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家族跨代创业竞争优势获取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http://www.newdu.com 2020/5/6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年01期 陆可晶 罗… 参加讨论

    摘要:家族孵化下的跨代创业已然成为众多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有着家族资源的支持,较多的跨代创业企业存活率依然较低,因此,如何提升家族企业跨代创业的竞争优势成为至关重要的议题。文章通过文献回顾、深度访谈方式,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四家典型的家族企业案例,借助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家族孵化、创业能力形成与跨代创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跨代创业成长受到主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影响,其中主系统包括了家族孵化(家族文化、家族支持)和个人系统(个人权威、个人能力、个人特质),构成了跨代创业成长的支持基础,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辅助系统包括营商环境和高校支持,为主系统提供外部支持;主系统和辅助系统协调促进创业能力提升,从而推动跨代企业成长。对家族跨代创业成长路径的分析,可为现实中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跨代创业;绩效提升;扎根理论
    一、问题提出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迈向了守业或转型期,老一辈的企业家们逐步进入了退居二线的模式,他们的子女们则陆续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根据数据统计,80%以上的家族二代们都不愿意接班,两代人在经营理念和事业选择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父母的创业烙印、企业家精神和自身求学经历激发起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追求,二代们更愿意在新兴领域中开展创业活动,例如互联网、金融、时尚、汽车等行业。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家们开始转变思路,通过孵化来扶持家族二代的跨代创业项目,再次激发家族企业的活力。二代们的创业过程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通常依赖于已有的家族资源,因此,他们所具有的创业禀赋远远优于第一代创业者。
    值得深思的是,通过几年的发展,多数跨代创业的项目得不到可持续发展,存活率较低,一部分生存下来的企业在短时间内也会发生分化。因此,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跨代创业成长,如何促进跨代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需系统研究的课题。目前,学术界认为家族孵化、能力形成与跨代创业成长的转化过程仍然是一个“黑箱”。本文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已经发生的跨代创业案例,深入剖析家族二代跨代创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其转化过程的内在机理,为家族企业跨代创业实践提供指导意见。本研究将以四家家族企业为案例,通过对一代企业家和二代创业者面对面的采访,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搜集和译码过程,构建相应的理论框架,并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论与建议。
    二、理论背景
    在亚洲许多国家,家庭和家族关系是创办和发展新企业的重要途径(Habbershon,2002)。家庭成员可以运用家族资源,例如人力、财力和社会资本等在家族内部或者外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Arregle.et al,2015)。李新春等(2013)认为家族创业与家族资本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Sharon(2011)等人提出了家族资本的定义,即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络、财务资本,这些有效的家族资本成为孵化跨代创业项目的核心基础支撑。Habbershon & Williams(1999)提出了“家族性”的定义,他们认为家族资本的形成得益于家族的涉入所产生的家族、企业和家族成员之间交互而自然生成的独特资源和能力。有学者提出一代企业家通过商业网络、政治网络、默会知识、家族声誉以及创业技能来孵化二代的创业活动(Goel.et al,2016)。
