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NFT产业:理论解构、市场逻辑与趋势展望

http://www.newdu.com 2023/5/31 《改革》2023年04期 渠慎宁 参加讨论

    

    摘要: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热点,NFT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发达国家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之一。非同质化、区块链支撑和加密资产属性是NFT的三大主要特征。从理论上看,NFT产业的火爆源于其给数字经济特别是数字产权领域带来的革命性改进,它构建起了数字创新的激励机制。随着用户的增加和协议的完善,NFT可代表资产的范围不断扩大,被广泛应用于Web3.0和元宇宙、数字艺术、时尚、游戏等产业之中。NFT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技术本身和平台管理层面的短板、法律层面的风险,以及各国政府部门的监管动向均会影响其发展前景。部分国家已依托管理区块链或加密资产的法律条款对NFT产业进行监管。今后,我国在培育NFT产业时,应通过技术支撑、场景推广、监管保障“三管齐下”,实现NFT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NFT产业;数字产权;加密资产;未来产业
    基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新型工业化与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研究”(21ZDA021);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
    

    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 Tokens,简称NFT)是唯一且不可互换的数据单元,可以表示相关数字资产(如图像、音乐或视频)的所有权,因而成为一种数字产权证书。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数字商品的不断丰富,NFT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据Chainalysis估计,2021年全球NFT市场规模超过400亿美元,用户体量和市场供给量均在百万级以上,已被视为数字经济的未来爆发点之一,成为欧美发达国家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之一。然而,NFT由于其诞生较晚且业态新颖,尚未被学术界所重视,国内外相关文献较为稀缺。本文将系统论述NFT的主要特征,从经济学理论角度探讨NFT产业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剖析NFT产业火热的市场逻辑,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趋势展望,最后给出我国发展NFT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NFT的主要特征
    根据NFT的自身属性、底层技术和交易环境,可发现其具备非同质化、区块链支撑和加密资产三大主要特征。
    (一)NFT具有非同质化特征
    同质化通证是指通证之间完全相同且可互换,其最大特点是“可替代”。例如,美元和加密货币等都属于同质化通证,因为不同美元和加密货币之间可互换(一美元硬币可换另一美元硬币,一个比特币可换另一个比特币)。然而,数字资产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使得由其形成的通证与货币等传统同质化通证大相径庭,当该通证唯一且不可互换时,就可将其称为非同质化通证(NFT)。可见,NFT的最大特点是“不可替代”或不可互换,这往往由每个通证自身独特的属性所决定。例如,由一个视频文件构成的NFT就不能与不同视频文件构成的另一个NFT互换。
    (二)NFT与区块链紧密相连
    NFT的创造和记录与区块链技术紧密相连。从物理层面来看,NFT本身仅是一串由程序生成的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它代表的对象(如数字资产)则通常存储在外部服务器中。一些NFT由内容创造者通过使用智能合约编写代码,上传项目的数字文件,将NFT“铸造”或记录在区块链上,而其他NFT则在市场上出售后才记录在区块链中[1]。记录在区块链上的NFT元数据可在网络中的节点之间持续共享、复制和同步,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系统或专用硬件相互通信、存储和处理这些信息,不需要中央机构或中介机构即可实现防篡改记录保存[2]。正是由于区块链底层技术赋予的不可篡改性等特点,NFT被广泛用于权利证明,表示对未包含在数据本身中的相关数字资产所有权。当前,多数NFT都是基于以太坊的ERC(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协议,即NFT主要在以太坊上被铸造和销售,并允许以太坊网络上的任何节点读取和提交交易。因此,大多数NFT是用以太币(ETH,以太坊网络中固有的加密货币)或其他加密货币购买,而加密货币的价格变化也会导致NFT的估值变化,任何节点或个体都可以使用区块链资源管理器搜索访问所有权信息。
