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常态”下的五大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一,继续稳增长。企业和地方政府在下行中受到的压力,也是不可忽视的。稳增长“稳”字当头,首先要维持整个基本局面可接受。
第二,培育新的增长点。除了稳之外,创新驱动,对增长点的寻找、打造和怎么样更好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在稳住之后,要进而追求长期发展的后劲可持续,必须以创新驱动形成新的增长点。
第三,加快转变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我国农业生产以粮食产量为代表的九连增,十连增,到十一连增,这个成绩之下我们要看到问题:比如,我们的土壤中间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现在有很多的不良要素积累,形成土壤的板结和面源污染,又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食品安全和长治久安。所以从2015年度开始,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方面,中央有了前所未有的更明确要求。
第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优化,从国家的层面来看,至少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代表,还有不同的功能区的搭配,怎么样使空间格局更合理,前些年就有探索,有一系列的规划精神。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京津冀一体化,这是在各种各样突出问题里边摆得比较靠前列、首先要优化的一部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北京是“首善之区”,但怎么会出现公交体系的半瘫痪威胁危机,北京及周边地区屡屡被雾霾事件所打击?所以不得不考虑怎么样更好地科学发展,首都的非核心功能要往外疏散,但方案如何做,涉及内容非常丰富,意义非常重大。对外还有现在明确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这样一些宏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调整方针,其从内到外的战略意义,非常明显。中国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对这样的一些空间格局问题要优化,首先是政府要更好地引领专家群体,在规划方面提升水平。因为规划不能靠企业市场主体“试错”解决,必须政府牵头组织专家力量来做,而且要有高水平的拍板。专家可能有分歧,不同专家提出的不同方案、不同意见,需要有远见的决策集团最后拍板选择,这都是必须要经受的考验。那么现在,中央已经拍板的“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这些都看得出来思路的高瞻远瞩。
第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这是多少年来一直强调的。在目前这个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很多很实际的问题,如大家所关心的保障房建设,从棚户区改造开始,另外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公租房廉租房概念并轨,因为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难形成清晰界线了,就应并成一个“公租房”概念;又顺应老百姓的需求,推出“共有产权房”这种概念,比公租房的档次高一点,购买者多出一点钱,有部分产权的特征,而入住者收入还会继续提高,若干年以后在他自愿的情况下,可以再出一笔钱,把这个部分产权房变成完全产权。很可能一些大学毕业生、年轻白领,住进去以后,也装修也成家,又带上了孩子,住得挺满意,收入允许的时候,再出一笔钱就实现了自己完全产权房的心愿。这种事情,要充分优化设计。另外,我国新医改还在攻坚,怎么样在这个世界性难题方面交出高水平的答卷,我们还要拭目以待,还要共同努力。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新常态”的打造方面,中央在给出前面九大特征的具体描述、八个更加注重以及五项任务的这些要求之后,还有宏观政策方面的交代:2015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中央最后所强调的我们面对未来中国经济仍然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反映了客观实际: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考验和合乎规律地告别了“两位数”高速发展阶段之后,中国仍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市场潜力最大、增速最高的一员,特别是弹性即可塑性、回旋余地和“后发优势”,绝非其他大国可攀比。在走向和适应“新常态”时,还要引领“新常态”,我们要有这种基本信心:中国的改革需要攻坚克难,会有一些困难,也不排除会有一些曲折,中国的发展也不可能简单地一帆风顺。但是要充分意识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这种顶层规划以后,我们应充分看到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下我们的希望之所在——就是调动一切潜力和积极因素,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取向,对接“新常态”,打开新局面,打造升级版,把我们增长质量真正提高起来,为中国人民造福,也为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共赢和平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