    现有研究认为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基于资源和社会网络的创业学习方法有助于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陈文婷等(2013)系统考察了创业学习提高家族创业能力的过程,认为其起到了积极的中介作用,创业学习是家族创业者获得创业知识、提高创业绩效的关键能力,而教育背景、能力经验和社会网络的差异,也对家族跨代创业成长和能力提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李保杰(2016)认为家族二代自身能力的形成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二代们的教育经历和职业经历成为其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而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交互作用影响着跨代创业的成长。原生家族影响和创业实践能够有效培育家族下一代创业者,在明确的股权界定和利益协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发展、有效沟通和共同目标建立来积累家族资源,培养家族二代的企业家精神(李新春等,2015)。谢雅萍等(2016)构建了家族性资源、创业行动学习与家族创业能力的关系模型,确立了机会识别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家族凝聚力是家族创业能力提升的中介变量。
    事实上,跨代创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从小到大,从里到外的复杂过程。家族孵化模式、企业资源、个人能力三者成为跨代创业成长的基础,外部支持性政策则成为家族跨代创业的辅助因素。而现有国内外的文献忽略了基于创业导向的家族系统、个人系统和外部支持系统共同作用对跨代创业成长的影响。本文从家族孵化系统、个人系统和外部支持三个维度着手研究,构建理论框架,进而探讨家族跨代创业成长的路径,弥补了综合因素在解释家族跨代创业研究方面的不足。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在四个研究案例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逐步编码分析,通过多次比较、反复分析,提炼现有的访问语句,将内容概念化、提炼出不同的资料片段,确定片段间的异同来构建相应的研究框架。本文已逐一对对象企业进行访谈,每一次访谈结束后进行及时归纳和理论梳理。本次案例的选择以比较能够集中反映家族企业跨代创业的代表性案例为原则,以提高案例研究的效度。
    本文关注案例企业的文档、网络资料、企业调研、实物证据等。一手数据的收集途径如下:对案例企业的创立人和跨代创业二代,实施一对一的深度访谈获取真实的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围绕家族企业性质、二代生长背景、创业动机等内容,例如,家庭构成、家庭关系维系、创业企业发展情况、家族企业发展现状、接班意愿、二代学习经历、社会关系网络、创业动因、创业条件等,自身或企业的创业资源等能真实反映跨代创业行为的因素。本次研究深度采访8场,每人/次访谈时间均在60分钟以上。通过实地观察、文献资料结合访谈记录进行编码分析,同时检验理论饱和度。根据扎根理论的要求,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对相关文字数据进行片段化分析。
    2.案例综述
    案例1:小鲁是家中的独子,在英国利兹大学主修国际商务,本科毕业后进入家族企业,在接班的过程中其权威合法性受到了较大的挑战,且意识到传统的制造业已经不能赶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于是开始在接受父辈企业的基础上,逐步进入医疗器械行业,并于2013年与亲戚一起建立了医疗器械公司,主打医疗消毒柜,产品以出口为主。
    案例2:小徐是家族独女,留学英国,本科毕业后回国开始逐步接手家族业务,与此同时,看到了零售业的发展契机,2011年建立了新兴的外资零售企业,2013年建立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逐步开创自己的事业。经过创业的历练,小徐于2014年开始在家族企业内任高职。
    案例3:小陈,家中独女,2008年国内211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做了较多开创性事情,业务面涉及较广,学到较多东西。2012年后,进入家族企业工作,主要负责企业生产运营,2015年开始在家族企业内部开拓新的产品和市场,并开始做工厂的精益化发展。2016年后,但凡企业的开拓性工作都由小陈负责,搭建市场部,组成了稳定的团队。
    案例4:小苗是家族企业的唯一继承人,国内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远程自学工程类课程,2007年本科毕业后进入家族企业跟随父亲学习,2012年随家族企业发展的需要以法人的形式建立机械公司,与父辈组合创业,从家族企业生产零部件到新创企业生产整机过渡,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主要面向海外市场。
    表1 案例陈述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研信息整理
    四、数据分析过程
    
    图1 研究流程