    (三)NFT属于一种“加密资产”
    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NFT成为一种“加密资产”。在区块链网络中,参与者使用公钥加密NFT数据,使用私钥解密NFT数据,而数字钱包是设计用于存储用户密码公钥和私钥的专业软件[3]。参与者还可使用其私钥签署交易,其他用户可使用相应的公钥验证这些签名。由于需要处理NFT的加密和解密过程,NFT的每笔交易都需要支付手续费,如以太坊网络中著名的“燃料费”。若参与者愿意支付更高的手续费,则可更快地处理其交易。例如,以太坊的平均交易时间可能从5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一旦支付更高的手续费,即可将时间缩短至30秒或更短。然而,如果用户群体都为了更快地完成交易而付费,那么由此产生的“燃料费通胀”就会推高所有参与者的交易费用。“燃料费通胀”现象在限量版NFT交易争夺中最为常见,交易耗时较多的买家可能会无法购买到该NFT。同时,交易过程越复杂,手续费用就越高。若NFT相关交易需要智能合约来处理,会比简单的加密货币转账手续费更高。
    二、NFT的理论解构:数字产权的革命性改进
    从理论上看,NFT产业的火爆源于其给数字经济特别是数字产权带来的改进。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不仅是一种新型生产要素,而且是各类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然而,数据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产权领域存在一些缺陷,而NFT恰好能解决这些问题,弥补数字经济的薄弱环节,堪称带来了一场数字产权革命。
    (一)NFT能够修正数字产权的界定和归属缺陷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传统公有产权对财产的界定及其归属不明,使得财产收益分配没有确定性的规则,市场参与者都想“搭便车”谋取私利[4]。只有当收益权和所有权集于一体,并明确划分私有产权的权利和义务,给予产权所有者享有成本投入后产生的收益,才能驱动产权所有者创造更多社会价值[5]。然而,这一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开始面临挑战,数字产权性质与传统财产产权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数据的产权界定较为困难。由于数据的范围、种类、特征及其用处众多,数字内容之间容易存在交叉,导致其并不像其他资产一样达成了明确的共识,所有权归属判断容易出现争议。另一方面,数据的所有权较弱。数据的特点决定了其并不具有物质形状,并非像土地、货币、珠宝等传统资产一样一旦拥有后即具备物理排他性,而是极易被复制或篡改,这就使得数据创造者的利益容易受损。因此,这些特征决定了数据产权界定不清晰,数据所有权和收益权容易分离,难以实现现代产权理论设想的最优条件。
    NFT可从技术上修正数字产权的这些缺陷:一方面,NFT可将大部分数字资产构建成标准化合约,将其映射为区块链上的非同质化通证,并依赖区块链构建信息相对更加透明可追溯的点对点交易市场,以此实现对数据资产的界定。另一方面,NFT可使得数字资产具备一定的“类物理属性”。在数字世界中,NFT无法被复制,未经发行方认证的NFT会被迅速识别,任何针对NFT的转移将被系统记录,这就解决了数据容易被复制和篡改的问题,并促使数据所有权和收益权集于一体。通过这两方面的影响,NFT有望推动数据要素和数据资源的标准化,并对其价值进行产权保护。数字内容的创作者可以在拥有原创数字版权的基础上,以NFT的形式推行复制品,实现版权价值变现。而对于数字内容的购买方,则可享有NFT本身赋予的使用或服务价值,同时通过投资或出售NFT产生收益。
    (二)NFT能够解决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权益不对等问题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除了保障产权所有者在事后收入分配中取得合理比例之外,还需建立保障事后总产出达到最优水平的事前投资激励机制,而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该由哪一方拥有所有权并进行投入[6]。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对于全社会而言,最优的产权归属应该取决于各方对最终产出的边际贡献,如果边际贡献率较低的一方掌握了所有权,将会使得贡献率较高的一方利益受损,导致其减少投入力度[7]。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经济存在较强的网络效应,这就容易造成个体数据产权及其收益被平台型企业所独占,从而产生新型垄断[8]。一旦形成数据独占,特定行业的用户数据会加速在某一个互联网平台集聚,汇入越来越少的市场主体之中,而平台型企业将成为数据的掠夺者和掌控者,进行数据资源的“跑马圈地”。平台数据垄断的出现将导致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权益不对等,扭曲社会最优产权分配制度,从而导致数据难以在社会间流动、个人隐私数据被滥用、个人数字创新难以得到保护、个人创新行为受到抑制等问题的出现。
