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工业经济学 >> 正文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意义、基础支撑与实现路径

http://www.newdu.com 2023/7/17 《中国经营报》2023年6月26日(04版) 杨志浩 参加讨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围绕这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命题,工经所青年经济学者赓续传统,踔厉奋发,依托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产业洞察,围绕影响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的经济学问题,以理论结合实际的视角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中国经营报》开设“工经青年学者论坛”专栏,以署名文章的方式刊发工经所青年学者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心得和成果,力图通过青年学者的视角,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机遇,以飨读者。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具备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基础支撑。现阶段,应着力提升国内供应链供给能力、提高全球要素资源布控能力、释放国内需求潜能、推动国内市场一体化建设和制度型开放,以此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意义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能够有效应对国际循环的复杂变局。近年来,公共卫生危机、地缘政治冲突和逆全球化浪潮交织冲击全球经贸体系,世界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国际循环动能明显减弱。我国经济具备典型的大国经济特征,大国经济的特点之一是其既会影响世界经济,同时又深受世界经济影响。在国际循环滞缓发展的现实约束下,过度依赖国际循环极易遭受外部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和可靠性,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稳定发展。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能够充分汲取国际循环的赋能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历史机遇,利用对外开放政策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依托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带来的生产力优势,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在此背景下,我国唯有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中淬炼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具备理论基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理论依据。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资本循环体现了经济循环。根据循环过程中资本所处的三个不同的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资本表现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不同的形态。在购买阶段,货币资本通过采购生产资料,由货币形式转化为实物形式,资本由此进入生产阶段。资本在生产阶段完成增殖后,进入销售阶段,通过商品出售的方式再次由实物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经过上述过程,单个资本完成一个简单的循环,体现了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统一循环过程。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深入贯彻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然要求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立足国内大循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
    构建新发展格局具备现实基础
    大国经济内部可循环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基础之一。大国经济的特点是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能够依托国内资源要素完成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并实现各环节有序衔接。从生产视角来看,我国国内循环具有强大的势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强劲。从流通视角来看,我国积极布局商贸流通网络,加快建设流通基础设施,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流通体系建设取得实效。从分配视角来看,我国人均收入稳步提升,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消费视角来看,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需求,消费潜能强劲。
    我国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另一现实基础。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38.6%,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在“引进来”方面,我国以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角色,吸引国际市场的优质要素和商品大量流入,稳居世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和第二大贸易进口国地位。在“走出去”方面,我国依托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对外输出充沛的商品和资本,稳居世界第一大对外投资国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地位。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路径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应从经济循环的堵点和断点入手,精准医治、对症下药,打通我国开放型经济运行体系的任督二脉。现阶段,我国经济循环发展面临的堵点或断点突出表现在:一是国内供应链欠缺高端中间品供给能力;二是国内经济主体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布控能力亟待加强;三是国内市场需求仍需进一步扩大;四是国内市场分割问题仍然突出;五是国际规则话语权有待增强。围绕上述堵点或断点问题,提出如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机制:
    第一,加快提升国内供应链供给能力。应秉承“技术攻关—产能转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国内供应链的供给能力。一是加强技术攻关。依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机制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加快补足国内关键生产领域的技术短板,提前布局未来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二是加强产能转化。依托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国有企业强有力的生产能力和非国有企业高效率的生产优势,提升科技成果向实际产能的转化速度,切实提高国内供应链供给能力。
    第二,提高全球要素资源布控能力。国际供应链是优质要素资源的重要供给源,也是国际循环赋能国内循环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是应借鉴美国的“百日评估”供应链体检策略,组织前沿单位加快探定国际供应链潜在的“断供”风险点,重点打造国际供应链安全预警机制;二是应依托高水平双向投资,尤其是国内外资本协作机制,强化对海外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的控制能力,拓展国际供应链供给渠道。
    第三,积极释放国内需求潜能。一是促进国内消费。一方面要发展新型消费,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现代电子商务平台,培育消费者新型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开拓云消费、银发经济和少儿经济等新型消费市场。另一方面要壮大传统消费,吸纳国内领军企业和国有企业组建消费联盟,重点关注并支持绿色低碳、高新技术等领域的消费市场;二是促进国内投资。聚焦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的发展短板,加强对重大工程及项目的政府投资力度;聚焦科技创新和生产效率等重要环节的发展问题,支持企业在核心设备更新、核心技术研发等领域的投资。
    第四,推动国内市场一体化建设。一是通过统一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推动市场制度一体化;二是通过完善国内现代流通网络、健全市场信息交互渠道、建设资源交易平台等举措,推动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三是锚定资本、技术、数据、能源和生态环境等重点市场,采取试点示范、开放共享和有序监管等多重手段,打造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
    第五,积极推动制度型开放。利用制度层面的双向互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更高层次的结合。一方面,秉承共商共建共享之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另一方面,通过对标对表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实施制度创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反向激励国内经济体制改革。
    杨志浩,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跨国投资。
    
    

Tags: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意义、基础支撑与实现路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