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的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8/6/20 《发展研究》2018年03期 方晓霞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绿色智慧新城是雄安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体现。雄安新区要从技术、平台、产业、基础设施、消费方式、组织保障等方面入手,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去设计、建设和管理绿色智慧新城。
    关键词:雄安新区;绿色智慧新城
    雄安新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部署。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区建设七项重点任务的第一点便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为此,雄安新区在建设上要颠覆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以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生活舒适、生态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以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改善为目标,实现绿色生态与智慧融合创新发展。
    一、建立规划协调机构,统筹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实现理念、技术和平台统一
    绿色城市是发达国家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想体现,包括采取集中紧凑的城市形态及减少能源消耗,管理高效,以人为本,是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城市。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来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经济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经过多年宣传,绿色、生态、低碳等理念已经被社会广泛接受,绿色城市和智慧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导向,但由于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环境保护、能源利用、交通出行、城市建筑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分别是由不同的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具体实施。这样的现状导致绿色城市建设进程中出现条块分割问题,各部门分别推进各自领域的规划发展,缺乏协调和统筹规划,容易造成一些指标、策略、实施等方面的冲突。为此,雄安新区在绿色智慧新城建设进程中,不仅要运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设计,高标准高质量组织规划编制,还要打破行政分割,探索“多规融合”,设立由新区一把手主持的规划协调机构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运作,落实城市规划建设的具体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将理念(绿色)、技术(智慧)和平台(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克服绿色城市建设的领域和能力局限,在规划、环境保护、建筑物设计改造、经济生产、交通设施等各领域都形成相应的智慧建设和绿色标准制定,形成有利于城市“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加快绿色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成本回收慢、受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大等特点,如果按照正常建设周期,基础设施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影响到新区发展的速度,甚至会使新区错过发展的契机。因此,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将会成为新区下一步发展的瓶颈。在这方面日本筑波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富有价值的启示。上世纪60年代初,出于振兴科学技术,充实高等教育,实现“技术立国”,以及缓解东京都市圈生态和社会发展压力,实现城市由“单极”向“多极”的战略转移,日本政府于1963年做出了在距离东京市中心约63公里处的筑波建设一个国家级科学城的决议——“筑波学园都市”(国内一般译为“筑波科学城”)。历经40年的发展,目前筑波科学城人口近20万人,其中从事研究事业工作的有一万多人(国家研究机构人员8000多人,民间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有4000多人)。国家研究和教育机构:文教类7个、建设类7个、理工类19个和生物类16个,共计49家,占日本全国国立试验研究机构的半数以上。目前,筑波约有总数达300家前来投资建厂,并设立研究所和学术教育机构。高技术企业的数量超过了200家(其中包括20多家外资企业)。研究领域包括新材料、信息工学、宇宙开发、环境科学、资源能源、地球科学、土木建筑和农业等,成为日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高地”。但是筑波科学城在建设初期,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商业配套设施少,居住工作环境不完善,很多研究人员仅仅将其作为工作场所,而不愿意在这里定居,致使城市发展缓慢,难以发挥预期作用。为了促进“筑波科学城”的发展,1985年日本政府通过举办世界博览会,集中国家大量资本,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一批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使全世界目光聚焦到这座新兴城市,而且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雄安新区与筑波科学城相似,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发的新区,原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比较充裕。
    借鉴筑波科学城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当今世界城市发展潮流,要把雄安新区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在规划阶段就应以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型城市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推行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建设功能齐全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首先,要强化城市信息基础能力建设,合理实施“智慧城市+”。其次,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采用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和手段,在公共建筑、城市道路、立交桥、公园绿地、水系湖泊以及居住小区、商业综合体等开发项目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和实现路径,把雄安新区打造成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区。