    1.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通过对已有的资料记录逐句理解、编码、标签,以此来获取初始概念、发现针对性的概念范畴。为保证本次研究的严谨性,在资料整理的过程中先排除了与本次研究主题无关的文本资料,以访谈记录等一手数据作为标签,再获取原始概念,借助NVivo数据分析软件,共得到269余条原始语句,引入32个初始概念,如图2所示。与此同时,若将每一个案例作为个体,我们发现范畴侧重点不同,但彼此又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其中价值观、家族社会网络、人力资源、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范畴是四个案例的主要交汇点,成为普遍关注的内容。
    
    图2 开放式编码
    资料来源:借助扎根理论整理
    四位创业者普遍认为家族社会网络给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也帮助他们进一步建立自己的个人社会网络。家族企业的规模决定了资源提供的级别与有效性。家族企业的规模越大,父辈能给与的社会资源网络更为强大和稳定,创业者能够涉及的创业领域也更为广泛。例如:
    “父亲认识很多人,国内外都有,在回国创业期间,父亲介绍了很多人给我认识,而这些人也给予了较多有效的信息和帮助”。(引用原句,案例2,小徐)。
    “基本上,我的创业都是靠自己一步步走来,父亲也给了我较多的建议和资源,但是,由于家族企业规模也比较有限,因此父亲的资源普及范围较小,所以我能用到的也少”。(引用原句,案例1,小鲁)。
    “创二代们”的家族权威与其在成长过程中的表现息息相关,例如学习经历、处事能力、性格、性别等,且直接影响了家族孵化过程中个体能够获得的支持强弱及方式。有着较好学习经历的二代们往往能够在家族中得到足够的信赖,家族对其抱有更大的期待,愿意提供高层次的创业资源。反之,二代们将努力后的成果向父辈们展示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才能提高其在家族中的地位。例如:
    “我从小到大成绩都很好,基本上没有让父母操过心,也是一路名校读上来的,父母以我为自豪,进入家族企业后,父亲放开手让我管理,我与每个部门的经理也相处融洽”。(引用原句,案例3,小陈)。
    “小时候我不太愿意学习,妈妈经常被老师叫去,后来有机会就去英国读了本科,回来后我爸对我不放心,就让我在家里工作,但也没给我什么实权,后来又一次,我跟随别人投资成功后他们才开始愿意把部分资金交给我”。(引用原句,案例1,小鲁)。
    “我小时候比较听话,性格比较稳定,也按照父母的意愿一步步的走过来,毕业后也跟随在父亲身边,多积累经验,现在可以独立的接手公司的部分工作了”。(引用原句,案例4,小苗)。
    2.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一个将被分解的资料重新整合的聚类分析过程。主轴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范畴的性质和层面,使范畴更加严密。同时将彼此独立的范畴连接在一起,发现和建立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关系。通过对开放性编码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各个范畴间存在着概念上的相似和联系,因此按照逻辑顺序,对其进行了归类和重构,得出七类主范畴。
    表2 案例主轴编码
    
    资料来源:借助扎根理论整理
    3.选择性编码
    在主范畴及其逻辑关联的指引下,通过选择核心范畴,把各范畴系统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建构一个扎根理论模型。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寻找“故事线”,“故事线”能将绝大多数的范畴提纲挈领地串接起来,完成“故事线”也就发展出新的理论构架。本研究所确定的核心范畴是“家族企业跨代创业成长因素”,蕴含的基本关系是,主系统、辅助系统两大类型因素对跨代创业具有显著影响,并构建以“跨代创业成长”为核心的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核心范畴蕴含的逻辑关系
    资料来源:根据扎根理论研究绘制
    通过本文的深度分析,我们得出,跨代创业成长受到主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影响。主系统包括了家族孵化(家族文化、家族支持)和个人系统(个人权威、个人能力、个人特质)。主系统构成了跨代创业成长的支持基础,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在创业任务导向的驱动下,家族孵化系统成为跨代创业成长的要素基础,家族的文化(价值观、企业家精神、家族信任、家长权威等)、家族资本(金融资金、社会网络、人力资源、政商关系等)会对其在跨代创业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创业初期的影响更为深远。再者,“创二代们”在经验、资本、社会关系网络、能力等方面均较为薄弱,家族通过孵化“赋权”及“赋能”于个人,强化个人系统,培养个体能力、通过“烙印效应”将默会知识付诸于个体,帮助个人系统成长。辅助系统可以视作主系统的外部系统,包括营商环境和高校支持,为主系统中的家族企业孵化和“创二代”的个人成长提供外部支持。主系统和辅助系统协调促进创业能力提升,从而推动跨代企业成长。随着跨代企业的发展日趋成熟稳定,企业绩效不断提升,又会再次影响企业的创业任务导向,并引发对创业能力新的要求。
    五、模型阐述与研究结论
    通过对以上四个典型案例的译码分析,我们发现,跨代创业项目与“创二代们”都拥有来自主系统和辅助系统的影响。不同维度的两大系统构成了跨代创业的支持性基础,其会影响创业项目的成长。面对不同的支持系统,“创二代们”才真正有了区别于其他创业者的禀赋。在系统的联合影响下,最终形成了特有的跨代创业效果,进而也呈现了现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结果。
