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推动国内循环微观畅通以数字经济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中国经营报》访陈晓东

http://www.newdu.com 2022/5/18 中国经营网 陈晓东 参加讨论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数字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机遇?应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上述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东进行了专访。
    在陈晓东看来,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国内循环微观畅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以及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加速演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各国都将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要想更好发展数字经济,需要东中西部联动发展,将中西部地区的低成本优势、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技术、市场和数字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机制。”陈晓东说道。
    以数字经济加快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问题
    《中国经营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和供应链企业。请问基于你对于产业链供应链的调研,现在加快融合发展的难点是什么?数字化建设在推进产业链建设过程中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陈晓东:当前,产业链在区域空间的非集中展现,使得不同区域从各自利益出发,在本区域范围内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即所谓位置决定想法,这种从专注地方利益出发追求区域内循环的行为,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区域内的就业、投资与产业集聚等现实问题,但伴随着这些发展所带来的最终是区域市场壁垒的出现,有竞争的区域之间也一定会为争取本区域的利益最大化而在相关市场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博弈。而这样博弈的结果必然导致各区域人为的市场障碍林立,也就必然导致产业发展的微观畅通问题更加突出与严重。
    要想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各区域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真正实现不同区域特色的产业协同发展,就必须通过发展数字经济,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加快拆除区域间的市场藩篱,加快打通发展中的微观梗阻,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要素中的决定作用,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宏观监管与政策引导。
    打破工业经济瓶颈
    《中国经营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战略规划,采取各种举措打造竞争新优势,重塑数字时代的国际新格局。请问数字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战略选择”?
    陈晓东: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角逐的焦点。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颠覆性创新的应用,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配置是其最本质特征。互联网平台的存在使市场结构逐渐趋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改变了传统工业经济中的盈利模式,为传统经济的转型提供了路径。市场机制的完善、经济绩效的提升和创新资源的积累,则是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逻辑。
    2016年,G20杭州峰会达成了关于数字经济的共识,即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中国经营报》:数字化给工业经济带来了什么?
    陈晓东:相较于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打破了工业经济范式中的瓶颈和陷阱,具有三元空间经济、“三只手”经济以及生态经济等新特征,这些新特征中蕴含着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
    世界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逻辑表明,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驱动力,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经济范式的转变。在新的经济范式下,新兴技术产业往往会超越传统产业而逐渐成为产业体系中的主导产业,并通过产业关联、技术扩散等效应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使产业结构向更高水平升级。工业经济时代,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推动着产业结构的迭代升级。随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出现,传统生产要素的增长能力已经日渐乏力,瓶颈约束日益凸显。而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数字经济将数据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高效清洁、低成本、可复制以及海量获取等特点克服了传统生产要素的固有缺陷,且具有“高乘数”效应。
    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无形资产的投资虽然前期的固定投资成本较高,但一旦成功,边际使用成本较低甚至无限趋向于零。这不仅打破了工业经济时代边际报酬递减的陷阱,而且促进了价值创造能力的持续提升。
    以区域协调发展积蓄数字经济力量
    《中国经营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们的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哪些特征?
    陈晓东: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但同时也要看到,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特别是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归根结底,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是数字经济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发展态势的根本原因。
    从当前各区域发展现状来看,西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相对滞后,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产业基础也有待加强;中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略高,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在不断发展;东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都比较高。
    《中国经营报》:如何融合区域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
    陈晓东:要想更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找到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
    我们强调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是要求各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质量都处在同一个层次以及发展水平都完全一致,而是更加关注有效释放不同区域的优势、着力缩小区域间数字经济的发展差距,通过构建区域间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的机制,形成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能够对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正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潜力及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较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协同与互促。
    可以看到的是,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较多,尤其需要关注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则能够对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更为显著的推动作用。
    具体来看,我们需要科学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在结合区域自身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成本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则可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创新机会上有所作为。我们既要把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放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来谋划,又要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Tags:推动国内循环微观畅通以数字经济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中国经营报》访陈晓东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