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 刘默: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为重点推进经济改革
中共十九大报告已经对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明确宣示。
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下一步中国完善产权制度的焦点在哪些方面?要素市场化配置应关注什么?制度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修泽在接受《中国经济报告》专访时认为,“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
产权制度是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
中国经济报告:你如何看待中共十九大后的中国改革走势?
常修泽:研究经济社会重大问题,需要把握“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代表全球视野;“纵坐标”代表时代眼光。把纵横两个“坐标”结合起来,可以大体确定我们的历史方位。研究中国的改革局势,需要有这样一种“大格局观”。
中共十九大报告的最大看点,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新定位。按照它的逻辑,势必对中国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如何用“新时代”的新思维研究改革,是个新课题。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提出,2018年中央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这释放了重大信号。
中国经济报告:你觉得透露了什么重大信号?
常修泽:它表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停顿,更不会被否定,还要继续推进。这对整个社会都是“福音”。
应该注意,中共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基本方略”。这段话里的几个关键词学问很深:“只有”什么?“坚持”什么?“推进”什么?“破除”什么?“突破”什么?“吸收”什么?“构建”什么?按照我的“砸核桃”研究方法,需要把这几个“核桃”砸开。
“新时代”的改革,要寻求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我认为,“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算是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问题。
中国经济报告:为什么说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问题?
常修泽:两个决定。
一是位置所决定。所有制是经济体制的基础,而产权则是所有制的核心,具有基础性、支柱性地位;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如果把经济体制比作大厦,“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可以说是大厦的根基和梁柱。
二是问题导向。经过近40年改革,“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取得一定进展,主体框架初步确立,但是改革的深度不够,还存在一些问题。
以产权制度体系中的国有企业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这是个大判断。同时,也指出国有企业积累了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有:(1)国企市场主体地位未真正确立;(2)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健全;(3)国资监管体制需要完善;(4)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尚不理想;(5)存在部分“内部人控制”现象;(6)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7)计划经济遗留下的企业办社会职能以及其他历史遗留问题等。
至于产权制度体系中的非公有制企业问题更不少。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点出了侵害民营企业以及个人的合法产权和权益,致使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缺失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面对问题,这是“问题导向”使然。
完善产权制度重在完善“四联动”制度
中国经济报告:你是中国研究产权理论的著名学者,有一本著作《广义产权论》影响甚广。按照你的产权论,该怎样完善产权制度呢?
常修泽:“广义产权论”有三点要义:第一要义是“广领域”,即广到天上,环境产权;广到地上地下,资源产权;广到人上,人力资本产权。第二要义是“多权能”,即所有权及相关各种权利。第三要义是“四联动”制度,即产权界定、产权配置、产权流动、产权保护。
中国经济报告:“广领域、多权能、四联动”九个字简洁深刻。那下一步应该怎样完善?
常修泽:第一,完善产权界定制度。就是要对产权体系中的诸种权利归属作出明确的界定和制度安排。在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中国城镇居民房产土地使用权70年到期后的产权定位问题,要不要完善?还有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不要完善?可以看到,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句话,在农村引起较大反响。再如国有企业举办的所谓“集体企业”,究竟是国有还是非国有?还有知识产权的界定问题等。
第二,完善产权配置制度。这涉及各类主体的产权在特定范围内的置放、配比及交叉持股、相互融合问题。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迄今有的城市饮食早点部还是“国有国营”,要不要加快调整呢?还有为数不少的“僵尸企业”仍在“吞噬”国家财产和人民血汗,要不要处置呢?至于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当前及今后一个重头戏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共十九大报告也重申了这项改革。我主笔完成的专著《混合所有制经济新论》提出了一些新探索。不管怎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第三,完善产权交易制度。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产权交易也称产权流动,属于要素自由流动的一部分。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一是交易前资产评估不准确;二是交易过程不透明,有“托举”等诸多“内幕”;三是交易价格不合理;四是交易后资金不到位。这些都使产权保护受到损害,必须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要防止有人侵吞民资。
第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2016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但从近1年时间来看,落实还不尽如人意。在“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严格规范涉案的财产处置”等方面力度不够,特别是涉及“公权力侵害私有产权案件”处理、纠正针对民营企业和投资人的“错案冤案”、解决民营企业资产“被违规查封扣押”问题等方面,效果还不明显。
中共十九大召开前,即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专门下达关于企业家精神文件——《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再次重申“切实保护企业家的产权、创新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以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盼望中共十九大之后,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方面取得明显实效,“真保护、保护真”。
市场化配置要素要敢于“啃硬骨头”
中国经济报告:关于完善产权制度,你讲得很系统,也很深刻。请你再谈谈要素市场化配置问题。
常修泽:我先谈一个基本观点:“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这两个范畴是紧密相联的,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社会的“孪生子”。可以看到,当传统经济理论将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或称“产权制度”)界定为“整个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时,与之相应的经济形态就是计划经济那一套。而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新的所有制结构与之相适应。
我主笔完成的《所有制改革与创新——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40年》一书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起始于1978年的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它不拘泥于传统的或称‘经典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模式,也不拘泥于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所有制结构模式,而是用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代一种新的所有制结构的探求。”与这种“新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应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做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关于资源市场化配置,现在对商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力度较大。据国家发改委数据,到2016年,商品价格的市场化程度达97.01%。分领域来看,第一产业大体为100%,第二产业为97.37%,第三产业为 95.90%。但是,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在内的市场化改革应该加速。
中国经济报告:要素市场化改革如何加速?
常修泽:我认为,在新阶段,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政府必须做好职责内的事情,比如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弥补市场失灵等。
深挖下去,要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必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即使是自然垄断行业,也应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
在这方面,改革可谓步履维艰。原因何在?除改革本身的复杂性、人们对改革的思想认识不清晰等原因,难以摆脱既得利益格局中某些“障碍力量”的束缚是其中一个原因。当改革进入新阶段之后,能否如中共十九大报告所言“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是一个关乎改革能否如愿推动的重大问题,相关部门要敢于“啃硬骨头”。这是中共十九大后经济改革的一大看点。
Tags:常修泽,刘默,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为重点推进经济改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