    一是家族孵化系统。通过编码显示,家族孵化系统主要围绕着资源体系,包含着家族文化资源、家族行为资源、家族社会资源。二代们视家族孵化体系为双刃剑,一方面,二代们的创新创业是依托家族资源进行的,通过战略创新,打破传统的模式,打造具有个人及家族特色的创业企业,通过组合创业的模式来持续家族的财富传承。例如D公司的小苗,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进入家族企业,在逐渐熟悉公司的相关运作后,意识到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竞争对手多,技术产品易被模仿,生产零配件利润率低。因此试图通过在原有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建立新且相关性的企业,开创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二代们的创业过程紧受家族行为资源的束缚,“大家长”作风仍然高度影响着二代们创业过程中的权威性,也由于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不同引发代际冲突,因此,二代们未能真正像一般创业者一样有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A企业的小鲁,进入家族企业后未能真正的融入企业,创新活动受到制约,离开公司创立自己的新企业,但由于两家企业的财务系统为同一个,缺乏资金的小鲁处处受到家族的限制,父母干涉初创企业的每一项内容,一代创业者和“创二代们”矛盾突出,新创企业至今停留在初创阶段。
    二是个人系统。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外部关系构建和个人能力提升对新创企业成长有着互补且平衡的协同效应(李新春等,2010)。在父辈光环下的“创二代”们更想通过成功创业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二代创业者的创业精神、领导风格、学习经历、社会资本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二代们的跨代创业成长和企业绩效。例如学习经历包含了教育经历与职业经历,受教育水平越高,创业者越容易接受创新,更愿意接受新思想,有能力适应变化;“创二代们”会从其职业经历中获取独特的知识资源和领导能力,同样职业经历也影响着接班者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职业的异质性知识资源、能力和价值观成为跨代创业的动力。例如,A公司的小鲁和B公司的小徐,在留学归来后,就投入到新事业中,他们选择的创业项目更注重创新和海外市场,他们认为,父辈的传统行业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入新兴的产业和高品质的市场才是符合与家族企业合并发展的最佳战略。
    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不仅影响跨代创业,还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的发挥来间接影响跨代创业的成长绩效。在当前转型经济背景下,政治关联所形成的社会资源不仅缓解人力资本在跨代创业时所受到的限制,还影响人力资本的发挥。年轻的二代们的心态是开放的,他们更乐意在父辈们的社会光环下,来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例如,A公司的小鲁和B公司的小徐都是市创二代协会会员,协会定期举行交流活动,通过这个平台,他们相互认识、熟悉,形成无形的“创二代”资源网络;同时,他们也通过参与政府的一系列活动来建立他们的政商关系。
    三是辅助系统。将辅助系统与主系统之间进行平衡是目前家族二代创业过程中普遍认同的阶段性战略。在访谈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二代们普遍渴望拥有正向创新的营商环境。第一,他们认为目前遇到较大的困难就是融资难、贷款难,负债率高,尤其是制造业。例如D公司的小苗,他的家族企业和创业企业都隶属于关联制造,母子企业都需要大量资金来购买设备,但是银行的贷款较难,成为企业进一步扩大的阻碍因素,目前,公司的负债率达到60%,巨大的负债使二代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第二,政府的相关政策,例如人事政策,企业较难平衡职工的去留问题,A企业的小鲁和D企业的小苗,认为家族企业由于受到产权关系的制约,每年为职工支付的福利已占到了企业支出的一半。这里的支付还包括了想辞却辞不掉的员工。第三,二代创业者们都迫切希望与政府建立良好的政治关联,以此来降低新创企业的政治不确定性,政治合法性的建立对初创企业来说具有不可言喻的作用,“创二代们”希望以此来提高获取关键资源的能力,降低创业风险;例如,B企业的小徐,就希望通过与政府建立正向的沟通关系,获取更多信息及资源,家族资源在小徐的创业过程中便助其构建了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第四,由于对信息的渴求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种种问题,二代创业者们渴望加强交流合作,尽管,目前各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行业协会,例如鄞州区的海外留学人员协会、慈溪的“创二代”联谊会、余姚的“民企少帅团”等,但是,规模和效率都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形成集群效应,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