    关于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不对等关系,我们以一些游戏平台条款为例对此进行阐释:“本公司拥有包括但不仅限于游戏名称、计算机代码、主题、物品、角色、角色名、故事、对话、流行语、场景、概念、美术作品、动画、声音、音乐、音效效果、故事情节、人物造型、运行方式、相关文档、向运营方或本公司所提供的个人信息数据(包括但不仅限于账号数据、客户服务历史、聊天室脚本、角色信息、游戏内的游戏记录,以及包括您账号内的游戏角色与物品在内的其他全部相关信息)的全部权利、所有权以及知识产权。”这意味着,平台拥有几乎所有数字资产,而用户只是数字内容和体验的使用者。平台仅仅是把数据“租”给用户,一旦平台随意改几行代码或者停止运营,用户在平台中的数据创作、数字内容和数字资产都将被席卷一空。NFT则有助于改变当前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权益不对等问题,给用户数据带来数字产权,将数字消费从“租赁经济”转向真正的“产权经济”。通过将数据内容NFT化,可使得游戏道具、虚拟角色、数字艺术等数字资产真正为用户所有,并通过它们获得相应的利益。一旦NFT广泛应用于数字经济,数字资产将不再局限于平台型企业集中控制的“围墙”之内。由于NFT属于用户而不属于平台,用户不需要原始平台或NFT开发商和发行商的批准,即可自由地将他们的NFT使用于任何支持NFT的平台之中,且合法地在二级市场买卖和交易,抑或用于自己的收藏,而不再受限于平台型企业设立的条款和条件。在NFT技术支持下,数据可加速在不同平台间流动,这可使全社会能够获得更大的数据外部效应,同时,个人的数据隐私和数据创造行为也将得到保护,从而激励更多群体进行数字创新,构建起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机制。
    三、NFT产业的市场逻辑
    作为一种数字证书,NFT主要用来代表一个或一组独特的项目资产。然而,随着用户的增加和协议的完善,NFT可以“代表”的范围不断扩大,已不再局限于数字资产领域。甚至有人提出,理论上“万物皆可NFT”。
    (一)NFT的市场运行
    NFT可高效地将难以出售或证明所有权的独特资产商业化,并创新建立起数字产品线与收入流。与其他数字资产类似,一些NFT提供了“分割”标的资产产权的能力,以便每个NFT购买者按其拥有比例从标的资产增值中受益,以此实现将传统难以交易的项目资产市场化或金融化[9]。同时,创造和销售NFT的过程不尽相同。一些NFT内容创作者通常掌握了较为专业的分布式记账技术,他们自己发布NFT,并创建或拥有与NFT相关联的基础艺术品或其他资产。同时,即便内容创作者或所有者不是NFT的发布者(如社会名人、音乐家、运动员、体育俱乐部或其他企业),第三方也可以代表内容创作者发布NFT。NFT通常在NFT市场中以固定价格或拍卖金额出售。NFT市场是一个类似于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网络平台,专门从事销售和交换NFT。除了一些少数NFT市场接受以法定货币(如美国)进行支付外,大多数NFT市场仅接受加密货币支付交易。多数NFT市场运营商在每次销售后将向内容创作者支付版税,这将使得创作者们能够在以其内容为底层标的物的NFT转让中获得持续收入。
    从市场结构来看,NFT交易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市场平台上。其中,Open Sea是最大的NFT交易平台之一。仅2021年12月,该公司就处理了当月点对点NFT交易总额27亿美元中的84%。截至2022年,Open Sea的市场估值已达到133亿美元。同时,NFT市场中的交易主体也参差不齐,少数艺术家和收藏家获得了NFT创造的大部分财富。据估计,前10%的NFT买家和卖家的交易额占市场交易总额的50%以上。NFT市场的这种高集中度也受到其特殊的交易机制影响。由于NFT在买卖之前会根据交易主体过往的市场信誉或交易经历划定白名单,通过预先批准进入白名单的交易者可以折扣价购买新的NFT,这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两极分化,造成“马太效应”的出现。
    (二)NFT的应用方向
    从产品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大多数NFT用于数字收藏品产权(如数字艺术品)的购买和转让。然而,随着NFT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独特的去中心化、资产加密和不可篡改的特征可逐步应用于新场景之中,代表更广泛的数字和实体商品产权。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NFT的应用方向主要包括四大领域。
    1.Web3.0和元宇宙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风口,Web3.0和元宇宙已普遍被业界视为互联网的未来业态,而NFT将成为支撑Web3.0和元宇宙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Web3.0是指基于区块链技术、协议和应用程序(如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网络架构。在Web3.0架构中,访问某些Web3.0平台的数字内容可能需要购买,而NFT正可用于代表数字产权,向内容创作者支付版税,并付费访问应用程序和服务。因此,Web3.0的商业模式与NFT息息相关,在NFT支持下,Web3.0实现了互联网向“通证经济”的转变。Web3.0的发展也与元宇宙联系密切,元宇宙是一个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的高度沉浸式和交互式的在线世界。NFT可在元宇宙中代表虚拟世界的各种资产,如虚拟房地产、虚拟物品、在线角色、头像设计、虚拟外观等数字产品。此外,鉴于NFT原则上可以对任何东西进行标记化并代表其唯一所有权,因而NFT可作为Web3.0和元宇宙中数字身份的一种表现形式。在Web3.0和元宇宙的身份登记处,可采用NFT形式进行用户的数字身份管理。
