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绘就长江经济带发展新画卷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促进“双碳”发展目标实现 实现我国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始终坚持的因地制宜发展战略,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具有“压舱石”的作用,正确认识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至关重要。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开发,而是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落实大保护的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指示和政策落到实处。此外,从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趋势看,发展仍是第一要务。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的区域,如何在大保护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方向。
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上中下游的发展层次以及发展阶段差异巨大,各个板块的产业升级与未来发展方向也完全不同。未来应该在着力保护好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尤其是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充分兼顾这些地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及其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以及与中游、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协同发展。通过建立上中下游碳排放交易机制进一步促进各区域产业升级以及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协同发展,促进“双碳”发展目标的实现。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是历史和现实交融的结果。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所处区域各异,历史文化与现实使命交融,如何结合未来愿景、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很好地回答这个时代的命题,是长江经济带实现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的牛鼻子。这就要求指数的编制者既要考虑现实,也要考虑历史,明确各地区在现实和历史的交织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加快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地区间的协调发展,积极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这对未来长江经济带实现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统一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