    总体而言,目前家族二代们的创业项目科技创新含量较低,多集中在基础型项目,缺乏对创业项目的长期而系统的规划。在整体经济形势下,兼顾家族利益与自身利益,以发展的短期目标为主。
    六、结论与启示
    李新春等(2010)指出“创二代们”需要通过与家族公司的战略契合来辅助跨代创业企业的绩效提升。一方面需要通过外部的社会网络来获取互补资源以提升内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内部能力来挖掘外部网络中的资源信息。目前,“创二代们”整体水平和家族孵化体系参差不齐,需要通过多方位的孵化、综合施策、引导和扶持帮助跨代创业企业快速的成长,提升新创企业的绩效。
    第一,建立和谐公平的营商环境,为企业“赋能”。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进一步完善PPP模式,让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跨代创业企业更多地参与建设与运营。各地政府立足本土优势,靶向定位,将资金与服务投入于当地优质的创业项目,促进优质创业项目孵化。跨代创业企业通过“双孵化”来建立品牌、创造效益价值,产品朝着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创业企业对税收优惠、财政支持、资金借贷的需求更为迫切,资金是跨代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尽管通过家族孵化能提供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仍需社会资本的投入来扶持其成长,例如政府政策扶持、银行贷款、天使投资以及社会各界创投基金等多种传统融资和针对高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形式。家族企业可以通过内外部资源的链接,搭建专门的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形成专属的生态圈。
    第二,构建优质的创业服务体系。创业企业对各类外部服务的需求更高,初创期的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资金、社会资源与市场网络方面都需要较大的外部支持,随着企业的成长对外部服务的需要也会逐渐增长,直到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或进入相对稳定增长的阶段,其内部组织和功能不断健全且各方面也具备一定的积累之后,对外部服务的需求才会下降。尽管家族二代企业家对政府政策的风向标有着敏锐的嗅觉,但实际上在对优质政策的解读上依然存在着盲区,较多优惠政策没有切实地被运用到企业中去,因此,在构建良好的服务体系之外,更应加强政府服务机构与企业家们联系沟通,通过政策的宣传与切实为初创企业解决难题,在其成长的路上助其一臂之力。
    第三,整合创业平台,立足优势发展。实践证明,“创二代们”的心态是开放的,他们更愿意去接收新体验、新知识、新关系,注重交流与合作,来有效提升其创新创业的意愿和能力。根据数据显示,尽管各地拥有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但过于分散,真正能够因此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平台进行整合、扩大、提升,打造更适合“创二代”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创二代”企业家提供进行交流、学习、探讨企业管理的心得与体会的基地,并通过资源的整合为“创二代们”磨合项目及金融支持,打造开放式市场。
    第四,结合创业企业本地的科研优势,做到产学研结合,打造切实有效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首先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员与企业家搭建桥梁,尝试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专家学者-创二代企业家-风险投资顾问”师资数据库。
    第五,提升“创二代”综合素质能力。高度重视“创二代”企业家的素质提升,在其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地加深家族“烙印作用”,积累默会知识,培养企业家精神。家族企业通过建立个性化的家族二代企业家的发展规划体系,面对“创二代”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欠缺的现状,成立新一代企业家成长培育中心,通过聘请国内外高校教师授课、邀约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提供实践培训等方式,促进二代企业家们健康成长,最终提升跨代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真正做到家族财富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Arregle J L,Batjargal B,Hitt M A,et al.Family ties in entrepreneurs' social networks and new venture growth[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5,39(2):313-344.