    NFT之所以能在Web3.0和元宇宙中流行,是因为对于这些虚拟的在线世界,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去中心化环境。在现实世界中,为了对资产进行评估,人们通常需要聘请外部审计师或专业评级机构,这一过程通常较为烦琐且成本较高。即便如此,许多资产一旦超出市场认知范围也仍会被低估,这将导致资产所有者遭受损失。然而,在Web3.0和元宇宙中,所有类型的NFT交易都基于区块链技术,任何想在虚拟世界购买资产的人都不必担心资产的真实性,因为每次产权和货币交易的变化都完全记录在以太坊智能合约中,这也防止了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前,Decentraland,Sandbox,Cryptovoxels等都是积极开发NFT的元宇宙平台。以Decentraland为例,通过以NFT形式买卖游戏中的虚拟地产,Decentraland证明了元宇宙项目完全可以盈利,能够吸引更多的开发者投入其中。2022年,Decentraland的用户数量增长了3300%,并达到了120亿美元的市值峰值,逐步成为Meta(前身为Facebook)远景目标的最佳挑战者之一。
    2.数字艺术
    数字艺术是指存在于虚拟或数字媒体上的创意内容,包括数字音乐、数字电影、数字绘画、数字图像等。在数字艺术领域,一直存在较为严重的伪造和盗窃现象,这减少了艺术家们的销售收入。NFT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在每件艺术品上附加一个独特的哈希值,可以使每件数字艺术商品都能得到标记和区分。特别是对于较为出名的艺术家或作者,还可以在NFT中包含他们的电子签名,从而增强所制作内容的真实性[10]。艺术商品由于难以追踪产权的变化,一直难以解决版税的问题。而将数字艺术NFT化后,艺术家不仅可以从作品销售中获得更多利润,而且每次将他们的艺术品转让给新的所有者时都能获得版税收益,这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扩大艺术家的收入来源,提高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动力。尽管数字艺术商品可以复制,但NFT确保每个副本完全属于购买者,不能与另一个副本互换,从而增加了数字艺术对艺术爱好者、收藏家乃至投资者的吸引力。2021年,数字视觉艺术家Beeple的一幅NFT数字艺术品《每一天:前5000天》(Everyday:The First 5000 days)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6 930万美元成交,刷新了数码艺术品拍卖纪录。这充分显示出NFT艺术品价值已经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3.时尚产业
    目前,为了扩大市场影响,许多时尚品牌开始大力发展虚拟服装、首饰、珠宝等数字商品。然而,大量假冒和复制数字商品的存在,再加上消费者并未养成购买正版数字商品的习惯,使得时尚品牌遭受了较大损失。NFT的出现给予了时尚品牌修正这一问题的机会,通过利用NFT的产权可追溯、版税可获取的特点,可减少盗版商品的冲击。目前,在时尚产业中使用NFT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时尚产业依赖于实物商品的销售,NFT不太可能完全取代实物商品,但它为时尚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经营理念与模式,有助于开发新的市场和消费群体。特别是近年来疫情大流行严重冲击了线下门店的正常经营,时尚产业也正试图通过涉足数字科技来拓宽业务领域。一些时尚设计公司已经开始在实体商品中嵌入含有NFT的数字芯片,用来区分其所有权、增强排他性,以此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尤其是在高端奢侈品市场,NFT商品已经成为各大公司的必争之地。例如,2021年奢侈品品牌雅各布公司设计的一块NFT数字手表以10万美元的高价出售;虚拟时尚品牌RTFKT以超过12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一件NFT数字夹克。这些立足于时尚产业的NFT高估值商品表明,虚拟时尚物品市场有着较大的开发潜力。
    4.游戏产业
    游戏产业是当前NFT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受到了大量游戏公司和游戏开发者的关注。NFT可以提供游戏内道具、角色、场景等商品的数字产权,这不仅能丰富游戏的盈利模式和手段,而且能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和操作便利性[11]。目前,通过向玩家出售商品已经成为大量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的主要利润来源。对于玩家而言,购买的商品仅有消费效用,而无法转化为资产收益。然而,如果购买的游戏商品是NFT,玩家可以在不再需要时通过出售该商品来收回款项。一旦商品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玩家甚至可能会产生利润。即便开发商停止对游戏的运营和支持,玩家累积的商品仍然是他们自己的财产。NFT的这种模式不仅对玩家有利,而且对游戏开发人员也有诸多益处。每次游戏NFT在市场上出售时,开发人员都会获得版税。这将产生出一个生产商和消费者互惠互利的生态,所有参与者都可从NFT市场中获利。
