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明年上半年经济有望出现阶段性探底
“新”已明朗而“常”未实现
在上述背景下,这些年的经济运行从宏观层面看的基本数据,如果把它直观化处理一下,可以看到一个以龙头指标GDP表明的发展动态曲线:这条线上的2010年,中国成功抵御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之后,GDP指标的表现是两位数的高增长(10.4%),但在经过前面三十年年均增长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阶段之后,中国经济已经符合规律地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增速“下台阶”,这也就是2010年前后在人均GDP和人均国民收入国际对比上,可以认定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中国增长速度像其他经济体的演变轨迹一样,不可能再一直高速,而要向下调整为中高速,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落到6.7%。
决策层将这个阶段转换的到来,运用“新常态”概念来表述。现在,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新常态“新”已明朗而“常”尚未实现的演变过程,“新”之后的“常”,要落在速度是往下调整、但是它不能一低再低,要稳定在一个可接受的区间以后,体现出以结构优化提高增长质量的特点,进而对接一个时间越长越好的中高速增长平台,这就是所谓的“常”。目前迫切需要将中高速新阶段特征附加上打造经济增长质量升级版。在“常”未实现的情况下,必须在宏观经济态势上完成经济发展的探底,然后争取尽快企稳,再对接上述升级版增长平台。这个增长平台的运行,对应着我们所追求的2020年全面小康,而且应蓄积发展进一步的后劲。而再往后从长期看,一定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上“中国梦”伟大民族复兴的现代化之路。
同时,需要强调在“新”已明朗、“常”未实现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习总书记关于新常态讲话里所包含的“中高速”、“结构调整优化”和“创新驱动”三个关键词,在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的后面,我们要群策群力,加上改革在深水区攻坚克难的推进期,引领好新常态。各个行业的创新发展,一定要抓住实质性推进改革这个龙头。在这方面,决策层已经给出了被称为战略方针的表述,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在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中,首先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就是落在改革上,改革要带出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也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的问题。供给体系的新特征包括在新技术革命潮流中的信息化、智能化、共享经济、定制生产等,大趋向就是在供给侧发力要成功地升级换代。
经济不确定性仍明显
对于当前经济运行而言,不确定性仍然很明显。现在所谓对于风险的感受,在市场上应该还在弥漫,市场预期向好的苗头已经有所表现,但还十分脆弱。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应对一些变化情况时,往往做出的反应被认为明显滞后或不妥。如果从问题导向的角度看,中央讲的矛盾累积、隐患叠加,实际上也指向了必须警惕经济问题社会化这样一种危险和威胁。
但是,我们确实也不能只看不利因素和悲观方面。我们往前按照引领新常态的要求完成探底企稳,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来运行,那么实际上就对应着人民日报上权威人士所说的L型理解:L型否定的是中国经济阶段转换之后的U型,既否定了U型,另外更否定V型,即下来以后经济迅速反转,再次进入高速增长状态,这些都不可能。我们现在所说的L型,实际上经济增速降下来以后,再往前的小拐弯要尽量拉长,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中高速增长平台。
按笔者对L型的理解,现在要观察的就是阶段性探底什么时候出现。作为一个多年研究宏观经济的研究者,试图粗线条地谈自己综合形成的一个“谨慎乐观”判断,就是在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到6.7%的同时,另外一些迹象很值得关注。如果做一些前瞻性分析,并不排除在今年年内或者明年前期,有望实现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阶段性探底。这个阶段性探底就是经济下行到一定程度时,它的表现是虽然还在波动,但基本没有明显继续下行的势头。它在波动中到底能不能稳下来还有待观察,但是至少在一个阶段性的情形下没有继续往下走。如果能看到这个阶段性探底,后面努力让它运行企稳,能稳在一个增长质量提高的状态上,就有望对接所谓的时间越长越好的平台。