    [2]Goel S,Jones R J.Entrepreneuria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family busi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J].Family Business Review,2016,29(1):94-120.
    [3]García-élvarez,E.,López-SintasJ.,GonzalvoP.S.,2010,"Socialization Patterns of Successors in First to Second Generation Family Businesses",Family Business Review,Vol.15,No.3,pp.189-203.
    [4]Habbershon T G,Williams M L.A resource-based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strategic advantages of family firms[J].Family Business Review,1999,12(1):1-25.
    [5]Habbershon T G,Pistrui J.Enterprising Families Domain:Family-Influenced Ownership Groups in Pursuit of Transgenerational Wealth[J].Family Business Review,2002,15(3):223-237.
    [6]Randerson,K.,Bettinelli C.,Fayolle A.,2015,"Family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led of Research:Exploring Its Contours and Content",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Vol.6,No.3,pp.143-154.
    [7]Nordqvist M.,Hall A.,Melin,L.,2008,"Methodology and Family Business Studies:The Interpretive Approach",CeFEO Working PaperSeries.
    [8]Nordqvist M.,Melin L.,2010,"Entrepreneurial Families and Family Firms",Entrepreneurship&Regional Development,Vol.22,No.3-4,pp.211-239.
    [9]Ward,J.L.,1997,"Growing the Family Business:Special Challenges and Practices",Family Business Review,Vol.10,pp.323-337.
    [10]陈文婷.创业学习与家族企业跨代创业成长——基于行业、规模及成长阶段的差异分析[J].经济管理,2013,35(12):42-53.
    [11]储小平,李怀祖.信任与家族企业的成长[J].管理世界,2003(6):98-104.
    [12]代吉林,李新春,朱仁宏.家族资源支持类型与家族创业:基于家族义务与创业者素质视角——兼对家族社会资本研究的一个补充[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6):5-14.
    [13]窦军生."家业"何以长青?——企业家个体层面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要素的识别[J].管理世界,2008,No.180(09):111-123.
    [14]窦军生、邬爱其.家族企业传承过程演进:国外经典模型评介与创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9期.
    [15]李新春,韩剑,李炜文.传承还是另创领地?——家族企业二代继承的权威合法性建构[J].管理世界,2015(06).
    [16]李新春,朱沆.家族创业[M].2010.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7]李新春,张鹏翔,叶文平.家族企业跨代资源整合与组合创业[J].管理科学学报,2016,19(11):1-17.
    [18]李新春,张鹏翔,叶文平.家族二代认知差异与企业多元化战略调整——基于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二代进入样本的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v.56;No.261(03):188-198.
    [19]陆可晶,张源,李先军.家族创业研究维度——一个文献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9,311(02):54-56.
    [20]罗仲伟,李先军,宋翔,李亚光.从“赋权”到“赋能”的企业组织结构演进——基于韩都衣舍案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7(09):174-192.
    [21]苏琦,李新春.内部治理、外部环境与中国家族企业生命周期[J].管理世界(10):91-102.
    陆可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企业成长、组织变革。
    罗仲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小企业成长、组织变革研究。
    张源,通讯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企业成长。
    李先军,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小企业成长、组织变革研究。
    陆可晶,罗仲伟,张源,李先军.家族跨代创业竞争优势获取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01):30-35.
    
    

Tags:家族跨代创业竞争优势获取路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