    四、NFT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NFT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领域,但展望其发展前景,若想进一步做大做强,还需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技术本身和平台管理层面的短板,又包括法律层面的风险。
    (一)区块链外的资产存储存在一定风险
    由于数据记录在不可篡改的区块链上,人们可能会认为NFT不会面临任何安全风险。然而,区块链保护的仅是NFT元数据,而非其标的资产。受区块链的存储空间有限且网络流量较大等因素限制,将NFT标的资产直接存储在区块链上通常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在大多数情况下,底层NFT标的资产如jpeg图像或mp3音频文件都是离线存储,通常单独存储在外部托管服务器上,包括集中式服务器(如Open Sea托管的服务器)、分布式文件系统(如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以及云存储(如亚马逊AWS云服务)等。因此,尽管直接存储在区块链上的NFT元数据不可篡改,但存储在区块链外的标的资产可以被操纵。如果区块链外存储系统脱机或停止运行,NFT标的资产和任何链外元数据可能会一起消失,从而产生“404”错误的现象,即跟踪区块链上的标的资产链接信息后却返回错误消息,无法找到位于所提供地址的文件[12]。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上的元数据即使能继续表示NFT的所有权,但标的资产本身已不再可用,这就会在较大程度上损害NFT价值。
    (二)NFT资产验证尚待完善
    NFT交易平台对NFT的标的资产验证机制存在一些缺陷。尽管大多数交易平台都声称将违反法律法规或平台条款的NFT下架,但出于自身利益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其中一些条款和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13]。例如,Open Sea最初有一个防止在线滥用的批准程序,但后来取消了该条件。2022年1月,Open Sea出台规定限制用户创建50个以上NFT,旨在防止诈骗者大量剽窃、伪造或生产垃圾NFT,但仅24小时后在大批NFT创作者的反对下,Open Sea取消了该决定。同时,NFT的资产验证手段也存在漏洞。目前,不同NFT交易平台的资产验证手段不同,以Open Sea和Rarible为代表的平台常见的验证要求包括提供卖家社交媒体账号、联系信息或艺术品草稿文件,以此审查卖家信用,并在经过验证的卖家资料或NFT商品上展示特殊徽章,增加其市场可信度。Open Sea更是引入一种自动化程序来识别并删除伪造副本,来防止同一资产被重复创造和出售。然而,在Open Sea和Rarible上,这种验证过程并不是必须而是可选的。一些不法分子便可通过系统漏洞骗过Open Sea和Rarible的验证过程,冒充著名艺术家和高信用卖家进行诈骗。此外,NFT市场缺乏其他互联网平台的一些基本安全和监督功能。许多NFT交易平台不提供双因素身份验证(2FA),也不需要个人身份信息(PII)进行账户验证,导致平台系统安全性存在隐患。相较之下,一些加密货币交易所(如Coinbase和Binance)都提供双因素身份验证,并要求使用个人身份信息创建账户。这些交易所要求用户提供姓名、住址、社保账号和证明文件等信息,以此才可访问交易平台并参与交易。
    (三)用户的所有权合法性存在疑问
    一般而言,用户一旦拥有NFT就会在区块链元数据中被标识为NFT的所有者,并有权将NFT转让给其他人。然而,区块链中记录的NFT所有权元数据并不一定代表相关数字或物理资产的合法所有权或合法版权。截至2022年,大多数NFT交易并未明确将标的资产的所有权或版权转让给买方,仅有少数一些外部协议授予了个人商业使用许可[14]。一些NFT甚至不提供关于如何使用数字或物理资产的任何信息。在许多NFT交易平台上,诈骗者可以轻松地将并非他们创造的艺术品“标记化”,因为标记通常不需要标的艺术品的合法所有权证明。在此影响下,NFT市场的增长导致了数字艺术和其他内容产业的版权侵权现象不断增加。2022年,Open Sea声称整个市场中约有80%的NFT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质量低下等问题;NFT艺术交易平台Deviant Art通过检查是否有作品未经艺术家们的许可以NFT形式出售,结果发现了25 000个。尽管Open Sea表示一旦收到满足《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的删除请求,它将及时把问题NFT商品下架,但这将迫使艺术家们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人工监控NFT市场中是否存在违规作品,并提交侵犯个人版权的删除请求。此外,根据现行法律,未获得应支付NFT版税的内容创作者可能几乎没有法律依据来索取这些资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NFT所有权的维权难度。
