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新动能何在
摘要:当前,国际国内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的变化使旧动能减弱,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高增长低成本发展中国家的起飞都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机遇。区域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政府应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 机遇 路径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区域、城市,增长动力、产业结构都需要随着发展水平、技术变革、资源要素条件等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那些能够适时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区域就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反之那些经济动能转换滞后的区域则会遇到诸多问题,甚至陷入停滞。
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趋紧,各个区域、各个城市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国际金融危机前,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均较为宽松。从外部看,全球经济特别是作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发达经济体经济保持良好态势;从内部看,国内生产要素价格较低、制造业的成本国际竞争力明显,基础设施存在较大缺口,城镇化快速推进、房地产需求旺盛,资源、环境压力不大。这种宽松的环境带来的是“普惠型”增长,各个地区基本上都能通过发挥本地的人口、资源等优势,即使依靠投资拉动、发展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粗放型方式也能够实现较快的增长。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趋紧,经济发展难度加大。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发达经济体需求不振,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大幅度减弱。从内部看,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主要表现为: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经济出现“脱实向虚”势头;工资水平大幅度提高,价格优势削弱,一些产业出现向周边更低成本国家转移现象;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重工业发展受到制约;高速公路和高铁网络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投资的领域缩小;地方债务水平高企,举债投资受到限制;受国内外需求不振影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总体上看,受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长难度加大,粗放型发展老路难以为继。那些能够实现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调整顺利的地区,特别是“新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经济发展势头就好;反之,那些产业结构调整慢的地区的经济发展遇到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在经济增长中逐渐掉队。因此,在国内外发展形势、资源要素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各个区域、各个城市必须加快进行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
内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在给旧动能和传统增长方式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带来催生新动能的机遇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新动能的根本拉动力。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不再限于满足温饱,而是要求更高质量的商品和更加美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而我国经济的供给水平明显滞后于国内需求升级的速度,特别是制造业长期依赖于低成本生产要素优势、以价取胜,在中高端产品上与以美日德为代表的制造强国仍存一定差距,这就造成在国内产能过剩的同时,高端产品仍然大量依赖进口。另一方面,长期粗放的增长方式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特别是空气污染问题凸显。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在关注物质产品供给的同时,更加重视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治理环境的装备和服务、环境友好型产品、绿色制造工艺和流程、依托优美环境的休闲度假等产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新科技和产业变革是新动能的根本推动力。近年来,以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为代表的通用技术加快成熟和产业转化。这些新科技一方面本身形成新产品、新服务进而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另一方面新科技与既有产业深度融合,使传统产业的产品、商业模式、业务流程、业态等各方面发生颠覆性变革。从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可以看到,尽管经济整体复苏乏力,但是一些新兴产业或者与新科技深度融合的传统产业却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看,由于后发国家在新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较接近、而且没有沉淀投资的锁定,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是后发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的契机。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地区同样如此。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一些地区已经或正在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地方经济增长呈现良好的态势。
低成本发展中国家的高速增长带来新的市场机遇。近年来,一批低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现了较高速度的增长。进入经济起飞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而且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着高度的互补,双方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在消费品领域,经济增长带来居民对电视、空调、洗衣机、电脑、手机等改善性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在这些领域具有世界最强的国际竞争力;在投资品领域,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对钢铁、建材、有色等基础原材料以及铁路、发电设备、生产装备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前者中国规模领先并出现产能过剩,后者中国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且相对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发展新动能必须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
“增量崛起”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要“无中生有”,发展本地区没有的新兴产业、新商业模式、新产业业态和新产业链环节。新兴产业是由新兴技术或前沿技术的商业化所形成的产业,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测序等;新商业模式是指由企业创造、传递和获得价值模式的变革所形成的产业,如分享经济、O2O、在线直播等;新产业业态是指由企业经营方式转变所形成的产业,如电子商务、新零售、服务型制造等;新产业链环节,是指发展一个地区以前没有的产业链或价值链环节,如从原材料的粗加工向深度加工的转变。“增量崛起”可以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在一个地区投资来实现。但是“招商引资”的培育方式往往难以引进企业的核心功能(如总部、研发和营销中心),造成新产业的根植性较差。甚至一些地区引进的只是工厂或分公司,地方付出巨大代价但是获得的财政收入很少,处于“有工厂无企业”的尴尬境地。“增量崛起”的另一种方式是培育根植性强的本地企业,在本地设立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企业的关键职能部门和高附加值环节。培育本地企业既可以是本地既有企业投资于新兴领域、创业企业的成长,也可以是从外地引进先进技术在本地转化或者吸引本省市成功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无中生有”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地方实际超前发展,新动能产业仍然需要立足于地方的资源禀赋或产业基础等条件。
“存量变革”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有中生新”,实现本地既有产业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发展效率、优化发展质量。第一,在经济“新常态”和“换挡期”,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中一些地区的过剩产能中包含大量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因此“存量变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给新动能腾挪出更大的市场、资本、土地和生态空间。第二,通过加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品牌影响力、技术含量、附加价值和产品(服务)与市场的匹配程度,实现从低端到高端、从粗放到高效、从污染到绿色的转型。特别是要推动既有产业的产品创新和结构调整,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其提供所需的新型原材料、零部件或延伸服务等;第三,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创造适应需求端变化的高水平供给能力;第四是重视新市场的开拓,开发适合国外高增长国家的适销对路产品,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Tags:区域发展新动能何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