费品市场质量的提高。但目前,我国制造产品的情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很多中国制造的品质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继续依靠加强“管”对于提升产品质量的效果已经不再显著。
    仅仅通过传统的打击假冒伪劣的手段已经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消费品质量的要求,要真正实现我国消费品质量的提高,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深入改革。
    从供给侧看,“中国制造”产品质量提升已经进入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阶段。虽然假冒伪劣的问题仍然存在,各种因为产品质量监管不到位的案件频繁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人身安全。但是,如果跳出这些事件,作为绝大多数消费者在选购中国制造消费产品时,最大担忧是对“中国制造”本身质量的不确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更信赖进口产品或合资品牌。那么,为什么中国制造不能被中国市场所认可,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工艺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到了一个瓶颈点。过去,我们通过技术引进、模仿反求、学习借鉴,迅速提高了产品质量,而现在,中国制造企业已经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形成了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不大。简单来说,我们从老师那里还能够学到的东西已经不多,而自己钻研的能力还没有形成,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需要更多的原始创新,这对中国制造企业是一个巨大考验。
    从需求侧看,高质量的国产消费品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中国消费者愿意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这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消费者最显著的消费习惯。但是,就从字面上理解,“物美价廉”本身就是两个反义词,为什么更好的东西价格会更低?在市场竞争充分的情况下,低价的产品必定不美,美的产品必定高价,消费者能够清楚看见价格,但对质量的判断就很模糊了,因此经常买到的是确实价廉但并不美的产品。从这点看,《规划》提出的加强标准建设的思路是非常重要的。标准作为一种反应产品质量的信号能够被消费者识别,剔除其他商业性宣传的干扰,简单而准确的掌握产品质量信息。但是,要让国内消费者认可高质量产品的高价还需要宣传、教育等多部门的配合。
    当然,《规划》只是建设制造强国、实现国内消费品市场升级的重要一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规划》中也提出了诸如“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树立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等供给侧改革的思路。《规划》的目标是以标准为重要手段,向上倒逼消费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的转型与升级,向下规范市场,这对于制造强国的建设、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升级都是极其有利的。
    

Tags:产品质量不能仅靠“管”《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还不解渴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