    (四)NFT交易中存在较多非法行为
    随着NFT市场的快速发展,其非法交易行为也越来越普遍。美国财政部发现,NFT等非金融资产容易发生“洗澡交易”的现象,即NFT通过同一账户来回交易,以此提高其市场估值。同时,NFT交易中还存在较多洗钱行为,这是因为NFT很容易跨境发送,且不会产生实际运输的财务或监管成本。再加上NFT数字艺术品的价格变化很大,这就方便了洗钱者能够在几乎没有历史参照的情况下设定其期望价格[15]。目前,多个国际组织也开始认识到NFT可能带来的洗钱风险。全球税务执法联席会议发布了关于与NFT交易相关的风险公告,为艺术品经销商推荐了NFT信息共享、法规培训、监管动向等内容,以此帮助艺术品经销商遵守反洗钱要求,并更好地了解客户行为。尽管如此,出于自身利益影响,NFT的这些非法交易并未受到交易平台的严格限制。就交易平台而言,促进NFT交易的动机要高于核实买卖双方身份的动机,若交易正在快速连续进行,平台容易缺少动力进行尽职调查。例如,Open Sea从其平台上的每笔交易中都可获得2.5%的佣金收益,这就意味着公司会将扩大交易量优先于审查洗钱等非法活动。
    五、NFT产业的监管动向
    影响NFT产业发展前景的另一大因素是政府部门的监管态度。由于区块链这种分布式记账平台可以跨境运营,NFT在全球范围内均可交易,因而NFT的买卖双方和交易平台需要考虑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鉴于NFT业态较为新颖,目前全球尚未达成关于NFT是否属于适用于现有加密资产监管法规的统一意向。大多数司法管辖区也未制定出专门适用于NFT的监管法规,仅有部分国家依托管理区块链或加密资产的法律条款对NFT进行监管(见表1)。
    表1 部分国家关于NFT的监管措施
    
    (一)美国的监管措施
    NFT在美国目前尚未受到专属法律条文监管,在美国法律中的地位与监管分类并不十分清晰。尽管纪念品和收藏品通常并不被人视为一种“证券”,但从美国证券法的角度来看,作为金融投资对象销售的NFT,其持有人可从NFT创业企业或NFT平台交易中获得利润,这就类似于“投资合同”中的“证券”。因此,与其他加密资产类似,NFT的发行、购买和销售行为仍会受到美国证券法的监督。目前,虽然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没有对NFT发行人采取执法行动,但已有不少个人提起民事诉讼,借助美国证券法指控NFT的非法发行。同时,从美国反洗钱法的角度来看,NFT是否能被认定为美国法律中的“可交易资产或虚拟货币”目前尚不明确。与比特币或其他虚拟货币不同,大多数NFT并非旨在作为货币替代或交换媒介而存在,真正不可替代的NFT或许不应被视为可交易资产或虚拟货币。尽管如此,美国反洗钱法中涉及解释管理“古董”或“艺术”交易的条款却可以覆盖NFT。2020年,美国反洗钱法修改了银行保密法中对金融机构包括古董交易从业者的限制,同时要求美国财政部和其他机构对艺术品交易中的洗钱手段进行研究,并定期向国会报告[16]。此外,美国联邦制裁法也可覆盖NFT的发行、购买和销售。由于NFT交易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员开展,因而涉及NFT交易的人应确保遵守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颁布的规定,禁止与被美国制裁对象的业务往来,以避免利用有价值的NFT来逃避美国制裁。
    (二)荷兰的监管措施
    以荷兰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当前对NFT的监管措施主要是将其纳入现有加密资产监督框架之中。根据荷兰的反洗钱法,加密资产被定义为以分布式账本技术存储或交易的一种契约权利,作为加密资产的NFT会受到以下监管:首先,如果某类NFT可作为金融机构的投资工具(如作为一种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衍生品),那么与其有关的买卖、中介和其他辅助服务可能会触发金融投资企业的从业许可要求;其次,如果某类NFT符合电子支付的条件,代表发行人赋予的一种电子消费能力,那么发行人可能会触发电子支付机构的从业许可要求;再次,如果某类NFT可被视为一种投资对象,那么就该NFT进行的发售或中介行为将可能会触发金融服务提供商的从业许可要求;最后,如果某类NFT可被视为一种虚拟货币,即使不附属于合法设立的货币,不具有货币或金钱的法律地位,但如果被市场主体作为交换手段,并通过电子方式传输、存储和交易,那么该NFT将会触发荷兰的货币注册要求。
    (三)日本的监管措施
    在日本,股票、加密货币等可替代通证通常是作为安全通证或加密资产在金融法规下接受监管,在交易过程中会触发某些从业许可要求。NFT的不可替代性意味着其通常没有结算功能,不符合受监管的加密资产条件。因此,大多数NFT在日本并未受到具体监管,交易它们也不会受到任何限制。日本最常见的NFT交易品种是区块链上的卡片或游戏内物品,这主要得益于日本是全球在线游戏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市场之一。尽管没有被特定法规监管,但作为游戏内物品发售的NFT可能涉及日本国内的反不合理收费和误导性消费法案,以及刑法中关于赌博犯罪方面的法律规定。受此影响,日本区块链内容协会和日本加密货币商业协会均各自制定了关于NFT的规范指导意见。
    (四)新加坡的监管措施