第三,建立快捷便利和清洁的城市交通系统,在推广绿色出行,共享单车、共享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基础上,可以率先在新区开展无人驾驶汽车试点。第四,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大开发时期,我国的新能源开发都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机会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无论是技术,还是开发规模,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雄安新区的建设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平台。未来雄安新区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可以以光伏发电为中心,通过屋顶分布式光伏,地面停车场分布式光伏,建筑BIBV系统建设、储能系统建设、结合新区的地热资源与燃气能源供应体系结合起来,实现新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为绿色雄安、低碳雄安的建设打下基础。第五,设立准入门槛,要求区域内所有建筑都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环境优美、服务配套和高品质环境质量的生态居住区。
    三、抓住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发展环境资源负荷小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等高端制造业
    雄安新区作为继深圳和上海浦东之后又一个全国意义的新区,其目标是对标珠三角与长三角在京津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在国家目前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国家下一步的改革开放发挥新龙头作用。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代背景下,雄安新区的发展一定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端产业为载体与支撑,“以业兴城、产城融合”,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雄安新区未来在淘汰当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应重点发展环境资源负荷小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等高端制造业,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起点的产业链,带动整个京津冀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当前国内发展智能制造存在的空白以及新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带动京津冀发展的目标定位,雄安新区发展智能制造业要围绕设备智能化、系统智能化和决策智能化三个方面重点突破:针对设备智能化重点发展智能微传感技术和产品;针对系统智能化发展示范智能车间;针对决策智能化在全球和全国率先尝试智能决策系统。从大规模定制制造领域来看,根据当地原有的产业基础结合未来新城发展的需求,可以优先发展定制智能家居、定制互联网汽车、特殊人群定制、高端定制服装。从网络协同制造领域来看,未来应当重点发展众包制造和众创空间,前者有利于新兴互联网企业运用众包生产模式开拓硬件产品市场,后者有利于新区集聚教育、科研等各种创新要素,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从绿色制造领域来看,结合当地的环境资源条件,可以发展先进节水技术,率先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绿色示范工厂,形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从制造服务化领域来看,可以重点发展远程医疗,这样既可以利用北京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又可以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此外,根据国内外发展的总体趋势,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汽车租赁、汽车维修和保养也应作为重点大力发展。
    四、把雄安新区打造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示范区
    在新区建设过程中,要大力推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崇尚节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人们在消费时不仅要选择绿色产品,同时在生活中要积极推行垃圾的分类处置、物资的再生利用、能源的高效使用,以及对生存环境和物种资源的保护。在新区开展反对浪费行动:一是反过度包装,二是反食品浪费,三是反过度消费行动。在标准体系方面,健全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产品生产过程的能耗、水耗、物耗以及终端产品的能效、水效等标准,动态调整并不断提高产品的资源环境准入门槛。在标识认证体系方面,修订能效标识管理办法,扩大能效标识范围。在新区推行低碳、有机产品认证,不断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以经济政策加以配合,试行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征收一定消费税,把雄安新区打造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示范区。
    五、新区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统筹兼顾,实现生态宜居、和谐共享
    雄安新区紧邻“华北之肾”白洋淀,要建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作为华北平原最大淡水湖,白洋淀无疑将会提供重要生态支撑。近年来由于周边经济发展,白洋淀曾经出现湖泊生物结构的破坏和食物链的断裂,造成了草型湖泊水体日益恶化,湖泊生态系统功能逐步退化。未来几年,随着雄安进入大开发阶段,白洋淀环境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因此,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加快引黄入冀补淀等河湖库渠连通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水生态修复能力,将白洋淀建设为国家湿地公园。此外,白洋淀生态修复和当地纵横交错的水网系统的蓝色空间的构建,也离不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为此,还要积极推进白洋淀生态林带建设,大力营造净水护堤林、水源涵养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推进白洋淀绿美生态走廊、环白洋淀生态景观绿化带、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绿化工程等林业生态建设,构建生态绿色屏障,使新区的发展融于优良的生态环境之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城市。雄安新区通过探索人口密集地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对京津冀及其他区域形成示范,促进更大范围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Tags:推动雄安新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的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