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人口、资源、劳动经济学 >> 正文

周天勇:迁移受阻的经济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人口科学》2018年第1期 周天勇 参加讨论228

    原文标题:迁移受阻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年度人口“钟摆式”流动、长期中流动人口“青出老回”和“在城市中漂泊”3种形态;并用国际同等人均GDP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水平、农业劳动力就业比例等国际标准值,比较中国城市化、市民化的滞后偏差,以及劳动力就业在产业中的错配和窝积偏差,计算了体制对人口流动和迁移进行干预和阻碍时,国民经济居民收入、消费需求和GDP产出方面的损失。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人口流动和市民化滞后按照标准值形成国民收入37175亿元的损失,占当年全国居民总收入329375亿元的11.29%;按照人口迁移受阻本应成为城市市民仍在农村的人口损失的消费需求为26665亿元,由于户籍管制不能转为市民的非户籍城镇常住居民损失的消费需求为17150亿元,两项共计消费需求损失43815亿元,占当年居民消费总额的18.52%;由于劳动力在农业中窝积产生劳动力产业错配,损失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0281亿元,占当年GDP的12.13%。文章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滞后还伴有损失的积累放大效应,这应当是本次国民经济生产过剩和增长速度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人口城市化 迁移 偏差 消费需求 坍塌
    【作者】周天勇,东北财经大学教授。
    【文摘】城市化不等人 迁移受阻影响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中国GDP增长在2007年为14.2%,2012年跌至8%以下,2016年为6.7%,下行已长达9年。对此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在诸多的体制障碍下,人口流动和迁移受阻及其积累效应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流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逐渐深入。Glomn等通过对人口迁移与人均收入关系的研究,认为人口迁移对人均收入增加存在积极作用。Johnson发现,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不受限制且速度足够快时,人口迁移将缩小农村与城市的收入差距。Lee利用韩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人口迁移能够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Lucas等则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而农村劳动力的迁移会反过来促进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共同发展。
    总体来说:国外学者大多认为,适当有序的人口迁移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同国家存在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人口迁移对国民经济的正面影响是否同样存在于中国,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论证。中国学者认为,人口流动将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如果人口流动受到制度方面的阻碍,将造成国民经济的损失。
    流动人口多、青年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回到农村、相当一部分进城的人口在城市中蜗居和漂泊,堆积了大量的错过城市化人口,这是中国人口城市化过程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其实质是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不能真正市民化。
    流动人口是在中国户籍管制条件下形成的特有概念,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学习和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人口,统计上将在流入地工作和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视为城市人口。一是每年一度春节前后人口从城市向农村,再从农村向城市“钟摆式”流动。二是“青出老回”和“漂泊于城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Tags:周天勇:迁移受阻的经济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