    NFT在新加坡并未受到专门监管,政府部门对其监管的方法主要是检查其市场交易特征,如果此类特征隶属于现有法律法规的监管范围,NFT就将由该法律法规监管。目前,NFT在新加坡主要被区分为证券通证、支付通证和效用通证三种类型,因此,对其监管也就存在以下三种情形:第一,若某类NFT被确认为是一种证券通证(即它表现出证券的相关特征,如授予或代表公司、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合法所有权权益),那么它将受到证券监管制度的约束,这就包括遵守证券要约的发行制度和证券交易的许可要求。第二,若某类NFT被确认为是一种支付通证(即它是作为商品或服务支付的交换媒介),那么它将受到新加坡《2019支付服务法案》中关于数字支付通证服务条款的监管。目前,针对“数字支付通证服务”的监管范围已经扩展到数字支付通证交易或促进交易的市场行为。在此类活动中开展NFT业务的个人或公司都将触发《2019支付服务法案》中的许可要求。第三,若某类NFT被确认为是一种效用通证(即它主要用于享受商品或服务,且不属于证券通证或支付通证),那么它将不会受到监管。
    (五)中国的监管措施
    目前,加密资产及与加密货币有关的活动在中国都会受到严格监管和审查。然而,目前中国的监管措施缺乏统一框架,涉及加密资产的规则通常分布在各金融监管机构的临时通知或通告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7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这一通告标志着对加密资产开展前所未有的严格监管。在此影响下,2017年后各种针对加密资产的监督和执法活动开始迅速增加。2021年5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等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其成员机构(主要为银行或支付平台)不得在中国提供任何涉及加密资产的服务。该声明还进一步阐明了特定限制和风险警报,包括围绕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各种投资和交易。就NFT而言,中国法律法规尚未将其纳入加密货币或加密资产范围之中,《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也并未明确禁止中国居民交易或投资NFT,仅是提醒人们注意与加密资产相关的产品风险。但是,倘若NFT是为筹资而设立,后续相关监管风险仍会较高。同时,若利用NFT产品进行欺诈等违法行为,也会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作为各国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NFT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了数字资产的产权交易障碍,为推动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资产交易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突破。然而,NFT产业由于业态较为新颖,仍在不断成熟和推广过程中,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应用领域,需要解决资产风险、所有权合法性以及非法交易等问题。与此同时,当前各国对NFT产业的监管仍然处于模糊地带,针对NFT的专业法律法规缺失,导致NFT产业尚未得到有序规范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NFT产业作为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创新和延伸应用,从广义上看仍然属于区块链产业的一部分,对于推动我国占领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制高点,具有重要的培育价值和突出的战略意义。就我国现实情况来看,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业态的不断丰富,使得NFT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特别是在当前各地均把大力发展未来产业作为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支撑点的背景下,元宇宙、Web3.0、数字娱乐、数字艺术、数字时尚、数字游戏、数字出版、数字音乐、网络视频等未来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壮大均与NFT产业紧密相连。
    加快我国NFT产业发展,抢占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应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强化NFT产业的底层技术支撑。NFT的创造、发行和买卖离不开区块链技术支持,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是NFT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应鼓励互联网企业、行业平台和科研院所等机构研判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快开发处理效率更高、能耗更低、交易更便捷、安全性更高的区块链技术,为扩大NFT产业规模解决技术障碍。第二,加快普及NFT产业的适用场景。鼓励企业在元宇宙、数字娱乐、数字时尚等产业中嵌入NFT商业模式,加快在不同场景下的试点应用,通过丰富业态来扩大NFT的受众对象。