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以质量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http://www.newdu.com 2018/4/4 产经快评 布鲁 参加讨论

    无论是频发的食品安全、产品质量问题,还是在国外疯抢奶粉、电饭煲、马桶盖,其实都反映了同一个问题:“中国制造”的质量差距。尽管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制成品出口国,但是“中国制造”的质量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还都不能令人信服。
    产品质量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产品的实际质量,即可以用各种检测手段、技术指标来衡量的质量;其二是产品的感知质量,即用户对产品性能好坏的主观评价,实际上是产品形象的一个方面。
    由于我国的制造业是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从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起步,因此在国际上形成“中国制造”质次价廉的形象。在国内,则由于我国质量标准体系落后、监管不到位以及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低等多方面的原因,使低质、劣质产品不仅有市场,而且屡禁不绝。
    当前我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从高增长时期的10%以上下降到目前6%的水平,已经低于GDP的增速。这既有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供给与需求错配也是重要的根源。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追求品质的中、高收入群体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我国产业本身也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更高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投入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目前许多我国工业产品的质量、性能还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和企业不断升级的需要,巨大的国内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产品质量从法律效力上看可以分为强制性标准与非强制性标准,前者是企业必须遵守或达到的标准,后者是企业在强制标准的基础上自我控制的标准。我国产品质量不仅体现在非强制性标准、产品形象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存在差距,即使是强制性标准也有许多企业不能达到,造成假冒伪劣横行。
    加快制定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加强质量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有望让假冒伪劣无处藏身。当所有企业的产品都达到强制标准,市场竞争机制就会推动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以获得市场领先优势,这又反过来可以带动强制性标准的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顾客的感知质量或品牌形象不仅仅是靠广告形成的,产品实际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对“中国制造”质量的看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品质”转变。
    2015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质量为先”作为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要求“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并将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之一。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进一步将“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装备制造业升级,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夯实工业发展根基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不必对所有产品都成为“专家”后才敢购买使用,到国外旅游时也不必疯狂抢购,而只需享受慢旅行的假期。
    评论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载,媒体转载请联系 cjkp@qq.com
    《产经快评》致力于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形势、事件、政策和热点问题进行及时、专业的评论。欢迎读者来稿,欢迎热心作者加盟。邮件请寄:cjkp@qq.com
    
    
    

Tags:以质量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