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 正文

常修泽:高质量发展与人的位置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常修泽 参加讨论

    2月26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经济参考报》合作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跨越”高峰论坛暨《动力变革》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改院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魏礼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等经济学家,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经济参考报》、《人民政协报》、凤凰卫视、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等媒体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本次会议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围绕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精彩发言如下: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这是进入“旺年”后我参加的第一个研讨会。去年10月26日到今年1月5日,我有幸在海南中改院专家公寓住了一段时间,恰好张卓元老师也在。我们和迟福林院长共同讨论了中改院“研究报告2018”的主题。张卓元老师建议用《动力变革》作为题目。今天这部书已经正式出版,表示祝贺。
    我此前看的是电子版,春节期间写了一个书评《以全面创新推进动力变革》,谈了三个观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动力变革是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的“前提条件”;那么,动力变革自身的关键是什么?于是,第二,把全面创新作为动力变革的关键;在往下,全面创新的“结”在哪里?于是,第三,牢牢抓住制度创新这个“结”破题动力变革。这个书面发言已经发给在座诸位,我就不讲了。下面我想提出一个我最近思考的问题,与诸位一起讨论。围绕着高质量发展这个命题,我思考了一个什么问题呢?——高质量发展:“人”的位置在哪里?
    这里,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求教于老师和各位朋友。我经过思考,谈三个想法。
    第一,“人”的位置在哪里?人的位置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里。
    探讨高质量发展,不能忘却根本“目标”。这里边核心的东西就是“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在前几年看过习近平同志2007年出的《之江新语》,其中有一篇是关于“人”的文章,是2005年8月16日他在《浙江日报》专栏里发的短文。因为我的研究方向是人的发展问题,所以我比较关注他怎么看这个“人”。他在这篇短文里说,人应该是“全面的人”而不是“单向度的人”。文章里面,“单向度”是打了引号的,我估计他可能是看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那本名著《单向度的人》。既然人是“全面的人”,按照逻辑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需要”,而不是“单向度”的需要。
    我今天看到,《动力变革》这本书第一章第一节,就引用了十九大的提法:由原来那样一个仅仅是“物质文化”的需要,大大拓展为“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本书一开始就是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个地方来切入的。十九大的报告讲:在新的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对中国新阶段主要矛盾的“需求方”的新界定,我认为无疑是大大拓展了人们需要的广度和深度,把人们的需要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当下,高质量发展为了什么?宗旨是什么?导向是什么?我认为应该紧紧扣住“人”。真正高质量的发展,是能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需求的发展。这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你质量高,还是低,首先看这个。建议从这样一个“制高点”来审视高质量发展以及三大变革,不能有“游离感”。
    第二个观点,人的位置在哪里?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里。
    这本书紧紧抓住“动力变革”,无疑是抓住了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之所在。刚才迟福林教授讲了他对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三点认知,有启发。在我看来,质量变革无疑是主题,但是作为“根基性”的东西,恐怕还是动力变革。这是支撑动力变革的最深厚的基础,或者如本书说的是全部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习近平同志在他的关于人的那篇文章里面,他说,人不应该是“僵化的人”,而应该是“能动的人”。“能动的人”四个字,切中要害。这与我们今天研究动力变革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一个是我们研究的“动能”,一个习近平讲的“能动”,这是动力变革或者动能转换的核心问题。根本在于有没有“能动的人”。倘若没有“能动的人”,中国的动力变革,中国的高质量发展等等,缺乏一个深的根基。
    我很关注书里讲的五个转型,不论是“创新驱动”还是“消费拉动”,不论是“服务业主导”还是“绿色导向”和“城乡融合’,——五个转型深层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现在有些人并没有完全从旧的体制和结构框架里面摆脱出来,特别是最近,一些人“不作为”,不推不动,有的甚至“推而不动”。没有“能动的人”,您怎么高质量发展?因此,我说怎么样提高人的能动性,进而造就一代“能动的人”,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否则,难以事成。
    最后一个观点是,人的位置在哪里,在贯穿五个发展理念的“红线”里。
    刚才诸位谈到了五个发展理念,这的确是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法宝。但这五个法宝,我想我们用一条什么红线把它串起来?我主张用人的发展来串。
    比如创新,刚才我们讨论创新在整个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位置。但怎么创新?我认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1)创新的主体问题。创新的主体是谁?我在书评中提出,政府是创新的“助产婆”,企业及其企业里面的创新主体才是创新的“产婆”或者产妇。创新真正的孕妇是企业及企业里面的千千万万个劳动者和企业家。(2)创新的“第一资源”问题。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化,“人力资本”的价值和作用,将超过“物力资本”,而成为人类的“第一资本”。“人力资本产权”在哪里?在我们千千万万个技术创新者、知识创新者、管理创新者和工匠创新者的身上。“人力资本产权”,请问你怎么“消灭”?除非你消灭“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自身。
    再有,绿色发展也要用人来串。从人的角度看,一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从人自身的发展来说,绿水青山是不是也是保障“人的环境权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点看法,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原载中国改革论坛网

Tags:常修泽,高质量发展与人的位置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