对于一些基础条件好、示范应用强的重点方向,加速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示范推广效应,以此有效刺激NFT消费需求。第三,完善NFT产业的监管措施。针对NFT可能会产生的非法交易、侵权、假冒等现象,加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监管部门的合作与联系,尽快出台关于NFT的行业监管法规,组建专业部门加强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监管。同时,加快与国外相关机构的合作,联合打击NFT的跨境洗钱等不法行为。通过技术支撑、场景推广、监管保障“三管齐下”,实现我国NFT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form
    参考文献
    [1]IDELBERGER F,MEZEI P.Non-fungible tokens[J].Internet Policy Review Journal on Internet Regulation,2022,11(2):2-9.
    [2]渠慎宁.区块链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载体与路径[J].改革,2020(1):39-47.
    [3]EVANS T.Cryptokitties,cryptography,and copyright[J].AIPLA QJ,2019,47:219-247.
    [4]DAHLMAN C.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y[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9,22:141-162.
    [5]HART O,MOORE J.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6):1119-1158.
    [6]GROSSMAN S,HART O.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4):691-719.
    [7]VICKER J.Concept of competition[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5,47(1):1-23.
    [8]杨丹辉.“三新”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J].人民论坛,2022(22):90-93.
    [9]MORINGIELLO J,ODINET C.The property law of tokens[J].Florida Law Review,2022,74:607-670.
    [10]WHITAKER A.Art and blockchain:a primer,history,and taxonomy of blockchain use cases in the arts[J].Artivate,2019,8:21-46.
    [11]SERADA A,SIHVONEN T,HARVIAINEN J.Cryptokitties and the new ludic economy:how blockchain introduces value,ownership,and scarcity in digital gaming[J].Games Culture,2021,16:457-480.
    [12]DAS D,BOSE P,RUARO N,et al.Understanding security issues in the NFT ecosystem[C].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2022.
    [13]CHOHAN U.Non-fungible tokens:blockchains,scarcity,and value[Z].CBRI Working Papers,2021.
    [14]FAIRFIELD J.Tokenized:the law of nonfungible tokens and unique digital property[J].Indiana Law Journal,2022,97(4):1261-1313.
    [15]JOHNSON K.Decentralized finance:regulating cryptocurrency exchanges[J].William&Mary Law Review,2021,62:1911-2021.
    [16]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Study of the facilitation of money laundering and terror finance through the trade in works of art[R/OL].(2022-02).https://home.treasury.gov/system/files/136/Treasury_Study_WoA.pdf?source=email.
    渠慎宁.NFT产业:理论解构、市场逻辑与趋势展望[J].改革,2023,(04):70-80.
    
    

Tags:NFT产业,理论解构、市场逻辑与趋势展望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