基本的依据可简单列举一下:首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稳增长”表述之下,有关部门批出了若干项目包,这些项目包当然要在努力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水平,另外配上积极的创新,以提高投资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投资还会对接上现在有关管理部门不遗余力推行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有望使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合作起来发挥“1+1+1>3”的绩效提升效应。公共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开发,越来越多可用PPP来做。其次,是去年年底我国工程机械主要生产厂家利用大数据形成的过去没有的“挖掘机指数”开始全面飘红,就是把所有信息来源合在一起,可以认定工程施工机械的订单数、交货数、入场施工数明显往上走,直观地告诉我们项目包合乎逻辑地拉动后续的建设。因此,可以理解挖掘机指数向好之后,为什么在前一段时间,钢铁行业开始出现新的动态,就是某些钢材品种的价位开始企稳,还有一些实现了回升——当然这个回升还在波动。这种传导合乎逻辑,因为这些工程、施工机械进场要带出的后续要求,显然离不开钢材、建材和其他各种各样必须使用的材料投入。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一度出现了在波动中的企稳苗头,而且官方报出的PMI指数一度站在荣枯分界线的上方,当然它进一步的表现还有待观察。其他比较有印证价值的是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用电量都有在一段时间表现不好之后的新的向好苗头。至于房地产业,“冰火两重天”的分化局面现在迅速演变为“火”的一边热度继续上升,不得不采取更严格的限购措施,而二线城市原来更多的感受是“冰”的一面,现在越来越多二线城市往“火”的一边走;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也已经看到了积极的迹象。房地产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是不可否定的,当然还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引导它更健康地发展。
再有就是在连续50个月工业生产出厂价格PPI往下走的态势中,现在看到下降幅度收窄,而消费物价指数CPI则开始出现前面几个月的上扬。地方和企业困难现在明显也在分化,北上广深等城市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数据情况相对令人满意;当然,另外一些地方如东北、山西等地区仍然面临着明显困难。虽然民营企业出现投资下滑等负面消息,但是笔者在调研中注意到,民营企业中一些成规模的企业,正在大家都感受市场不好的时候,利用自身潜在优势、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在积极地扩大市场份额。
机遇潜力仍将继续表现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确实存在。如果将上述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看,不能排除今年年内,最晚明年上半年,可能看到经济出现一个阶段性探底。因此,必须注意从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这样一个可能性怎么对接到展望未来的三年。笔者的基本看法就是机遇潜力还会继续表现,现在已经接近年度增速6.5%的水平,其实这应是宏观管理部门特别努力要保的底线,“稳增长”就要保这个底线,否则无法完成全面小康决胜期未来五年年均增长速度要托在6.52%以上这样一个基本要求。
对于未来三年的经济形势,笔者认为有三个关键点是:一是到底什么时候完成经济探底并且企稳。二是决策层下一步将怎样做出通盘的改革部署和安排。三是创新态势的发展到底会如何。要观察国家所鼓励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和使用等等,包括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智能化,它们的发展态势如何,在未来三年发展是最关键的因素。总之,如果“谨慎乐观”地预计,未来三年对接升级版的中高速增长平台,笔者认为仍然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不确定性仍然非常明显。
未来三年的不确定性不能冲掉未来三十年的确定性,就是要努力地来寻求和把握住真正长期的确定性。如果从三十年来看,这个时间过去以后,就非常接近2050年“中国梦”伟大民族复兴目标。中国已经义无反顾的走上了改革开放大政方针之下的现代化之路,这种只能顺应、不能违拗的世界潮流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是必须解决的中国在工业革命落伍之后从“追赶到赶超”现代化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发展任务,而伴随的必然是城镇化,而且是新型城镇化。其次,就是改革开放所表明的市场取向改革、即已经确立的市场经济目标模式要进一步形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市场化,以及全面开放的国际化。三是与寻求后来居上有密切关联的高科技化或者信息化。四是四中全会以后,全面依法治国所要求的法治化、民主化。如果从这个历史视角来看,种种的不确定性都不能排除历史规律长期来看所表明的只能顺应、不能违拗的确定性。而在实现全面小康以后,一定要乘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当然离不开实体经济、新兴产业在竞争中的发展,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出实质性有效支持。
(原文刊载于《中国证券报》2016年7月4日)
Tags:贾康,明年上半年经济有望出现阶段性探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